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敦颐《太极图说》对中医学学术思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周敦颐《太极图说》思想出发,探讨其对中医学学术发展的影响,阐述宋明理学与中医学之间内在的学术联系。认为《太极图说》是朱丹溪“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和明代温补学派“命门学说”的学术之源,开中医学探求生命本源的风气,是“太极命门”的立论根据。研究《太极图说》对于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我国古代先哲们无不借《易D说以立巴伦,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发展史的这条珍珠项链,就是由《易》这根金线串起来的。宋代的理学大师周敦颐,其以易学为宗,以儒家思想为本,并融入道释之说,建立起以宇宙生成学说为支柱的儒家理学体系,从而首开儒家研究宇宙生成学说之端,为宋以后理学提供了“无极”、“太极”等宇宙本体论的范畴与模式。周敦颐灼儒家宇宙生成学说,可以说是一颗被《易》之金线串在项链中的闪亮珍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学说,主要由其《太极图》及《图说…  相似文献   

3.
在反思与总结宋明儒学时,王船山对本体问题非常关注,且提出“太虚”“天”“太和”“道”多个本体概念。然而,本体只能有一个,那么,到底何为其真正本体呢?实际上,王船山乃以“太极”为真正本体,并从“太虚”“天”“太和”“道”多个角度进行疏解,进而对“太极无端”性质进行辨析。总的讲,他关于“太虚”“天”“太和”“道”之言说多为对张载思想的继承,而关于“太极”本体之言说不仅是对《易传》《太极图说》的继承,也是对《易传》尤其是《太极图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熹推尊周敦颐《太极图说》,以理学立场对《太极图说》进行了诠释与发挥,并作有《太极图说解》一书。朱熹《太极图说解》明确把《太极图说》纳入理学思想体系,宗奉二程,以"理"、"气"释太极,辟佛、道归儒,勾勒出天道性命贯通为一的学说,由此推阐出理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朱子学在朝鲜半岛发展过程中,朝鲜朝的儒家作出了较突出的理论贡献,河西金麟厚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宇宙本体论上,金麟厚继承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作《天命图》,对宇宙生成论及理学的基本范畴,作了系统并且直观的说明;在太极与阴阳的关系上,坚持朱子的观点,提出"太极阴阳非一物";在人性学说方面,坚持儒家性善说和以及程朱的气禀说,并就人性修养问题提出独到的看法。金麟厚还用诗的形式传承和弘扬程朱理学,为理学的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朝鲜朝正是有了像金麟厚这样的一批儒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朱子学。  相似文献   

