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格鲁派的建立,15世纪上半叶又掀起了一次寺庙修建活动的小高潮。宗喀巴大师和他的弟子们,先后在拉萨、日喀则等地建立了一系列的寺庙,后世最著名的有四座——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扎什伦布寺,它们也被合称为"西藏四大寺"。本文选择了哲蚌寺和扎什伦布寺来作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两座寺庙修建于同一时期,都是在15世纪上半叶,创建者也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具有相似的宗教历史背景;其次,两座寺庙修建的地点分别位于前、后藏的中心——拉萨和日喀则,具有不同的地域背景;第三,两座寺庙具有相似的政治背景,作为西藏宗教政治双重领袖的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都有自己固定的驻锡寺,分别是哲蚌寺和扎什伦布寺,这一点也是与甘丹寺、色拉寺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该寺规模巨大,与西藏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齐名,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重大寺院之一。整个寺院建筑布局严谨、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昭寺,在西藏拉萨旧城的市中心,它和哲蚌寺、色拉寺共有拉萨三大寺之称,而大昭寺又有西藏的“寺中之寺”之称。它在西藏人民中极享盛名,这主要是由于它标志着西藏佛教的发祥,标志着我国历史上藏汉人民文化交流和亲善团结。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日喀则,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开放口岸樟木口岸在日喀则,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帕拉庄园在日喀则……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扎什伦布寺,也在日喀则。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扎什伦布寺坐落于日喀则市城区西边的尼玛山南坡,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大名寺之一,也是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地。谈到扎什伦布寺的发展历史,离不开两个重要人物——根敦珠巴、罗桑却吉坚赞。  相似文献   

5.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是班禅大师驻锡之地,可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媲美。扎什布寺,座落在日喀则城西的尼玛东山尾,背之山形如大象奔跑。寺庙距市区约四里。远望寺院,依山面筑,宫殿重叠,毗连错落,雄伟壮观。总面积近三十万平方米。其主殿大经堂可容纳二千多人在此念经,是该寺最早的建筑,历时十二年才建成的。大殿左侧是大佛堂,叫强康(弥勒佛堂);右侧是度母佛堂。大殿旁还有一座在其他寺院没见过的佛堂——“汉佛堂”(甲纳拉康)。强康高三十米,共七层,建筑面积八百六十多平方米。殿内大铜佛高二十六米半,其尊座便有三  相似文献   

6.
西藏古代寺庙建筑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风格,文章对雅桑寺、萨迦寺、扎西岗寺、白居寺、强巴林寺、楚布寺及拉萨三大寺等西藏古代典型的寺庙建筑进行了分析,扼要地论述了西藏古代寺庙建筑的军事防御风格及各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我提出了《关于在扎什伦布寺进行社会主义条件下寺庙管理试点的建议要点》.有关各同志都认为“这种试点是很有意义的,需要认真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民主作风”。希望“我在试点中集中大家的智慧和集体的经验,总结一套适应社会主义条件的寺庙管理制度”,并且指出“这也是当前我国宗教工作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此后,即在扎什伦布寺正式开始了试点工作,到现在一年零八个月了.这次我来到日喀则,于七月十五日开始进行试点工作的总结。在听取了扎寺民管会和刚坚公司(寺庙的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我是穿着袈裟的买卖人,也有人说我是作生意的喇嘛。乍一听,似乎我一身兼有两种形象,而且是相互有点儿矛盾的两种形象,因为我是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喇嘛,又是该寺开办的企业——西藏刚坚发展总公司的经理。我自己的看法:说形象嘛,既是两种,也是一种;既矛盾,又不矛盾。总而言之,我还是我——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同样,寺庙也还  相似文献   

