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邪教信众心理特征及其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信众的心理异常按轻重表现分为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它是一种独特的"成瘾"现象;它具有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状态的精神病样症状.针对邪教信众中广泛存在的这种非常态心理的特殊性,首先,应对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成因;然后.根据其心理特点,应用尊重、团体治疗、理解和共情等原则进行全面的家庭-社会心理干预和矫治;另外,对邪教信众除了从心理上进行干预之外,还必须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进行辅助干预和治疗,以营造和谐的社会、家庭人际环境,消除其焦虑、烦蹂和矛盾心理,帮助其脱离暗示性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2.
科技文化所内含的科学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当前反邪教斗争中发挥着其他文化所不能取代的特殊的社会功能.科技文化的弘扬能够从根本上揭露掩藏在现代科学外衣下的邪教的本来面目,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规避邪教;能够逐渐瓦解、摧毁邪教"亚文化"系统的存在与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和理性的观念,从思想深处构筑反邪教的心里关卡.  相似文献   

3.
4.
宗教与邪教是一对“孪生”的文化现象,但他们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却迥然有别.以社会性为切入点,从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视野,对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开其神秘的外衣,进一步推进文化反邪.  相似文献   

5.
科技文化所内含的科学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当前反邪教斗争中发挥着其他文化所不能取代的特殊的社会功能。科技文化的弘扬能够从根本上揭露掩藏在现代科学外衣下的邪教的本来面目,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规避邪教;能够逐渐瓦解、摧毁邪教“亚文化”系统的存在与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和理性的观念,从思想深处构筑反邪教的心里关卡。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允许邪教合法存在、但依法监控其活动以防范邪教犯罪行为发生的邪教控制模式是西方社会特定的宗教文化、政治文化和法律文化的产物。从文化的角度看,这种模式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又有着致命的缺陷。西方社会对这种缺陷进行了文化上的检讨,但由于自由主义文化内在的缺陷使得已有的检讨不彻底,也无法为更有效地建立反邪教模式提供文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邪教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历史的根源。各种世俗根源都要通过个体心理动机这个共同的中介 ,才会支配人的行为。通过总结、分析邪教教徒入教的种种心理动机 ,有利于深化对邪教产生根源和防范对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邪教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历史的根源。各种世俗根源都要通过心理这个共同的中介,才会支配人的行为。本文总结、分析邪教教徒入教的种种初始心理原因,有利于深化对邪教产生根源和防范对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对陕西榆林基督教信众的社会组成结构,日常宗教生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地基督教信众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体,文化程度较低;传播与发展以非家族式、非群体化为主要方式;信教的功利化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10.
宗教和邪教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形式上类似宗教和实质上的邪恶,是邪教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本质规定。论题以基督教为例,阐述了基督教眼中的"异教"和"邪教",具体分析了邪教对基督教的教理教义和教规礼仪进行歪曲和篡改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从形式和本质上梳理了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提出防范邪教必须加强对宗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异端”说是其“中庸”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表现了孔子对异端建立在深度理解基础之上的宽容。“异端”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是:占据主流或强势地位的人群对“他者”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带有对“他者”的极端歧视和本能排斥。打击异端虽然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典型陋习,但异端的出现在人类思想史上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邪教是信仰危机的表现,它不仅危害社会秩序,而且侵犯公民自由,更为严重的是邪教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因而,培养国民的政治法律信仰,进而铲除邪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法治的意义为我们指明了反邪教的基本路径,教育的价值为我们提供了反邪教的基础性资源。离开教育的法治只能使法治的希望落空;抛开法治的教育,必然造成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而,在反邪教的征程上,法治和教育应当并驾齐驱,否则,反邪教的代价将更加沉重。  相似文献   

13.
目前邪教呈现三个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 ,邪教宣扬的货色更具欺骗性 ,活动方式由公开转为半公开乃至地下 ;第二 ,邪教组织日趋系统化和黑社会化 ;第三 ,邪教组织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日益加大 ,活动范围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李二曲分别从体和用、工夫和本体角度,明确了正统儒学的内涵和外延.他回顾了异端的历史演变,并着重批判了儒学中的异端表现.这对于我们今天阐释儒学的真正精神仍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德钦 《南都学坛》2011,31(5):93-96
在当代中国,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然而,这些创新往往被所谓的"正统论"者视为"异端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异端于"两个凡是"观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异端于"以阶级斗争为纲";"全面改革开放论"异端于"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异端于"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异端于"高度发达的超英赶美的已建成的社会主义"论。实践证明,正是这些"异端论"才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法轮功”、邪教及其特征、社区体育及其特点作一概要性的综述。论述了社区体育生活与邪教的关系 ,阐明了“社区体育生活中防止邪教分割问题研究”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等  相似文献   

17.
社会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社会观是决定其和社会、和人类的态度的基础.正教和新宗教、邪教的社会观既有一致,又有着根本的区别.在量的方面一致,在质的方面相反.新宗教和邪教的社会观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其社会观付诸实践上,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牛顿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具有卓越见识的神学家。长期以来,牛顿的异端神学信仰是一个被隐埋在其数百万字手稿中不为人所知晓的秘密。本文依据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关牛顿手稿与生平的研究资料,探讨了牛顿异端神学信仰的形成,阐述了其异端神学与其科学信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澄清了我国学术界有关牛顿科学信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传统宗教和邪教的社会观的比较,分析二者对社会的认识的截然不同,对社会的态度的不同。从而揭示了邪教的社会危害作用。同时,也对传统宗教的社会观、社会作用,以及社会地位,进行了分析。以利于人们在批判邪教的同时,正确的认识传统宗教,保护其合法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