6.
曹端认为朱熹的学理体系对太极动静的内涵没有很好把握,从而产生了"自相龃龉"的说法。其《辩戾》在继承朱子太极学说的基础上,从自身真实的生命与智慧出发,提出了独到的理解与创见。他对朱子"太极"的阐发,不仅深入了学术层次,也体现出明初理学发展的问题意识及理论特色;不但是宋儒疑经思潮的继承和理学诠释学理论的大综合,也将时代背景融入到学术研究之中,成为中国古代诠释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7.
陈抟继承了《易传》的“太极”说,在其《无极图》、《易龙图》、《先天图》中,第一次把无极作为道教哲学最高范畴,与太极并列使用,并结合道家的宇宙观,阐述了宇宙的生成和万物的衍生。陈抟融合易老,无极-太极的宇宙生成学说,对道教哲学之宇宙生成论富有创新性发展,从而使宇宙生成和生死解脱变得切实可行,其宇宙生成学说不仅为道教“以易解老”打开思路,而且给宋明理学以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8.
也谈中医中药的疗效薛公忱(187):(4)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金鑫,周中明(193):(4)中医文化论中医生命之境界申俊龙(1):(1)汉字改革百年回顾(一)吉文辉(5):(1)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薛公忱(63):(2)论《黄帝内经》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之比照何文彬,何伶(6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儒家学说结构上探析张载的气化流行 ,以透视寓寄在气化流行过程中的太虚、性与气的关系 ,从而阐示张载在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及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大医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在历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把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太极说转化为医学中的唯物主义太极说,对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都起过积极影响。也有当时难以避免的迷误和不足。值得今人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蒙》中有《参两》篇,先儒与时贤对“参”的音义理解意见不一,或读解为“参”或读解为“叁”。其实,张载“参两”之说先见于《横渠易说》,后备于《正蒙》。从文本疏通和义理阐释两个方面对《横渠易说》中相关条目进行分析可知:“参两”非单以数论,而当合以象言,描述的是现实世界活泼泼的生命,应读为“参”而非“叁”;相应,《正蒙》中应为《参两》而非《叁两》,“参两”在更深层次的内涵上是穷理尽性,与“太极”密不可分。“参”虽包含“叁”之义,实则意蕴更丰富,并具参合之义,生动具体描述了太极之道的一与两合为叁以及参合化生之义。即是说,张载的“太极”一物而兼有乾坤两体,在太虚之气的场域下,本质上“太极”是气化生生流行不息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图景。“太极”与“参两”的关系为“参”是“太极”气化生生表现样态的定性,“两”是“太极”气化生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本体论的最高哲学范畴,《易传》的“太极”,同《老子》的“浑成”之“道”一样,是原始五行、阴阳学说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太极”被规定为混沌未分的原始统一体,摆脱了特殊实物的理论局限,战国以来的历代哲学家们,多把它当作“万善至好底表德”①,赋予不同的含义,进行激烈的争论。宋明以后,更以“太极”问题为理论核心,展开有无、虚实、理气、动静、新故、体用、道器等范畴之网,把这一争论引向深入。王夫之正是通过“太极”之辩的理论总结,把对于世界的多样性及其统一性这个复杂问题的哲学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只谈王夫之“太极”论中的有无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理学角度讨论了"性即理"命题,分析了易学之"太极即理"说,探讨了心性论与太极阴阳的关系,认为"太极即性,阴阳即气"反映出朱熹理学心性论与易学太极阴阳范畴之间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4.
朱熹以《四书》中《大学》为经本的“修、齐、治、平”思想,是以理学理论对传统儒家学说的改造与演进。其目的在于以理学“内圣”心性之学去收拾官、民之心,统一对封建“治道”的认识,进而达到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关于命门实质及部位向为学术界的研究焦点。命门学说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右肾命门说""肾间命门说"等几种观点。就上清派道教对中医命门学说的影响进行探讨,指出上清派道教的经典著作为"肾间命门说"的重要学术源头,研究命门学说有必要追本溯源。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本体论的最高哲学范畴,《易传》的"太极",同《老子》的"浑成"之"道"一样,是原始五行、阴阳学说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太极"被规定为混沌未分的原始统一体,摆脱了特殊实物的理论局限,战国以来的历代哲学家们,多把它当作"万善至好底表德"①,赋予不同的含义,进行激烈的争论.宋明以后,更以"太极"问题为理论核心,展开有无、虚实、理气、  相似文献   

17.
王植《正蒙初义》对张载“太虚”概念作了三层区分,并以此三层涵义融贯《正蒙》的本体诠释。王植的“太虚”三层说,第一层涵义是以“太虚”为超越的本体,第二层涵义是指气化流行过程的气化之道,第三层涵义是万物毁坏后消散为气。王植的“太虚”三层说,对于调和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太虚”定性问题的争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我们深入理解张载的本体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太极”是易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朱熹把“太极”看作象数变化的根源和最高原则。他为了说明“太极”为易的根源,创造性地以“太极”之理自身的展开说明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过程。在朱熹的理学体系中,“理”是最高范畴;虽然其理学体系庞大,但是始终离不开核心概念“理”,也始终凸现以“理”为本体.故而可以说朱熹的理学是以“理”为本体的理学。朱熹的“太极,理也”恰好沟通了其易学与理学,证明了其易学和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朱熹、陆九渊在治经学上存在着基本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朱熹遍注群经,陆九渊则轻视经典;在易学之太极说、阴阳说方面,在《古文尚书》"十六字心传"方面,朱陆双方均存在着差异。朱陆经学之别,正是其理学思想各自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宗密在《原人论》中,以“真心”为中心,论证了人与物之区别的依据、性之善恶发生的可靠原由及吉凶、祸福、贵贱、生死所产生的必然性,由此批评了儒道两家(尤其是儒家)的“元气”论。理学先驱周敦颐、张载,率先分别以“太极”“太虚”为中心建构理论,对宗密的批评一一作了回应。但两者相较,张载的论证内容更加详实、逻辑性更强,因此在回应宗密的挑战上有效性更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回应佛教挑战的任务圆满完成了,因为张载与周子一样,其理论体系仍有不足之处。尽管如此,但他们的理论还是引起了同时代佛教徒(如契嵩)的关注与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