9.
新甘丹赤巴登上甘丹法座,意味着格鲁派一个普通学僧经过漫长历程,将从此获得格鲁派最高的宗教地位并成为宗教权威。新甘丹赤巴登甘丹法座的仪式,主要包括拉萨欢送新甘丹赤巴仪式及新甘丹赤巴往甘丹寺行进路上查验吉祥预兆仪式和登甘丹措钦大殿法座仪式等内容,仪式既有浓厚的宗教寓意,也有特殊的政治礼遇。  相似文献   

10.
裘丽岚 《民族学刊》2014,5(4):59-62,120-121
拉萨和日喀则分别是西藏第一和第二大的城市,在西藏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经济联系强度和区域影响断裂点两个分析工具对近年来拉萨、日喀则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拉萨-日喀则两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率增加,而两市之间的断裂点出现在距拉萨191.27km~217.75km附近。因此,加快西藏自治区的城市化建设,应注重保持和加强拉萨-日喀则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以及重点扶持断裂点附近县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藏随想     
去年8月我曾在西藏各地艺术考察20多天,行程数千里,途经拉萨当雄等10多个县,拍摄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希夏邦马峰、神女峰及念青唐古拉峰等雪山,纳木错、巴松错、佩枯错、多庆错等湖泊,桑耶寺、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哲蚌寺等寺院。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茫茫无际的大草原赋予多少生命的灵性,而蕴藏于其间的历史和文化,又给了多少人心灵的启迪和灵魂的升华。高原环境造就了奇异的山川,使人惊叹大自然造化的同时,也感到自己力量的渺小,大概这就是宗教至今依然存在于民间甚至成为部分人精神支柱的客观前提吧,也正是这种现象形成了雪山、湖泊与寺庙、…  相似文献   

12.
离开拉萨,翻越岗巴拉山陡峭的背脊,汽车沿着羊卓雍湖柔美的湖边前进;不久,尼玛山上扎什伦布寺古老的金顶和班禅东陵扎什南捷崭新的灵堂便映入记者的眼帘。这就是从第四代起历代班禅额尔德甩驻锡之地,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这座新兴的城市已作为拥有18个县、50多万人口、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的西藏日喀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而为世人瞩目。从这座高楼新房鳞次栉比、柏油马路纵横交错、市场商点星罗棋布的高原新城,人们不难看出,日喀则地区正在向贫穷和愚昧告别。  相似文献   

13.
周晶 《西藏研究》2007,(3):19-23
民主改革前(1959年),西藏手工业者,特别是与建筑业有关的手工业者,大部分集中在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城镇,主要为寺院、西藏地方政府以及世俗贵族修建房屋。西藏手工业者并不是自由劳动者,而是与领主保持着人身依附关系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农奴,他们同时又受到由地方政府建立的手工业行会的管理,为政府支应差役,属于政府的雇工。文章试图通过对拉萨建筑手工业者生存状态的初步研究,探寻20世纪前半叶西藏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点滴。  相似文献   

14.
尼泊尔是中国西藏南缘的一个小国,因与中国西藏接壤,同处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域的相近性使其具有了文化上的共性。因此,自古两地便有了频繁的来往。自7世纪时,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为妃,并为其随行带人的释迦牟尼像在拉萨修建了大昭寺始,由于共同的信仰使尼泊尔与西藏在宗教方面的往来不断。  相似文献   

