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同时,艺术与政治、宗教、道德、哲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的不同部门,地位平等,都是由经济基础来决定其发生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两者之间的各因素互动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特殊作用,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在全国民委政法处长会议期间,记者就民族政法工作的若干问题,采访了国家民委政法司司长杨侯弟同志。记者:请谈谈新时期民族政法工作的特点,及其地位和任务。杨侯弟:好的。民族政法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上看,新时期民族政法工作有这样几个特点: 1.民族政法工作涉及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几乎各个领域,具有范围广、战线长的特点。 2.民族政法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民族政法工作抓好了,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3.民族政法工作以民族关系作为调整、协调对象,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各少数民族地区,随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深入,作为上层建筑的戏剧艺术,也开始了一个革命性的变革.这个变革的主要内容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斗争的现代戏,已在各民族地区的舞台上大量地出现,它们丰富的革命内容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在千百万观众中间产生了巨大的魅力,成了鼓舞和教育各族人民,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和革命热情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5.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它受制约并服务于经济基础。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决定了民族法制与民族经济关系的性质。如果把民族法制比作一座高耸的大厦,民族经济则是它坚实的基石。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民族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力量的作用和多种手段的使用。民族法制则是其中强有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制约与依存为更好地阐述民族法制与民族经济之间的关系,先将我国民族经济方面的立法情况作一简略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一) 生产力与民族发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生产力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生产力自身的矛盾运动来考察. 首先,我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生产力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的,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在这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经济是两个互动因素,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石,经济水平的提高无疑将带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决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文化的进步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必然对从自然经济社会的土壤里滋生出来的西藏传统文化形成强大冲击。  相似文献   

8.
西藏民主改革前的寺院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经济在民主改革前西藏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寺院通过同世俗贵族政权结合、掌握了西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寺院住持既是教主,同时又是封建主。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一定阶级建立自己的上层建筑,最终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对社会经济建设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不仅是经济利益格局的新构筑,而且是新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道德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道德建设也有负影响或负作用,给道德建设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新特点,切实有效地抓好社会道德建设,推进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汉、蒙文史料为依据,探讨了"楚固拉干"蒙古贵族大会在明代的发展演变过程.贵族大会议事制,是我国古代北方许多游牧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政治制度,尤以蒙古为典型.其内容主要有选汗、决定征伐、宣布法律制度以及处理宗王犯罪等.由于明代蒙古特殊的历史环境,决定了贵族大会与蒙元时期相比有其显著特点.贵族大会议事制是游牧条件下的惟一施政方式,是由它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医德和医术是医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医家在医疗实践中调整和处理医患关系、同行关系以及医家与社会各方面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医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有其自身独立存在的形式,并为时代或社会所制约。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反映在医学职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条对巩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曾讲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民族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经典表述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也决定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全部社会关系。基于这一原理 ,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之点在于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既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性质 ,也是我国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于精神文化现象的艺术探索人们一直在路上,将艺术与哲学结合同步探讨来得到理论层面的拔高和学术见解的深入是提升艺术修养的基点。随着信息图像思潮的到来,人们对于隶属上层建筑的审美活动越发重视。从艺术生活里寻找灵感,针对酒文化来反映地域文化与设计理念碰撞的火花,问题之一在于白酒类型颇多,导致人们审美疲劳,如何在保证白酒质量的同时,提升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视觉刺激。本文将物质载体酒品牌融入保定地域文化的概念设计来进行品牌命名、容器造型外型包装元素应用设计上做实践性探索,以提高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视觉印象。  相似文献   

14.
浅谈藏传佛教对“一江两河”流域人口的影响(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藏宗教与人口关系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对基础起反作用。西藏宗教(主要是藏传佛教)对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在西藏人口问题上亦是如此。近几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西藏宗教与人口这一课题中,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喇嘛教与藏族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对基础起反作用。因此,喇嘛教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形式的佛教,对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藏族人口问题上亦同样如此。研究喇嘛教与藏族人口的关系,是宗教学与人口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美国的城市开发建设发展而衍生出了城市公共艺术.与陈设在历史博物馆的需要人们感叹追崇的艺术文物不同,城市公共艺术则显得更加亲民化,贴近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等天然场所处就可见,而且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公共空间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别样的城市文明之美.公共艺术是需要在结合社会需求的同时并展现出空间场所内的文化氛围,并不仅仅是供艺术家去单方面地表达自己个人色彩、张扬个性的平台.公共艺术的诞生是代表社会和艺术发展的一种当代城市的空间文化形式,是社会进步和时代观念的产物.在当代城市建设中,一般都会有意识地将公共艺术融入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去,以期创造出一个文化环境优良和整体形象优异的现代城市.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的关系是属于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模式.城市建设的规划决定了公共艺术的创作形态,而公共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又赋予了城市文化生命.本文主要是就2014年中法艺术公园的各个方面来讨论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创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是马克思文艺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重解决了文艺学术与社会生活这一重大问题.文学艺术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部分,文学艺术同时也是受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所制约,特定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特定的文学艺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社会学思想的精髓影响了中国一批批的政治家、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并且他们都从中学习到了治国救国政略和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在当代中国的音乐,由于国际上的文化强势地位现在不在中国,音乐的交流可能是中国学习西方,在这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借鉴西方音乐中的优秀成分唯我所用,如何在吸取养料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本民族的音乐,中国音乐实践如何促进新的理论产生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思索.笔者将在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的基础上,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民族实体之间互为依托、彼此制约、密切联系,便形成了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协调与发展民族关系,是一复杂系统工程。它要求物质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三大领域协调行动、有序耦合,而不能简单化一,顾此失彼。理论界对当前我国民族关系协调的经济基础前提、政治变革条件多有论析,而对发展民族关系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因素则较少探讨。笔者专门对此作一尝试性探析,片面与浅薄之处,尚希同仁们教正。  相似文献   

19.
由介入到内生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厘清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是探索艺术实践路径的前提,人类学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乡村振兴审美逻辑的艺术表征为日常化与多元化、能动性与本质性,这是由人类学视角下乡村艺术的审美本质决定的.艺术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基于价值实现的知识性生产的永续性保护、物质性生产的生活化传承和艺术乡建是目前乡村振兴艺术实践的有效路径.大量具体案例的学理性分析是对基于审美逻辑的乡村振兴艺术实践路径的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2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从而最终影响思想文化。在考虑东北地区边境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这一问题时,也要从这三方面共同着手,在“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到,东北边境县整体的情况是各民族杂居,所以要强调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社会的整体进步,增产增收也是建立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这才更符合“共同体”的特征,而不是过分强调局部。也要注意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很多问题是“功夫在诗外”的,不能简单地将这项工作还原成宣传和教育,这样的效果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