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哈尔滨穆斯林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迁徙到黑龙江省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其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婚姻习俗乃至丧葬习俗都不同于当地传统风俗,带有明显的宗教特点和民族特色。近年来,随着哈尔滨的穆斯林们与当地人的和睦相处和文化的相互融合,其传统习俗在保持伊斯兰教教义不变的前提下,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其丧葬习俗作为传统习俗中的一部分,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的丧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的丧葬习俗均与伊斯兰教教义有密切的关系。这种丧葬制度是由维吾尔穆斯林对待死亡的观念所决定,是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 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丧葬习俗对维吾尔族的丧葬制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维吾尔穆斯林的丧葬习俗包括哭丧、报丧、洗尸、亡礼、埋葬仪式、服丧等一系列程序。  相似文献   

3.
我国穆斯林包括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十个少数民族,人口1600多万.为尊重各族穆斯林的风俗习惯,我国政府规定了一些具体政策,对其丧葬礼仪等都予以照顾. 穆斯林有独特的安葬习俗.这些习俗是依《古兰经》、《圣训》及《伊斯兰教法》的规定而形成的.其特点是简单易行,朴实无华. 穆斯林的葬礼过程大致分为“洗”、“包”、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丧葬习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十个民族,在丧葬习俗上有其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民族传统与宗教影响的关系问题的探讨,来考证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穆斯林的传统婚姻习俗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别具特色,但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穆斯林的传统婚俗在保持着伊斯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的同时,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
人类各民族的发展历史表明,人们的穿戴服饰,不仅有御寒防晒的作用,而且还有遮盖羞体、装饰、表明身份等伦理和审美的意义。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由于地区、环境等各方差异,他们的穿戴千差万别。在中国的民族园地,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10个,传统习俗中服饰具有多样性。但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缘故,他们都又共同遵循着伊斯兰教法中关于服饰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穆斯林的服饰文化。穆斯林服饰文化是宗教礼仪服饰文化与世俗服饰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着穆斯林的智慧与民族精神。穆斯林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  相似文献   

7.
清真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民族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讲经宣教、培养教职人员、办理教务活动和保障民族习俗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党和政府宣传教育穆斯林群众的重要阵地,也是穆斯林展示良好精神风貌的特殊窗口.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穆斯林的传统婚姻习俗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别具特色,但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穆斯林的传统婚俗在保持着伊斯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的同时,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
剺面习俗在隋唐时期以突厥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中尤为流行,并随着突厥与中原政权的频繁交往和大量降唐的突厥人内迁为汉族人民所了解。剺面习俗开始出现于丧葬过程中,后来该习俗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剺面在丧葬中的功能仍为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人们一般认为,伊斯兰教清真寺是穆斯林的象征,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缩影。本文将就清真寺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整个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谈一些看法。 伊斯兰教清真寺,阿拉伯语音译为“麦斯吉德”,意思是“礼拜场所”,后来逐渐成为穆斯林进行宗教及整个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圣训》写道:“谁若在早上或晚上去清真寺,在赴清真寺途中,真主就已在天国为他准备了席位。”穆斯林的每日五课(五时)、七日一聚(主麻日)、一年两会(开斋节和尔德节)的各种礼拜仪式必须在清真寺举行。—切婚姻丧葬都是由阿訇作证致词,颂经祈祷始得成功。穆斯林犯了教法,或彼此间发生了什么纠纷,也得到清真寺里由阿訇论“蒿空”(审理),或调解。所以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及其他许多社会活动几乎都离不开清真寺。  相似文献   

11.
突厥丧葬风俗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变化过程,一方面其礼仪和习俗事项因层层积累而逐步丰富深厚,另一方面其葬法在树葬、火葬和土葬的转变中参差交错.本文着眼于突厥民族自发轫、兴起至亡国前后数百年的历史跨度,以变化的观点来探讨突厥丧葬在习俗积累、葬法演变两方面的问题和状况.  相似文献   

12.
剺面习俗在隋唐时期以突厥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中尤为流行,并随着突厥与中原政权的频繁交往和大量降唐的突厥人内迁为汉族人民所了解。剺面习俗开始出现于丧葬过程中,后来该习俗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剺面在丧葬中的功能仍为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割礼。割礼就是在男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时举行一定的仪式割去他们阴茎上过长的包皮。行过割礼之后,这个小男孩便成了一个穆斯林。割礼既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通行的重大人生礼仪,也是穆斯林民族文化特性的标志,还是卫生之举,广为穆斯林民众所接受。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穆斯林民族割礼习俗中最初单纯的宗教性涵义已日趋淡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割礼变成一种展示民族传统文化、共同心理、思维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文化复合体。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学术研究中,对中国穆斯林群体的界定以及穆斯林身份与民族先赋特征等问题,有一些不太严谨准确的表述,通常用一般的社会观念代替严谨的学术概念,但学术界并未对此给于足够的重视与探讨。本文对有关问题从民族学、人类学及逻辑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认为:1.在中国,全民族基本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塔吉克、撒拉、东乡、保安等10个民族。另外,有少部分其他民族成份的穆斯林。2.原本非穆斯林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后,成为穆斯林,但其民族属性一般不可改变。以上问题的准确表述,有利于人们对民族和宗教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形象地说明了食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中国,超过2000万的穆斯林人口中,除了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等10个民族外,在西藏和青海有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藏族穆斯林,在内蒙阿拉善有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在云南有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白族穆斯林,在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信仰伊斯教的汉族穆斯林。他们由于特有的伊斯兰教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6.
丧葬习俗是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所反映的文化通过一系列丧葬仪式活动体现出来。丧葬习俗是人们应对死亡的思想观念、传统理念以及复杂的个人、群众的心理状态而成的一种传统文化积淀。这一独特的世代传承的丧葬习俗背后,体现了土家族的睦族友邻,敬生礼亡,神贵祖崇等社会文化意义。透过丧葬习俗研究可以深化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泰国瑶族的丧葬习俗玉时阶丧葬习俗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人类的社会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久前,应泰国学者的邀请,笔者到泰国北部的清莱府、难府、帕府和清迈府的瑶族聚居区进行了学术考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瑶族丧葬习俗的...  相似文献   

18.
许鑫 《中国民族》2012,(1):42-43
据了解,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地新建回民公墓74处。目前,全国各地总共拥有回民公墓616处,其中国有回民公墓108处,约占17.5%;集体回民公墓392处,约占63.6%。此外,还有民营回民公墓等。目前我国回民殡葬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回族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殡葬需求。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城市穆斯林群众数量的增加和土地的市场化运作,穆斯林群众对于丧葬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新时期的回民殡葬工作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9.
一、伊斯兰伦理学与伊斯兰道德的定义 伊斯兰伦理学,是阐述和探讨与伊斯兰教义、教法、社会、人际关系等有关的穆斯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学说。 伊斯兰道德,是指依据伊斯兰教义、教法约束和调整穆斯林之间以及穆斯林与社会和非穆斯林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伊斯兰教著名哲学家安萨里认为伊斯兰伦理学,是根据伊斯兰法典和苏非主义的原则阐述穆斯林行为方式的科学,他有时把伊斯兰伦理学叫做“通向来世的科学”,有时  相似文献   

20.
回族习惯法探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回族习惯法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被回族穆斯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和。伊斯兰教经典对回族习惯法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同时又吸收了汉族习惯法中的某些成份,使回族习惯法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婚姻、财产继承、丧葬、饮食、服饰等方面。如何正确对待回族习惯法、协调好国家制定法与其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回族地区生活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