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文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37-144
刘三姐的历史原点是民间传说。壮族山歌文化是孕育“刘三姐传说”的“母胎”。经历艺术、电影、旅游“三次创意”转化之后,刘三姐成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现代经典,成为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这是文人精英主导下的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彩调剧《新刘三姐》以传统的内核和精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新时代精神,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文人精英对传统经典的演绎和重塑。其是否成为新时代经典,还需社会审美经验的转变、培育、接受、重构和认同,从而实现对精品的同频共振,形成固化的社会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的作曲家,他创作的《水仙女》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其中著名唱段《月亮颂》更是被许多声乐演唱者传唱。本文以《水仙女》中的咏叹调《月亮颂》为研究对象,从歌剧创作背景,剧情简介以及演唱角度对作品的气息、共鸣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给演唱这首作品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歌剧《红珊瑚》的内容具有诗歌化、散文化的特点。较多的唱腔都被用在了最适合的位置上,达到了理想的表达效果。对白在刻画和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艺术形式上采取了传统戏曲歌词中的句法和词韵,展现的文字和内容是通俗易懂的。诗词句的应用灵活,每句长短不一致,句数也不整齐。 相似文献
4.
5.
6.
7.
<正> 文学的民族特色,是在一个民族长期的文学创作实践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它是这个民族的特定生活内容和历史文化传统在文学创作中的具体反映,是这个民族文学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学所独具的特征。自从文学的民族特色成为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后,一个民族的文学只有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才能有资格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受到别的民族的欣赏和崇敬。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越有地方色彩,就更有世界性。”土家族作家孙健忠的长篇小说《醉乡》,是一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民族特色的 相似文献
8.
歌剧《弄臣》重唱戏剧性功能及其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巧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3):138-140
在西洋歌剧中,重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其表现形式、类型、结构和规模丰富多样,起到了展开剧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营造戏剧性高潮的作用.对威尔第歌剧<弄臣>重唱艺术进行探析,进一步论证重唱在歌剧中的戏剧性功能及其审美价值.这对于探知歌剧艺术的全貌和全面了解歌剧艺术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歌剧《兰花花》的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对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旋律进行了再创作。伴随着剧情发展层层叠进,主题的贯穿写作使得歌剧结构更加紧密,渲染的气氛也更加浓郁。本文首先从主题的分析入手,逐步深入研究本歌剧内部主题的展衍手法,结合歌剧中唱段以及配器部分的分析,探索这首作品对民族歌剧创作的创新及贡献,并以此展望新时代民族歌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1)
通过对<印象·刘三姐>产生的现实文化语境的分析来揭示其在艺术发展的轨迹上可能走向的歧路.指出<印象·刘三姐>在审美发展中最终会呈现出的历史应然趋向,这就是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电影《刘三姐》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千百年来,刘三姐逐渐由一个聪明机智的歌手演化为歌仙、歌圣,带有某些神秘色彩,成为中国老百姓追求自由、民主、爱情、幸福的理想化身。影片在表现人物方面非常注意以情感人,体现 相似文献
12.
刘三姐歌谣在跨民族跨语际传唱中因文化语境不同导致了审美意义的丧失,地方性审美知识的差异也造成了刘三姐歌谣的传播困难,壮汉文化融合实现了刘三姐歌谣的跨族际传唱。由于壮族文化的弱势,刘三姐歌谣的族际语际传唱也伴随着汉族文化对壮族文化的改写,壮族文化逐渐流失的同时汉族文化成分逐渐增多。在同质化的趋向中如何再生产刘三姐形象的新意义并保持其艺术个性才能推进刘三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首届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论坛”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来自各自治区的16所综合大学和民族院校的教学负责人、美术专家共30余位代表,就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师,我也深受启发,由此引出我个人对少数民族美术教育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费加罗的婚礼》依然是各大剧院表演最频繁的歌剧之一,天籁般的歌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层出不穷的计谋等构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本文从剧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入手,通过饰演伯爵夫人时的注意事项,着重研究伯爵夫人的人物刻画,通过分析其性格以及心理变化,探究她在剧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在全剧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节过后,国内不少媒体纷纷就广东一家公司欲投拍电影《新刘三姐》以及原《刘三姐》主创人员对此的反应一事作了大量报道。其中,有个别媒体的报道是无根据,不负责任的。由于此事牵涉到如何对待民族题材的创作问题,尤其是对于“刘三姐”这样一个家喻户晓、名闻中外的人物形象,创作方应保持冷静,格外慎重!近日,本刊记者就此专门拜访了全国政协委员、电影《刘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还约请原《刘三姐》法定著作人古笛亲撰文章,并电话采访了广东巨星影业公司。我们认为,凡有关“刘三姐”的任何创作都要在尊重史实… 相似文献
16.
广西壮乡素有歌海之称,它哺育了许许多多能歌善唱,才智超群的民间歌手。陆地从小就生长在这里,受着浓郁的壮族民间歌谣的熏陶,而又受到汉文学的正统教育,并受进步文化的影响。投身革命之后,他主要受到中华民族及人类文化的影响。因此,陆地前期的作品(以短篇小说集《故人》为代表)民族特色并不十分明显,只是重返故乡十几年后,其作品的民族特色才逐渐明显起来,这在多卷式长篇小说《瀑布》中表现得十分鲜明。《瀑布》取材于祖国西南的几个省区,而以当时的广西城乡为主要背景。它通过对壮族 相似文献
17.
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形象意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刘三姐化石成仙的遗迹、“如今广西成歌海 ,都是三姐亲口传”的神话传说、刘三姐生命意象中的“石”“花”特质、刘三姐集歌神、爱神、英雄保护神于一身的宗教感召力 ,揭示了在开放的商品经济时代背景下 ,歌仙刘三姐的形象意境已成为一种文化品牌的结构之要素的历史必然性。文章认为 ,必须站在新的全球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与民族文化情境相对应的对话 ,才有可能创造出无愧于民族 ,无愧于时代的刘三姐这一文化品牌的精彩力作 相似文献
18.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在壮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刘三姐作为壮族古代民间传说中的歌手,其人物具有聪慧机敏、勤劳勇敢的特征,歌声具有歌如泉涌、优美动人的特点.壮族乃至全国人民都对刘三姐有着很高认同,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刘三姐的故事,在壮族地区,每年三月三日已经成为刘三姐的纪念日.本文对壮族刘三姐女性主义意识进行了深入的... 相似文献
19.
《海风阵阵愁煞人》选自歌剧《红珊瑚》,是一首咏叹调的歌曲。要演唱好一首歌剧咏叹调,不仅需要把音唱准,还需理解歌曲的背景、内涵、人物性格、人物的经历以及矛盾冲突,从而投入更多真挚的感情,才能通过尽善尽美的诠释使作品打动人心、深入人心。本文以歌剧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通过对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演唱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同时结合自身演唱的深切感受,阐释应如何加强对词曲情感的把握和处理,从而更确切地传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展现歌曲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歌剧《白毛女》从诞生到现如今已有7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歌剧史上的里程碑,它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斗争和阶级矛盾,讲述了旧社会如何把人变成"鬼",新社会如何把"鬼"变成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