15.
蒙藏民族关系源远流长,自13世纪上半期蒙古王室与西藏地方正式发生政治联系以来,在这大约7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蒙藏两族人民关系密切,友好往来,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蒙藏关系史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是以波浪式向前发展,有低潮阶段,有高潮阶段.而较特殊的是这些高潮阶段,似以宗教和政治为经纬交织而成.或者说,蒙藏关系历史长剧的若于高潮场面,是由蒙古汗王与西藏宗教领袖,合台演成的,既闻马蹄噔噔,又见香烟缭绕,威武壮观,动人心弦.例如13世纪上半叶的阔端宗王与萨班法主,13世纪下半叶的忽必烈皇帝与八思巴法王,16世纪下半叶的俺答汗与三世达赖索南嘉措,17世纪上半叶的固始汗与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及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等等,他们合演出一幕幕史剧,共建成一座座丰碑.此种情况,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可能是独具特色的.下面仅就蒙元统治者利用萨迦派代理吐蕃、喇嘛教成为蒙古族的主要宗教信仰、蒙藏两族政治宗教势力的进一步结合等方面,谈点肤浅意见,并乞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存世的历史时期绘制的扎什伦布寺全图并不多见,除了扎什伦布寺珍藏的两幅五世班禅和七世班禅时期的扎什伦布寺唐卡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幅八世班禅时期的《扎什伦布寺全图》。根据画面内容可初步判断:该图描绘的是19世纪中期八世班禅时期的扎什伦布寺全貌,唐卡式样、写实风格,与存世的扎什伦布寺藏七世班禅时期的勉塘派绘画唐卡——扎什伦布寺全图高度相似。绘制者应该是西藏画师,制作或出自扎什吉彩。西藏唐卡的绘制者一般不署名字,其流传途径可能是西藏班禅年班、民间朝圣、官员携归、宫廷流出等官方或民间渠道。  相似文献   

17.
本教主寺雍仲林寺座落在后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从日喀则沿雅鲁藏布江向东走80多公里,便到渡口小镇大竹卡,在此便可遥望河对岸半山腰上的雍仲林寺。那色彩鲜艳的顶饰给附近一片荒山增添了许多生机。渡过雅鲁藏布江后再走20多分钟的山路便可到达雍仲林寺。这是1983年在一片瓦砾废墟上重新建起的小寺。重新修建起来的只有一座主殿,里面供着建寺人达瓦坚赞的灵塔和壁画;一座大经堂,是全寺僧人集中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此外还有一些僧舍。  相似文献   

18.
吴丰培先生所藏<道光拉萨厅志>不仅其序大而无当,而且其中将别蚌寺(哲蚌寺)和米堆寺误认为是两个寺,将大召寺、菊岗寺也误认为两个寺,这使人很难相信作者"宦藏地久".另外,该书作者李梦皋生平并无其他文献可佐证.有清一代,拉萨亦无厅之建制.更重要的是,这本自称完成于1845年的书,其诸多程站记载,竟与1907年出版的日文书的一部分雷同.而这一部分的内容是19世纪70年代末印度间谍南·辛格进出拉萨的路线记录.其中,几十个地名,竟然连距离和里数也基本吻合,由此可证,所谓李梦皋所撰的<道光拉萨厅志>应为伪作.  相似文献   

19.
霍巍 《西藏研究》2002,(3):52-60
佛教传入吐蕃之后 ,佛教石窟寺艺术也随之在西藏高原兴起。开凿石窟、雕刻塑造佛像之风在当时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中心拉萨初开其端 ,被称之为“吐蕃第一窟”的拉萨药王山查那路甫石窟 ,便是其中的一处重要的早期石窟寺遗存。① 但由于田野考古工作的局限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西藏高原这一佛教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并未能够从文献与考古材料两方面加以认真的识别与研究 ,西藏一直被认为是佛教石窟寺艺术分布图上一个几乎是空白的地区。近年来 ,随着西藏西部以皮央、东嘎石窟遗址为代表的一批石窟遗址的考古发现 ,②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经济视角来调查与研究西藏墨竹工卡县藏传佛教宗教经济活动。通过对宗教经济与寺庙经济的比较以及不同宗教经济理论研究的比较,并结合西藏藏传佛教宗教活动所具有的高比例信众、高垄断地位和高度政府参与等区域特征,构建了西藏藏传佛教宗教经济活动研究的框架体系,此体系包括宗教需求、宗教供给、宗教交易与宗教市场规制。在此框架体系指导下,通过墨竹工卡县三个寺院、一个村庄和若干驻寺干部的调研访谈,得出当前西藏藏传佛教宗教经济活动在需求、供给、交易和规制领域都存在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