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穆斯林在中国民族、文化复杂丰富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追寻"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包括穆斯林女性。随着穆斯林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许多创新在中国发生,比如清真女寺的创建及发展。通过对云南清真女寺调研、参与观察以及对男女阿訇的访谈,分析在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引导穆斯林女性宗教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注的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观着重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五典”说是其宗教伦理道德观的核心。作为一名虔诚的回族宗教学者,马注认为,穆斯林必须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完满地恪守人伦规范,这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前提条件。基于此,他将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学说同儒家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传统伦理道德观精编巧织在一起,从而构建了一套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伦理道德体系,并为中国广大回族穆斯林所遵行。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圣训》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其教义中有关谋生与就业思想认为穆斯林可以通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或职务来谋求生活,只要不以非法的事物为基础、不助纣为虐、不与非法的事物有连带关系。这对指导穆斯林群众创造和睦的社会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华民族的特性。伊斯兰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文通过对宁夏贫困地区纯回族村的有关伊斯兰教中包括财产权、商业原则、商业道德、社会福利、消费、农业等经典经济思想和行为的调查与比较分析,得出穆斯林地区人们的经济思想和行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积极利用伊斯兰教的"和谐"思想,发扬民族地区已有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古兰经》为伊斯兰教制定的天课制度,是平衡穆斯林社会经济的有效举措。该项制度以宗教义务的形式确立,首先在于最大限度地缩小了穆斯林社会的贫富差距,致力于减少并解决因贫富的两极分化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其次在于尽可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和分享社会财富,以体现社会经济的平衡,从而有力保障和促进穆斯林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共荣,同生共富。基于此,《古兰经》的天课制度既具有宗教功能,也具有社会功能。天课对我国穆斯林构建和谐社会亦不例外地发挥积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也是中国伊斯兰哲学道德观逐渐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哲学道德观对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穆斯林的伦理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族传统家庭婚姻伦理文化、政治经济伦理文化、自然伦理文化等都深受伊斯兰道德观的影响。对伊斯兰哲学道德观与回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性善恶问题,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自己的看法,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可人们对伊斯兰教人性善恶观的关注很少,这主要体现在对其原典《古兰经》人性思想善恶观的关注不足上面。本文将对《古兰经》人性思想的善恶观进行研究,并指出在它那里人性既具有善的一面,也具有恶的一面,人性是善恶两重的,并认为这种人性善恶观有利于穆斯林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古兰经》作为经典,不仅是伊斯兰社会的宗教指导,也在伊斯兰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指导作用。其财产观念直接影响了伊斯兰教徒的商业活动、生活行为。具体地分析研究《古兰经》中有关财产观念的叙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一宗教经典中的经济思想对穆斯林社会发挥的影响,对于了解现代伊斯兰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继明清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之后,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伊斯兰教作了新的阐释和译介,出版了一批新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文章认为,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的这种文化自觉不仅表现在解决教内的问题及伊斯兰教的发展问题,而且需要应对来自中国社会、其他宗教的误解和挑战,同时希望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通观近年来我国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研究 ,在概念和术语的使用上存在多种说法。本文认为 ,由于当代的“伊斯兰现象”波及范围广 ,涉及社会各层面 ,形式多 ,因而对于伊斯兰世界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伊斯兰现象” ,还是使用“伊斯兰复兴运动”这一术语较为妥当。对于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形式划分 ,从国际和国内的角度看 ,可以分为国际层面的伊斯兰复兴和国家层面的伊斯兰复兴。对于伊斯兰国家内部的伊斯兰复兴 ,即从伊斯兰复兴涉及的社会生活层面看 ,可以划分为穆斯林民众精神信仰的复兴 ,伊斯兰社会文化的复兴 ,伊斯兰在国家政治中的宗教—政治复兴、政治—宗教复兴  相似文献   

11.
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是伊斯兰教宗教制度的一个分支,是伊斯兰信念在回族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社会中一种比较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一千四百年来,伊斯兰教以它幽深的哲理、古老的历史和巨大的社会能量,凝聚了数以亿计不同肤色的穆斯林群众。尤其它慎密而集体意识极强的宗教制度,更具有超强制性的权威,从而成为每个穆斯林必须遵行的神圣义务。伊斯兰教同阿拉伯民族原始的多神崇拜相比,在观念上已理论化,活动上  相似文献   

