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福建乡村教育运动曾对福建的乡村教育事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福建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福建官方及民间的乡村教育运动,认为在程时煌、许文芹、李述贤、刘心村、曾杰等人推动下的福建乡村教育运动,在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态、促进农村教育观念及思想的创新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田东坂畲族村为例,通过对福建畲族特色村寨的深入研究发现,特色村寨建设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乡村治理实践探索、重视乡土人才培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广泛分布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对农村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经济、家庭后代、家庭和个人兴趣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随企业业主间的差异而在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借助微型旅游企业这一平台,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家庭和谐、农村家庭收入提高;在与旅游者交流反思过程中,家长对后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到家庭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与获取经济利益同样重要。对乡村微型旅游企业这一农村扶贫方式,需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深度剖析以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兴起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民共同关注的话题,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的理想信念,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制度的发展具有能动的作用.通过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价值,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存在着的各种问题,通过...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乡村旅游的西部民族社区内,当地女性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社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乡村旅游的开展在给农村社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本文以开展乡村旅游的社区藏族女性为研究对象,在四川省甲居藏寨景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预先设定研究主题,选取社区女性代表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汇总分析,从女性个人认知的角度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对她们产生的社会影响,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农安县合隆镇、九台市卡伦镇、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龙井县27个农村幼儿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现状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以期帮助农村一线乡村教师有效开展农村幼儿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的同时,来自村落原住民、外迁村民、市民等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导致具有群体整合功能的乡村宗族得以恢复和发展。为了适应族群个体需求与时代发展,宗族组织本身也做出大量适应性调整,逐步由传统的实体性功能团体转型为象征性的文化社群,它的重构与转型,对农村、农村与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化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崔哲浩  吴雨晴  张俊杰 《民族学刊》2023,14(1):87-94, 149
边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政治特殊性。“空心村”现象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对边境安全中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地区”)的乡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边境安全及边民的重要性进行理论梳理及阐述;其次从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产业及社会保障空心化、民族文化传承受到威胁等四种形式。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城乡收入及生活条件多方面差距、产业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的影响、地缘政治的影响等;再次基于边境安全与“空心村”现象的影响关系,对延边地区“空心村”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存在社会安全隐患问题加大、群众及基层组织防范意识及能力不足、社会资源难以整合、对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产生影响四个层面的问题;最后在边境安全视角下提出把边境地区“空心化”问题提升到边境安全的高度、发展壮大农村龙头产业,促进村民就业增收、优化边民财政补贴政策,实现“人心齐,泰山移”、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社会管控工作,增强群众向心力、凝聚力、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等五个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后小康时代"赫哲族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是实现赫哲地区现代化的根本所在,也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现实需求.尽管新形势下赫哲族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供给短缺、乡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赫哲族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展实际,探究了乡村振兴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清真女学作为经堂教育的分支,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提升穆斯林妇女地位有重要作用,而笔者通过比较发现乡村改造运动与清真女学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相似性。本文选取兰州市中阿文女校为例,以乡村改造运动的经验为借鉴,为女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与意见,以期清真女学更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权威塑造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社会的领导者,也是乡村治理实践的推动者.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准确把握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塑造在推进乡村治理实践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推进乡村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南疆L村党组织在推进治理实践的...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2,(9):4-7
在我国基数庞大的人口总量中,有超过6400万的乡村学生,900多万乡村教师承担着将他们培育成才的责任。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而教师是支撑这些希望的脊梁。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中说:“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小而言之,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掌握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相似文献   

13.
该文依据社会调查资料,对土族乡村教育现状、村民的教育需求及学生求学目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加速发展土族乡村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数字媒体技术为中国农村女性提供了新的文化生产和创收途径,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打破城乡二元对立、挖掘乡村价值、乡村去标签化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这些农村女性的“云上工作”也从直播动机、形象内容呈现、与粉丝的互动、舆论评价等多个层面进一步固化了农村女性在父权制观念下的性别刻板印象。因此,农村女性在“快手”等APP上的直播呈现不能被简单地归为赋权/压制的二元叙事,而应该被视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观念、政治权力和消费主义等各种力量在女性身上博弈共谋所呈现出的利用—解放、赋权—压制并存的复杂叙事,以期引发学界对新媒体时代农村女主播的权利、地位、身份、角色等方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黄慧琼  陈一铭 《民族学刊》2023,(8):148-155+170
师范生公费教育是由各级政府主导,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水平为目的的重要政策。民族地区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育的重要预备力量,其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自洽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证。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锚点在教师现代化。当前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薄弱环节在民族贫困地区的乡村教育,而乡村教师严重流失制约了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扎根并促进民族乡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是时代赋予公费师范生的使命担当。具体来说,公费师范生的使命意识的时代意蕴包括促进乡村社会在地化发展的社会使命,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人使命,促进乡村教育高质化发展的教育使命。通过调查发现,公费师范生现代化使命意识整体向好,但是部分学生存在使命意识仍显薄弱、现代化认知存有模糊、教学过程出现“离地化”等问题。以向农性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以在地化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以自觉性为目标,提高自我效能等是培养民族地区公费师范生使命意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教育生态即以教育为中心发展多元化的环境系统,其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相互联系和协同进化。本文以教育生态观为基础,着重分析了乡村文化与农村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相互背离的现象和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促进乡村文化和农村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自近代以来,中国国内各政治派别和社会团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开展了如火如茶的乡村建设运动,从中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建设思想可以为继续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借鉴的历史经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丰富而鲜活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培养国家建设者的主体,提高教师待遇乃实现"兴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部分,各级政府对提高教师待遇、发展乡村教育问题高度重视。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国家级贫困县——泸溪县在保障乡村教师待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及取得的成就获得了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2005年10月28~30日,第三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召开,此次盛会的主题为"守土与离土:21世纪中国农村发展走向".与会期间,海峡两岸的学者们分别以"守土离乡的性别失衡"、"民工潮对乡土社会的解构"、"今日之乡村建设运动"、"家园生态"等主题,对守土与离土"博弈"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社会所面临的变化与问题进行了不同方面的分析研究,本刊特别以此为主打专题,全方位、多视角地反映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20.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边疆近海地区,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及出国劳务赚取外汇的地缘优势.延边少数民族乡村通过出国劳务转移了剩余劳动力,发展了经济,但是也产生了人口负增长、"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现存的问题和矛盾,加速少数民族乡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