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宾诺莎给自由的界说是:“凡是仅仅由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仅仅由它自身决定的东西叫做自由。”(《伦理学》第4页)这就是说,必然性是外在的,它限制主体,决定主体,但主体能够从内心意识到这种必然性,把它变为“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这样,  相似文献   

2.
斯宾诺莎(1632—1677)是十七世纪荷兰新兴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他以《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一系列著作表达了他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后人称“斯宾诺莎主义”。关于斯宾诺莎主义的特征是哲学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过。如说:斯宾诺莎哲学把至善的实现作为其最终目标,具有鲜明的伦理意向;斯宾诺莎是近代著名的决定论者、身心平行论者;斯宾诺莎比笛卡尔更推崇理性演绎法,以至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证格式书  相似文献   

3.
斯宾诺莎在其著作《神、人及其幸福简论》、《神学政治论》和《伦理学》中多次使用的“神或自然”,在西方哲学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它集中体现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思想。但是,这个片语既不是只有斯宾诺莎使用过的,也不是他首先使用的。据斯宾诺莎哲学的一些研究家考证,“神或自然”早在中世纪西方的许多哲学著作中就出现过,  相似文献   

4.
斯宾诺莎否认神迹的存在,这是过去三百多年来斯宾诺莎研究者的共识。格雷姆.亨特在2004年发表"斯宾诺莎论神迹"一文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斯宾诺莎根本没有否认神迹的存在,相反,他提出的神迹定义肯定了神迹的存在。本文对于这两种观点不预设立场,而是从斯宾诺莎的文本本身出发,首先考察斯宾诺莎所说的神迹的含义是什么;其次,根据他的神迹概念来确定是否有神迹存在;然后,讨论斯宾诺莎是否提出了亨特所说的神迹定义,由此显示斯宾诺莎在神迹问题上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掀开铁幕:宣传、文化与冷战,1945—1961》(PartingtheCurtain:Propaganda,CultureandtheColdWar)一书是沃尔特·L·希克森(Walter·L·Hixon)的一部新著。本书由纽约圣马丁·格里芬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作者希克森是美国俄亥俄州亚克朗大学历史教授,曾出版过《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Lindbergh),《孤独的鹰》(LoneEagle)及《乔治·凯南》(GeorgeKennan)等专著。他曾荣获美国外交史学会颁发的“伯纳斯奖”(BernathPri…  相似文献   

6.
阿尔贝·卡缨认为:“文学从来都是形象的哲学。”这种看法完全适合于思想家让—保尔·萨特。萨特1974年8—9月在和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最后一次谈话中说:“我要在提出我对世界的看法的同时,让我的文学作品或随笔中的人物,按照这种观点生活,我是在给我的同代人描述这种观点的。”可见,文学是萨特用来宣传自已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工具。1975年,米雪尔·贡塔问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政治和哲学。”事实上,文学不仅是萨特参加当代社会政治斗争的武器,也是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媒介,萨特毕生对它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波伏瓦在她的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他既喜欢司汤达,又喜欢斯宾诺莎,他拒绝把哲学同文学割裂开来。”(《一个循规蹈矩的女子的回忆录》)  相似文献   

7.
斯宾诺莎(1632—1677)是十七世纪荷兰新兴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他以《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一系列著作表达了他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后人称“斯宾诺莎主义”。关于斯宾诺莎主义的特征是哲学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过。如说:斯宾诺莎哲学把至善的实现作为其最终目标,具有鲜明的伦理意向;斯宾诺莎是近代著名的决定论者、身心平行论者;斯宾诺莎比笛卡尔更推崇理性演绎法,以至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证格式书写著作;等等。①本文认为,斯宾诺莎哲学的根本特征乃表现在性质上。综观其著作,我们看到,他用来表达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或论点,大都是模棱两可,交织有两种对立的涵义,表现出两种对立的性质。可以说,他的哲学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或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重性和含混性。现谨就本体论方面对此问题作出说明,恳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命运多舛的西班牙作家《堂吉诃德》的作者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万德拉(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一生艰辛,经历奇特。他21岁时卷入皇家院内的一次争斗,被判砍去右手的刑罚。为了躲避酷刑,他逃离家乡前往意大利。在那里他先参在他历经坎坷、穷困潦倒的境遇下孕育出的作品,其中自然映出作者自我的体验和情感。塞万提斯在谋求生存之余,潜心创作。他用了8 年时间完成《堂吉诃德》的第一部。小说于1605年发表,受到人们的喜爱,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9.
吹牛男爵     
本书的主人公敏豪森男爵(即“吹牛男爵”)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1720年出生于德国,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并以一系列探险故事而闻名于世,乃至在他生前就成为一个全欧洲家喻户晓的人物。1758年,英国教授拉佩斯率先出版了一本《敏豪森旅俄猎奇记》,系作者旅德期间根据所听到的有关敏豪森的故事整理而成的,该书问世后颇受欢迎,被多次再版。1786年,德国文学家戈·奥·毕格尔根据拉佩斯原作的第二版编译成德文,易名为《敏豪森男爵历险记》,出版后同样风靡于世,影响甚至超过了前者。今天我们阅读“吹牛男爵”的探险故事,就像经历一场童话之旅,不能不为主人公的奇思妙想而折服。  相似文献   

