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肉价格具有周期性、波动性、非线性、非平稳等特点,很难进行预测,给市场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更好地指引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文章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猪肉价格波动的长期与短期规律。研究发现:猪肉价格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在短期上猪肉价格与出栏量的周期性波动高度负相关,在中长期趋势上猪肉价格与存栏量高度负相关,说明主要是供给影响价格(负相关),而不是价格影响猪肉供给,这种规律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后更为显著。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猪肉价格的变化趋势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趋势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元月4日,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总队长张小军等列席了省政府召开的第78次常务会议。会议主要议题之一研究讨论《关于给城镇低保对象增发临时生活补贴》问题。2007年内,青海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食品类价格的拉动下持续走高,已影响到城镇最低收入户居民基本生活的实际情况,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省政府曾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因物价上涨对城镇最低保障对象增加临时生活补贴问题。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青海调查总队四次测算CPI上涨对青海城镇最低收入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及时向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做好统计调查服务。在此次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讨论《关于给城镇低保对象增发临时生活补贴》问题时,宋秀岩省长特别表扬了青海调查总队的工作,她说:“青海调查总队测算提供的数据是通过住户和物价调查来的第一手资料,是有科学理论依据的、是相对准确的。在这里要感谢青海调查总队所做的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宋秀岩省长表扬青海调查总队工作  相似文献   

3.
养殖主体行为与生猪价格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出栏量将生猪养殖主体分为散养户、小规模养殖户、中规模养殖场和大规模养殖场四类,运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养殖者行为与生猪价格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养殖者行为存在明显差异。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采取"追跌卖涨"的逆周期生产行为,中规模养殖场生产行为比较稳定,大规模养殖场采取"追涨杀跌"的生产策略。养殖者行为是生猪价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中小规模养殖户出栏量越多,未来生猪价格越可能下跌;而中大规模养殖场出栏量越多,未来生猪价格越可能上涨。养殖者行为对生猪价格波动影响不同。散养户和小规模户是生猪价格上涨和下跌的主要推动力量,中规模养殖场是猪肉价格稳定的中坚力量,大规模养殖场可能加大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4.
猪肉收储政策效果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平滑迁移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猪肉收储政策对生猪产销价格间非对称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而评价猪肉收储政策的实施效果.结论如下:从长期来看,猪肉收储政策的实施降低了生猪产业链纵向整合水平;从短期来看,猪肉收储政策提高了生猪产销价格间的传导速度以及生猪价格正常波动时生猪产销价格系统恢复长期均衡关系的调整速度,但是也增加了生猪产销价格间非对称传导发生的概率,破坏了生猪产销价格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从生猪产销价格间非对称传导视角来看,猪肉收储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2004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保障制度,这是省委、省政府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举措,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为了解农村低保进展状况,给党政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组织开展了"农村低保工作现状"调查,从调研结果看,福建省农村低保工作起步良好,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了大多数农户的认可与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猪价格波动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提高生猪价格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文章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综合在中国猪肉市场上与生猪价格相关的主要指标,建立生猪价格和其影响因素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未来生猪价格进行预测分析,同时,将其预测结果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对这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SVM模型预测生猪价格的精度优于人工神经网络,拓展了其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SVAR模型分析我国生猪产业链价格系统。结果表明,生猪产业链价格系统存在不对称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且育肥猪配合饲料和仔猪价格的短期调节速度存在差异;生猪自身和仔猪价格的冲击对生猪价格波动产生重要影响,并引起猪肉价格的波动。因此,维护产业链的市场秩序、加强生猪产销对接的管理,提高规模化与产业化程度、注重饲料成本的控制、做好母猪存栏和疫情预警,是价格系统均衡发展并引领产业链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猪肉价格剧烈波动对经济、社会秩序提出了挑战。基于Phillips等人提出的GSADF检验方法考察了中国各地区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猪肉价格泡沫问题。该方法在诊断周期性爆炸泡沫方面具有较高的检验势,并能监测泡沫持续时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猪肉价格泡沫集中发生在2003—2004年、2007—2008年和2011年;生猪养殖的盲目性、信息不对称和动物疫情导致猪肉供求错位,货币超发以及国内外资本进入生猪养殖业等因素均能导致猪肉价格剧烈波动,形成泡沫。  相似文献   

