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敕勒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北朝乐府民歌;同时,也是维吾尔族先民的生活赞歌。过去,我国文学史仅从《敕勒歌》的刚劲直朴风格和田园牧歌美的基调上加以评品和肯定。关于维吾尔族先民—敕勒族开疆拓土,共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贡献,以及北魏、北齐的民族政策、《敕勒歌》的时代、作者、真伪问题,等等,却被人们忽视和回避。笔者拟对上述几个方面略抒己见,就诸方家。  相似文献   

2.
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是现存有文字记载的早期维吾尔先族——敕勒族斛律部的一首民歌。它久已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为历代所称颂。然而这篇仅有二十七个字而百读不厌的佳品,有关它的作者、产生年代等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至今未得到一个起码应有的统一认识。今试探究一、二,以就教于方家。有关《敕勒歌》的记载,有两则史料  相似文献   

3.
尼合迈德·蒙加尼与哈萨克族历史研究贾合甫·米尔扎汗著(哈萨克族)佟中明译尼合迈德·蒙加尼(1922-1993年)是我国哈萨克族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哈萨克历史、民族、世系、宗教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国内外都有影响,尤其是《哈萨克族简史》这一学术著作在国...  相似文献   

4.
由新疆著名哈萨克族学者、研究员、新疆史学会会长、自治区优秀专家贾合甫·米尔扎汗著,夏里甫罕·阿布达里译的《哈萨克族历史与民俗》一书的汉文版近日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无疑是新疆史学界、文化界的一件喜事。 《哈萨克族历史与民俗》一书共分十六章,前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主席贾那布尔特为本书写的序言,全书约 28万字。内容涉及到:哈萨克族族名的来源;与哈萨克族形成有关的古代各个部族的状况;哈萨克族的最后形成;哈萨克族与相邻民族特别是18世纪以后与清朝之间的关系;哈萨克族历史上的政治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5.
阿拜作为哈萨克族伟大的诗人、思想家、哲学家其《箴言录》是对哈萨克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以及伦理道德和民族命运反思的结晶。阿拜的文化启蒙思想充满现代意识,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并有鲜明民族特色文化和文学遗产的民族。我国的哈萨克族约110多万人,分布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地区,其次是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也有分布。聚居最密集的地区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辖的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此外,还有哈密地区所属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所属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族文学史》(三卷)的编写并非偶然,是与我国各民族历史、民族志、文化、文学研究逐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对哈萨克族历史和文化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在它传入哈萨克族后,与哈萨克族所处自然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传统的意识形态以及民情风俗等结合起来,在促进哈萨克族伊斯兰化的同时,也在哈萨克族传统信仰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伊斯兰教信仰。  相似文献   

8.
《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发表了王曙光同志《试论<敕勒歌>的作者及其产生年代》一文,就《敕勒歌》的作者、产生年代问题提出了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关于哈萨克族族源与民族形成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曾有人把哈萨克与蒙古的族源混为一谈,散布了一些模糊观念。解放前蒋介石反动政权根本不承认在中国有几十个民族的存在。当时在新疆的泛土耳其主义者也把早在六至八世纪突厥人建立起来的突厥汗国拉到当代来解释,说什么当代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统统是土耳其民族。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哈萨克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些“穆斯林谱系”中,把原来哈萨克族本身存在的一些谱系硬拉到它那里面,把哈萨克族说成是穆罕默德的后  相似文献   

10.
新疆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尼合迈德·蒙加尼撰写、1987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哈萨克族简史》,是由我国哈萨克族学者用哈萨克文撰写的第一本哈萨克民族历史著作。它出版发行后,在国内外史学和文化界引起了注意。土耳其共和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土耳其文化》杂志主编阿合买提·毕坚·伊尔吉拉松(Ahmet B.ErcilaSun),在该杂志(月刊)第307期上著文,评介了蒙加尼的《哈萨克族简史》。这位土耳其学者在其文章中说,我们认为这部著作最成功之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习惯法仍对当今的哈萨克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啥萨克族习惯法文化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哈萨克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经久相传的习惯法则;二是哈萨克族在曾经短暂的立国时期即哈萨克汗国时期,统治者制定颁布的成文法律;三是近代沙俄统治哈萨克时期制定的成文法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哈萨克族族源问题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始终处在一个误区之中。他们因为看到近现代哈萨克族中存在所谓的。乌孙部落”。从而一致肯定哈萨克族的族源为乌孙.珠不知.近现代哈萨克族中的乌孙部落。乃是我国辽宋时期尚游牧于蒙古高原杭爱山西段的。兀孙”部落蒙古人的后裔,与两千年前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上古国族“乌孙”无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阿勒泰市哈萨克族婚俗和哈巴河县吾尔达拜村哈萨克族婚俗进行整体的把握和阐释,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哈萨克族婚俗的共性及差异,在历时和共时的解读中,分析了哈萨克族婚礼及其仪式音乐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族作为一个长期随畜逐水草而居的民族,其物质文化具有浓郁的草原文化特色,与其他从事畜牧业的游牧民族,如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又因为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居住地域的民族,其物质文化亦相应地具有其独特而突出的民族特色。一、哈萨克族的居住史料表明,公元前7~1世纪,与哈萨克族起源有关的古代清部族就已经创造了与游牧社会生活相适应、易于搬迁、拆卸和安装的房屋——毡房。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古代塞人的“家宅随人迁移,而他们又是精于骑射之术的…  相似文献   

15.
简论哈萨克族宗教信仰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宗教信仰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变化,曾经信仰过萨满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本文主要论述哈萨克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信仰的演变。萨满教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马孙,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即由“祁连、敦煌间”迁居伊犁河上游,并创造了比较发达的乌孙文化。在这前后,马孙就由最初的原始信仰逐渐过渡到信仰萨滴教。张春出使西域时,曾对乌孙部有这样的记载:“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当时匈奴是信仰萨满教的,因此马孙应当也是信仰萨满教的。哈萨克族古代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许多地方反映出…  相似文献   

16.
《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刊发拙作《试论<敕勒歌>的作者及其产生年代》后,学界有关论著,有不谋而合者;亦有辩难相争者,故使这首古代民歌之研究得以深化。笔者不揣浅陋,再从《敕勒歌》的题解、传承和语言变化等方面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族以游牧生活为主,四大家畜——马、驼、牛、(绵)羊,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而作为“哈萨克人翅膀”的马,则是哈萨克族畜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通过对哈萨克族与马有关的谚语之研究,揭示其植根于草原文化、折射出原始信仰、面对现实的辩证意识等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族是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之一,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巳成为当今世界上人口逾千万的重要的跨境民族之一。我国的哈萨克族现有人曰111万余人①,主要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其中,由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组成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我国哈萨克族最主要的聚居区。此外,新疆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以及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也是我国哈萨克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哈萨克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族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塞种、月氏、乌孙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族也先后部分…  相似文献   

19.
论哈萨克族生态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萨克族的生态文化是指哈萨克民族及其游牧先民们在新疆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的与这一环境相适应的、一整套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技能,体现于哈萨克族生态文化具有游移性、适应性、实用性、简约性及稳定性等特征,这一生态文化对今天而言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少数民族散杂居概念、新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形成、新疆哈萨克族散杂居城镇的历史原因、历史分段、区域形成和人口增长态势、现阶段生活态势切入,揭示了哈萨克族散杂居城镇后的生活态势.以此折射出新疆各少数民族散杂居城镇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