12.
著文概述了中国伊斯兰教的七个基本特征:①中同伊斯兰教是外来宗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传播后的四十年(610~651)期间就传入了中国,主要是落居中国的外国穆斯林构成的。②封闭性的宗教。在传教方面,中国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天主教相比是保守的,它不向非穆斯林主动宣传教义和吸收教徒。③教派门宦比较复杂。大体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遍布中国本土的清真寺是穆斯林社区的神圣空间,于其间发生的礼拜仪式则以时间公约的形式,把宗教经典规则与穆斯林群体的宗教践履演绎成一种程式化、组织化的表达.清真寺建筑和宗教仪式以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结构,将穆斯林个人、家庭与社区这三方面联系和组织起来,有效地整合了本土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情感.文章通过对中国内陆清真寺及其礼拜仪式的现场调查和采集到的资料,初步验证了于清真寺建筑与仪式这两种伊斯兰教物象的本土表达中所揭示出的世界宗教跨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经济伦理在伊斯兰教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内容也十分丰富,伊斯兰经济伦理中的生产经营思想、公平诚信思想以及交易思想对穆斯林的日常经济生活有着很深的影响。伊斯兰市场经济伦理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着两重作用,我们不仅要看到伊斯兰市场经济伦理的积极方面,还要看到其消极的方面,应积极地将伊斯兰市场经济伦理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经济伦理原则及其特点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世群 《青海社会科学》2005,(5):149-151,123
伊斯兰教对穆斯林现世生活的观照使其教义教法中洋溢着积极入世、奋发自强的精神气质,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其内在的经济与伦理的联系极大地刺激并丰富和规范了穆斯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活动。本文分析了伊斯兰教经济伦理四个原则和三个特点,试图以传统理论伦理学为基点,为当前大量存在的、急剧变化的穆斯林经济思想与活动,提供调整和补充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标志,是穆斯林信仰的象征。除了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在清真寺进行外,清真寺还承担了更多其他的社会功能,成了穆斯林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清真寺的功能及其演变、清真寺功能的特点、发挥清真寺功能的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全面、深入研究清真寺功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闫坤 《河北学刊》2012,(3):141-143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因此,在发展与穆斯林国家间的关系时,不但有国家利益的因素影响,还受到国内政治伊斯兰发展的影响。印尼独立后建立起世俗国家而不是宗教国家,苏加诺和苏哈托时期都限制伊斯兰对政府外交事物的影响。民主改革之后,政治伊斯兰恢复了发展活力,对印尼与穆斯林国家间关系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因此,印尼与伊斯兰会议组织以及中东地区穆斯林国家间的关系也从之前的"不积极"转为"积极"。  相似文献   

18.
天课制度作为伊斯兰教法定的宗教戒律,被穆斯林视为"天命功课",为伊斯兰教义务性宗教赋税制度。本文以甘肃临夏市木场社区天课状况为个案研究,以此管窥西北回族天课制度。  相似文献   

19.
麦地那国家(622~661)的非穆斯林臣民——吉玛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玛人作为麦地那国家中区别于穆斯林的宗教群体 ,起源于穆罕默德时代阿拉伯人自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深刻社会变革 ,是穆斯林圣战实践的直接结果。吉玛人与穆斯林之间的对立 ,是麦地那国家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通过缴纳贡税的形式换取麦地那国家的保护 ,构成吉玛人与穆斯林对立的核心内容。吉玛人与穆斯林的对立 ,包括信仰差异、民族排斥和经济剥削三重倾向。麦地那国家对于吉玛人的统治 ,既是伊斯兰教的神权统治 ,亦是阿拉伯人的民族统治。穆斯林对于吉玛人剩余劳动的占有 ,是麦地那国家封建统治的外在形式。麦地那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广泛建立 ,导致吉玛人对于穆斯林的群体依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宰牲仪式在回族穆斯林社会普遍存在,该事象作为尔麦力的一部分,往往被尔麦力的核心仪式所淹没.宰牲仪式与回族穆斯林的清洁、节日、功修等仪式和观念密不可分.宰牲仪式具有非常丰富而生动的宗教人类学意义,它彰显了伊斯兰教牺牲自我、专心事主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