9.
当前,猪肉价格高涨,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猪肉价格高涨的原因是什么?后期走势如何?猪肉价格飙升,处于高位运行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的生猪批发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猪肉价格快速飙升,并处于高位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猪肉价格从2019年8月开始飙升。8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9.4%,9月到12月则继续加速飙升,同比分别上涨79.6%、125.2%、144.0%和122.8%(见图1)。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三阶段”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方法,分析中国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特征.实证结果表明:生猪、猪肉和猪仔价格时间序列中存在着“下跌阶段”、“稳定阶段”和“上涨阶段”三种区制状态.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体现在各区制上方差和区制转移概率的差异,持续性表现为各区制上持续概率和平均持续期的不同.因此,生猪价格调控政策应该依据生猪价格周期波动的区制特征来制定.  相似文献   

11.
《统计与预测》2003,(3):58-59
中国目前究竟有多少贫困人口?要想弄清这一问题,就必须将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农民工”这三大社会群体板块中的贫困人口人数分别测算出来,尔后再求得一个总数。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人数的增长幅度是比较大的。对于城镇居民中的贫困人口数量的估计,基本上可以通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覆盖的人数统计出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从1997年开始建立的,当时进入此范围的人数不超过200万人;到1999年底增至281万人;2000年底增至402万人;2001年底增至1170万人。2002年,由于政府采取了力度较大的“应保尽保”的政策,因而使得低保人数迅速增加。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3月31日,城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0年1月~2011年5月中国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待宰活猪价格与去皮带骨猪肉价格的月度数据组成的中国生猪产业链价格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约翰森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为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中国生猪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价格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2)生猪产业链价格系统存在一定的反向修正效应;(3)生猪产业链价格传导存在明显滞后性;(4)生猪产业链价格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链产销环节的猪肉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2008年1月4日至2010年9月3日期间我国猪肉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猪出场价与猪肉批发价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我国生猪出场价与猪肉批发价的长期均衡关系制约着短期价格波动,并且这种制约作用能自动减弱价格之间的偏离,促使各种价格走向均衡。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0年1月至2011年5月猪肉、毛猪、猪饲料、玉米等月度价格数据,考察主要省份及全国猪肉产业链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并对各省份价格波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猪肉、毛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猪饲料、玉米价格的波动幅度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主产省猪肉价格相对于玉米价格的波动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游产品价格波动成为下游产品价格波动的格兰杰成因,下游产品价格波动未必是上游产品价格波动的格兰杰成因;几乎所有区域猪肉产业链各变量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猪出栏价格波动的非线性特征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非典"事件爆发后我国生猪出栏价格波动相当剧烈,文章对2003年7月至2013年8月的生猪出栏价格波动进行了非线性估计,根据门限自回归(TAR)分析,认为近十年来生猪出栏价波动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门槛效应,Markov链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极限分布表明生猪出栏价格波动量从长期看会逐渐收敛于[0,1]区间,即低负型正向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16.
据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调查显示:最近,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围绕食品价格问题深入到农贸市场、食品加工企业、农村农户调查研究,多次召开会议,制定了稳定市场价格、确保市场供应等积极有力的措施。一是做好产销衔接。组织屠宰企业与70家生猪饲养企业进行产需对接,且卖到本市的每头猪给予养猪户30元补贴,努力增加猪肉供给。二是稳定猪肉出厂价格,并实行猪肉零售价格和出厂降价行为及时联动。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情》2022,(11):4-5
关注猪肉价格上涨近日,全国各地猪肉价格普遍涨幅明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0月10日-14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40%,已到达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专家评论:城乡居民和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特约研究员刘国海表示,猪肉价格上涨,除了市场供给外,还与市场预期有关。每年中秋、国庆、元旦和春节都是猪肉需求旺盛期,而生猪市场需求越旺盛,养殖户越是压栏惜售待机卖更好的价格,形成了“二律背反”效应。  相似文献   

18.
2000~2011年中国猪肉价格波动:特征、原因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肉价格的异常波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市场物价的稳定和居民生活的安定。文章选取我国2000年1月到2011年5月猪肉价格、玉米价格、仔猪价格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三种价格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切实做好医疗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困难群众生活压力的重要手段。解决好低保对象、五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问题,事关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我县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自2008年以来,在自治区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20.
肉产品是事关国计民生最重要的副食品。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生猪生产快速发展,但也出现过几次较大的波动,生猪价格出现暴涨暴跌,严重地影响了生猪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水平和市场物价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