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上为确立中国和平形象.邓小平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新形势下,江泽民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巩固了中国和平形象。面对新的时代要求,胡锦涛提出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和平形象。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上为确立中国和平形象,邓小平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新形势下,江泽民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巩固了中国和平形象.面对新的时代要求,胡锦涛提出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和平形象.  相似文献   

3.
虽然孔子早已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念,但大量的文本材料和历史事实表明:在以往两千多年的历史行程中,儒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很少与其他不愿承认"忠君孝父"本根至上的文化思潮(如墨家、道家、佛教等)保持"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宽容"局面,相反还流露出"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独尊"意向.只有通过自我解构确立起以"恻隐仁爱"为终极价值的普遍主义架构,在"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的正当原则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儒家才有可能真正将"和而不同"的良善观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自由主义生命观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饱受诟病,以原子态个体存在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社会观,难以良好地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儒家的社会观思想具有与现代生命进行有效对话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其中,"和而不同"的生命观不但对异质生命具有巨大包容性,而且具有刚健守正的固本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天下"观立足于个体的超越性,在组织上给予生命以多层性和系统性的依存感.  相似文献   

5.
卞秀瑜 《理论界》2012,(11):158-160
二战确立的雅尔塔格局,尽管存在某些弊病和不足,但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世界格局,其为战后世界和平局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框架性和机制性基础。雅尔塔格局不仅维护了冷战时期的世界和平,而且在冷战结束后仍然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某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带有国际主义倾向;孙中山反对列强侵略,但他又带有和平主义倾向,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大同和“天下为公”。所以,他坚持对友好邻邦“益增睦谊”的原则,主张扶持弱小民族,抵抗世界列强。他强调用中国固有的道德、和平作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孙中山将其一生奉献给世界和平,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亚国家很少有全体认可一种宗教的情况,而对其他宗教采取宽容的态度。亚洲不仅应是政治和经济强大的地区,也应该是提出独特的民主伦理,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根据地。儒教是这其中最值得注目的,但存在若干问题。对此可以抽出其中符合现代的部分进行重新编写;慎重的处理儒教和其他道德体系的关系;采用“虽然内容上是儒教道德,但外表上并不以儒教语言作为标志”的方法。“废除霸道,追求王道”,可以普及用儒教道德为和平做贡献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池田大作的世界和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积极的和平主义、绝对的和平主义、彻底的和平主义三个方面,探讨了池田大作以佛法人道主义为基础的世界和平观,并对作为池田大作世界和平观之哲学基础的生命至尊论、宇宙生命论、天人合一论等理论观点作了细致的剖析和探讨,阐明了池田大作世界和平观的理论特色及其为推进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针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应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和谐世界"等国际战略思想.三者思想虽表述不同,但具有本质的共性和逻辑上的有机关系.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前提,和谐世界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统一.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是整体发展,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伴随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在演进着.21世纪共同发展是世界历史进入新阶段各民族国家的必然选择,虽然战争的威胁仍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和平秩序终将取代战争秩序,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1.
付启元 《南京社会科学》2015,(3):134-139,156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平思想。中国传统和平思想主要体现在儒、道、墨三家学说之中。儒家讲王道仁政,注重人伦秩序;道家讲无为不争,主张用道安治天下;墨家讲兼相爱、交相利,倡导非攻备御。中国传统和平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整体平衡与和谐,有明显的道德主义倾向。和平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一直延续至今,为我们今天发展和平学,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丰厚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张海夫 《理论界》2006,(8):203-204
和平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发展战略。世界历史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必然引起的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有机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必然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上的交往和联系。中国在世界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不一样,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不一样,和平发展战略就是要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超越大国崛起的旧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不是单极化、西方化,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全球化不应该磨灭民族文化的差异。文章试图通过论述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指出全球化与多元化进程中“文化霸权主义”的危险,阐述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在全球趋势下的多元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出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是化解异质文化间冲突的良策。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行为的规范原则表现出不同的趋向.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思想与"和而不同"的世界秩序理念,都体现着以"和"的思想为基础的哲学思维特征.但在当今时代,"和"的理念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古老的传统或某种先验的观念,还可以尝试各种途径和方法,建构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林乐香 《北方论丛》2007,(4):119-121
传统的哲学与文化关系是一种等级制的非平等关系。与此不同,新型哲学文化关系主要特征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文化具有平等性、共生性、开放性化和整合性。  相似文献   

16.
国际上宣扬的"中国威胁论"内容繁杂,有"经济威胁论"、"军事威胁论"、"生态威胁论"、"意识形态威胁论"、"文明威胁论"等."中国威胁论"与中国的发展强大不存在任何逻辑关系,主要是来自西方国家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曲解、冷战思维的继续以及用资本主义崛起的经验和西方国家关系理论来妄断中国的发展.事实上,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评述了克莱斯·瑞恩提出的世界和平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一是只从西方传统而非全球范围来谈世界和平问题;二是使用一个被理性主义者一再滥用的"普遍性"作为世界和平的哲学基础;三是抽象地谈论人文主义与世界和平的关系而没有就其现实性展开讨论.总的来说瑞恩有意无意回避世界和平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西方文明所带来的,寻找和平的基础又忽视了东方民族和平文化的价值.笔者认为非西方的和平民族力量的增长才是抗衡与抵消霸权主义、促进世界走向和平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平和品格及其发展对于克制西方文明中的霸气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工作在转型中呈现出民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草根社会工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从本质上讲,权力本位、行政逻辑主导的民政社会工作是计划经济时期权威主义传统的延续,权利本位、专业逻辑主导的专业社会工作是全球化时代西方中心主义的散播,关系本位、实用逻辑主导的草根社会工作是转型社会儒家家族文化传统的回潮.正是社会工作三重实践形式之间的彼此分离、三类社会理解的相互对立和三种价值理念的深度碰撞,造成当下特有的"社会工作现象".摆在中国社会工作面前的最大任务,在于理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打通中国经验与国际通则之间、本土文化与西方话语之间、传统惯习与现代潮流之间的沟通屏障,在对话和整合之中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经验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2013,(7):2
6月27日至28日由消华人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与首届论坛相比,参会人员级别和规模上有明显的提升,并  相似文献   

20.
和平学分为和平研究、和平教育与和平活动三大领域。和平不仅是没有战争,而且意味着消除饥饿、难民、污染、歧视等问题,从而创建一种和谐共生的全球环境。全球化世界的特征之一是跨文化、跨宗教和跨民族,政治行为和管理措施面对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其基础主要是人际交往的共同文化。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可能做到既承担责任又远离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