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为邦本,食为政先。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百姓安宁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耕地被侵蚀,土壤被污染,种粮利润低,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直接危及粮食安全。深入分析我国近年来粮食安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研究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对策,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粮食安全保障喜中有忧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战胜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实现九连增,9年累计增产3177亿斤。我国  相似文献   

2.
经过16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今年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指出,入世后我国农业受到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各地国土资源部门结合实际,围绕"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题,组织开展了主题宣传周活动,把全国"土地日"作为向全社会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土地管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的中国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生产是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进入了新阶段,但正当我们全体国民充分享受温饱梦的时候,我国粮食问题所潜藏的“安全”危机又悄然而至。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粮食一直处于绝对短缺的状态,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我国的粮食生产出…  相似文献   

5.
6.
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解决13.0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指“国家满足所有人以合理价格对粮食的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并具备抵御各种粮食风险的能力”。粮食安全历来是一国经济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此十分关注,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更加引人注目,“民以食为天”,“无粮则乱”,实现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保证粮食安全成为我国在经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一、粮食安全形势的历史回…  相似文献   

7.
8月27号,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今年早稻总产量数据3132万吨的产量,比去年减产204万吨,这也是6年来夏粮首次出现的减产.就在这个数据发布的同一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也召开联席会议,就粮食安全进行专题询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水利部、农业部等部委负责人悉数到会,一一解答20多名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提问.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粮食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阿拉伯粮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为各国粮食供应短缺、粮食外贸依存度增加、以及粮价持续走高.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阿拉伯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联合制定了阿拉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准备走农业一体化道路,但却面临着人口增速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地位遭受忽视等多方面挑战.笔者认为,解决阿拉伯粮食安全问题是系统工程,既有技术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但关键在于走联合保障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粮食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阿拉伯粮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为各国粮食供应短缺、粮食外贸依存度增加、以及粮价持续走高。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阿拉伯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联合制定了阿拉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准备走农业一体化道路,但却面临着人口增速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地位遭受忽视等多方面挑战。笔者认为,解决阿拉伯粮食安全问题是系统工程,既有技术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但关键在于走联合保障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东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粮食安全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城市化造成耕地资源流失,农业用水偏紧,粮食需求剧增和城市贫困居民粮食获取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粮食安全威胁城市经济稳定,破坏城市政治稳定,助长社会"不公"心理。面对这一问题,中东国家通过加强耕地保护,稳定城乡粮食价格,缩小城乡差距来缓解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徐凤臣  徐翔 《城市》2010,(5):8-11
就全国而言,土地交易市场出现“地王”现象已有8年之久,并非新生事物。然而,2009年全国“地王”频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均已远超2007年的峰巅,有人称2009年为“地王年”。前不久,北京和长春又出现“大地王”,继续挑战宏观调控,不仅引起地产界,而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更是难以漠视旁观。笔者试从以下5个方面对我国“地王”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峥 《城市》2011,(3):54-61
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上涨、地王频现、住房保障投入不足,而各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却节节攀升,土地财政已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也逐渐加大,土地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资产,与土地相关的收入成为预算外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魏雯艳  李刚 《城市观察》2013,27(5):102-112
采用PCA-SFA组合方法测算2000-2011年间14个沿淮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水平高低将它们划分为低度有效、较为有效和高度有效三种类型,结果表明:虽然沿淮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提升速率也不同,但整体处于较为有效状态。利用stata回归分析可知,影响沿淮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建成区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年用电量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为提高沿淮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城市化过程中必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实现城市规模扩张与产业发展相互协调,促进沿淮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随着中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的不断减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在制约因素众多情况下,粮食生产任务十分艰巨.进行科学布局,明确各类区域发展取向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根据历年科学考察和试验研究结果,以及各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水平,提出"发展东部,提高中部,开发西部"的战略布局,作为21世纪粮食生产格局的总体构思.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研究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的合理程度,侧重于城市土地利用的挖潜.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农地严重,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利用现象,所以为保护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的研究可以说是土地工作者当前迫切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雷鸣  鲁哲 《城市》2004,(5):23-25
一、珠海市金湾区土地资源现状 金湾区是广东省珠海市的建制区,下辖平沙、红旗、南水、三灶四个建制镇,陆地面积447.6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11万,流动人口约10万.金湾区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土地资源,体现在:目前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量比较大,而且其规模还在继续增长,土地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条件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良好,有岛有山,临河临海.  相似文献   

17.
上海开发区土地经济效益分析与集约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英胜  胡玲玲 《城市》2009,(2):30-33
近几年.国家针对开发区再次出台了土地利用从紧政策.从中可以看到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用地的决心和力度。各城市开发区均存在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偏低的问题.上海市的开发区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开发区用地规模与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土地投入与税收、投资强度与单位土地产值等指标的研究.探讨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增速与土地规模扩大增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孟涛 《交通与港航》2012,26(1):44-46
随着城市气化率的逐年上升,燃气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努力提高燃气安全管理势在必行。该文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好城市燃气安全管理,从安全理论、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和设计、日常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Without exception divorce is a significant event in the life of any child. For the child, divorce may represent a sense of loss, a sense of failure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a prelude to a difficult transition to new life patterns. Unfortunately, in our society today there is a limited support system available to the family through this process of change and emotional stress. Today, regardless of even religious beliefs,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re are those situations in which it is impossible for all family members to remain together in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living.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divorce and separation on children cannot be viewed in a unitary way. The circumstances around the divorce and separation must be considered as well as the age, sex, and personality makeup of the child. When we consider the effect of divorce or separation on children, we must equally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living in a home where there may be ongoing tension, conflict and stress. "For the sake of the child," regardless of the short and long-term consequences, divorce or separation at times is the most viable solution to optimizing the potential of that child for sound emotional and personal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