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民族问题就是在民族自身发展过程中和民族交往过程中因民族差异和民族利益而产生的问题。民族关系问题主要是指民族内部、民族之间、多民族及跨国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冲突及战争的关系。民族关系问题隶属于民族问题并构成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荣辱观教育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历史时期对公民进行的一项思想道德教育,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丰富和发展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促进各民族道德文化的交流和认同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中要注重与少数民族自身的荣辱观念相结合,注重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民族院校自身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互为因果 ,民族心理素质与国民素质辩证统一。民族心理不仅具有稳定性 ,而且具有可变性特征。民族心理素质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是外来文化的输入。国民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国民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要把国民素质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 ,要广泛吸收人类的一切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以多民族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探索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及行为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目标,对各民族大学生展开、运行、延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它既遵循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在机构要素、矛盾形式、过程模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学风建设,已经成为民族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自身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成为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结合民族院校在学风建设中暴露出的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就民族院校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进行了粗浅探讨,以求进一步提高民族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整个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壮大。  相似文献   

6.
发展四川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四川民族地区在自然资源、生产力、经济、科技、教育、思想观念等诸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应以市场为中心,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努力改变交通闭塞状况。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智力素质,做到人口的适度增长。冲破旧观念的束缚,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观念。领导者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公民教育的内在要求。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民族精神以其独有的导向、凝聚、塑造、激励等多种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公民教育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首要任务,以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始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融合中外文化之精华。实现民族优秀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的融合,才能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路不能仅局限于民族文化自身,而应从民族文化以外寻找配合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公民教育。在我国实现中西两大文明教育的融合,必将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政治活力和文化生产力,这就是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民族刻板印象是影响民族交往和族群互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衡量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心理指标。民族刻板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社会分类过程,并形成于直接或间接的民族接触中和文艺作品、社会媒体报道、新闻杂志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同时也形成于个体对同伴、父母亲以及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自身在民族交往过程当中的体验,"独立、封闭"的民族教育体系和居住环境加剧其产生。影响民族刻板印象的主要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民族认同、民族接触、民族本质论信念、多元文化主义和族群竞争等。最后小结了民族刻板印象的弱化策略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9.
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一样,民族精神的发展演变也遵循一定的规律:一方面,民族精神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及现实条件的影响和作用,与外部条件的联系使之在发展演变中遵循着外部制约规律;另一方面,民族精神在本质上属于人类精神和社会意识范畴,它在发展过程中又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规律为基础来考察,我们认为,民族精神发展的外部制约规律集中体现在它受到民族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及其程度和水平的制约,而民族精神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则主要表现为其在盛衰之间更替、在适应中实现超越、不断传承和取舍以及在既定条件下发生临界性易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则是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斗志。对于许多学校来说,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于弘扬民族精神,而激发学生民族斗志,恰恰是爱国主义教育中被忽视了的内容,所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切实加强弘扬民族精神和激发民族斗志这两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