10.
书名 :《竞买 2 0 0 0年总统》 (TheBuyingofthePresident 2 0 0 0 )作者 :查尔斯·刘易斯及公共诚信中心出版 :纽约Avon书业公司 ,2 0 0 0年 1月  该书作者是查尔斯·刘易斯及公共诚信中心。公共诚信中心是个非盈利、无党派的研究机构 ,旨在调查和分析重大的全国性问题 ,被认为是公众利益的监护者。查尔斯·刘易斯是该中心的创始人和执行官。该中心于 1 990年 5月开始工作。已出版了《竞买 1 996年总统》和《竞买 1 998年国会》两书。《竞买 2 0 0 0年总统》赶在 2 0 0 0年大选之前出版 ,目的是让选民“在投…  相似文献   

11.
论斯宾诺莎的心灵永恒的理论谭鑫田斯宾诺莎把哲学主要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把论述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代表著作冠以《伦理学》的名称。在他的心目中,伦理学所要研究的主要不是关于“应该”、“正当”、“责任”和“义务”一类问题,而应该是心灵如何用理智克制情感,...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作品中,常见这样的句子结构.例如:“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  相似文献   

13.
一、性格的反向行为《红与黑》中,于连为什么向他心爱的德·瑞那夫人连开两枪?作者司汤达所取的生活中的原型事件是这样回答的:一八二七年法国上流社会曾经轰动一时的安杜扬·奥尔特案件的详情报告说,安杜扬·奥尔特因为谋杀自己的情妇兼保护人米苏太太而被捕。在法庭审讯期间,奥尔特肯定地说:“驱使我犯罪的是两种俘虏了我的情欲:‘爱’和‘嫉妒’。”  相似文献   

14.
《蒙古文学的民族性与国际性》①是蒙古当代著名作家Л·图德布的一部文艺理论著作,1982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用俄文出版。Л·图德布的许多作品都译成俄文,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且写出一系列文艺理论性著作,如:《高尔基与蒙古文学》(乌兰巴托,1968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政策》(乌兰巴托,1971年),以这个题目Л·图德布于1967年在莫斯科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作者的第三部文艺理论专著是《蒙古文学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JamesWaller)的处女作《廊桥遗梦》(“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在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却遭到一些重要报刊杂志的贬斥和讽刺。《华盛顿邮报·书的世界》发表了标题为《在玉米地里消遣》的讽刺评论。作者表面上劝说读者相信罗伯特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认为“他是个象征而不是个真人”,不要去注意“他言谈的平淡陈腐”,更不要认为弗兰西斯卡“是个幼稚浅薄的女人”,实际上批评得很尖锐。《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发表述评,挖苦作者把两人在厨房跳舞的情景描写得详细周全到了拖沓冗…  相似文献   

16.
拜伦是欧洲诗坛的巨匠,“诗歌领域中伟大的拿破仑。”他不仅为叙事诗独创了别拘一格的诗体小说《唐·璜》,而且在抒情诗这一体裁上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他的代表作之一《恰尔德·啥罗尔德游记》(下称《游记》)是欧洲抒情诗的王冠.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美学史这座百花园中,近代理性主义美学几乎是个被遗忘的角落。“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在这一时期几乎完全没有在任何名目下论述过美学问题。”著名英国美学史家鲍桑葵在《美学史》中的这段话颇具代表性。如果这话是正确的话,那么要写出一篇讨论斯宾诺莎美学思想的文章应是不可能的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启蒙主义思想家特别是莱辛、文克尔曼、歌德等人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斯宾诺莎理性主义美学的影响,这说明斯宾诺莎理性主义美学的存在确是不容抹煞的事实。美学史家之所以常常把斯宾诺莎理性主义美学置于视野之外,大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就是把美与真、善割裂开来,以为美可以脱离真、善而单独存在。其实,美与真、善在人类精神世界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三大追求,从柏拉图开始就把美与真、善  相似文献   

18.
沃尔塞尔·海西希写的《蒙古的宗教》(《The Religions of Mongolia》)一书,1980年由杰弗里·塞缪尔译成英文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从德文版《西藏和蒙古的宗教》译出,原著作者为吉斯比·塔西和沃尔塞尔·海西希。从英文的译名来看,此书只是德文原著的第二部分。原著中有关西藏的第一部分已由塞缪尔译成英文单行出版。法文译本(塞莱译,1973年出版)是以一卷本形式出版的。本来,  相似文献   

19.
《奥兹的魔法》是一部富有艺术魅力的长篇童话。它的作者赖门·法兰克·鲍姆(1856——1919)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和剧作家。他于1880年在南达科他州当记者时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1899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鹅爸爸的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1900年,他最负盛名的长篇童话《奥兹奇异的魔法师》出版,1902年改编成剧本,演出极为成功,1938年又拍摄成电影。他还写了大量非常流行的童话故事,并连续写了十三部奥兹的系列故事,《奥兹的魔法》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相似文献   

20.
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学术思想,人们对它向来很少争议,然而笔者对关于他的哲学本体论和美学本体论的流行见解却存有重大疑问。这里冒昧地写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见,供学术界讨论时参考。 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普遍认为,斯宾诺莎是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其理由之一:斯宾诺莎所说的实体、神即是自然,自然即是物质自然界。其理由之二:斯宾诺莎认为思维只是实体的属性而不是独立的实体,这正如唯物主义者把思维说成是物质的属性而不是独立的存在一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由此,人们认为斯宾诺莎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都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本体论上,他认为物质自然界是世界的本质;在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