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金太尔认为只有恢复西方文明的社会整体性维度,重建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具有统一目标的伦理生活,才能摆脱现代个人主义造成的道德危机.麦金太尔的这一思想直接继承了马克思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问题意识,但是由于其保守主义立场,使他完全无视马克思在现代社会中所发现的那种“伦理潜力”,从而在根本上无法为现代社会提供出一种真正明确、具体的道德方案.  相似文献   

2.
麦金太尔将马克思"实践哲学"作为启蒙思想的直接继承者,而自身则沿袭着启蒙批判的历史传统,企图回到"个体目的论"与"生活目的论"相统一的古典实践哲学传统,这一理论路径根本不同于马克思从"生活世界"向"实践主体"生成的实践哲学.而二者截然不同的理论气质,可区分为后现代的历史主义的"道德理解"和(反)现代的"生存实践"存在.  相似文献   

3.
麦金太尔认为,要对道德合理性原则进行重构就必须复归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是以形而上学的生物学目的论为前提、以希腊城邦伦理为基本维度、以善的生活为核心要素的。在批判继承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麦金太尔指出:德性是一种获得性的人类品质,是通过实践而获得的内在善物,实践的完整性要求实践主体践行德性。这是对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回归和扬弃,也是对道德合理性问题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术界对麦金太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和他的道德哲学,而较少关注他对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批判。实际上麦金太尔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植根于亚里士多德传统,在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关于现代国家道德层面上的政治合法性争论的背景下,麦金太尔探讨政治合法性问题时独树一帜,而他对现代政治所持的批判立场也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合理性问题是当代道德哲学的中心问题,亦是麦金太尔德性伦理学的中心论题。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的形成是以其对当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深刻剖析为前提和基础的。在麦金太尔看来,德性完全占据了道德的中心位置,人类只可能有两种选择:要么返回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要么接受后现代的道德虚无主义。麦金太尔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德性论为道德实践提供合理性说明,对道德合理性原则进行重构,而重构道德合理性原则的唯一途径就是复归亚里士多德德性传统。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正义就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对正义进行过论述,正义成为古希腊的四主德之一。在近代。启蒙思想家们也专门进行过论述。在现代西方,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诺齐克的权利正义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麦金太尔作为美国当今在世的伦理学巨擘,立足现实,以鲜明的历史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对正义进行阐述。由此形成了独奠特色的正义观。了解麦金太尔的正义观,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正义理论的演进过程。深刺认识正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社会社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继承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人关于社群思想的基础上,他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社群主义理论。在本体论上主张社群优先于自我,从这一哲学基础出发,麦金太尔得出两个结论,即在价值观上强调善优先于权利;在政治实践上主张由公益政治学替代自由主义的权利政治学。其社群主义思想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意在参照麦金太尔的实践概念对目的概念作出初步界定。实践的核心是内在利益,最根本的内在利益是对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断深入的领会,而这个目的是能够在时间绵延中维持自身意义的存在。实践与人生整体都是时间性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两者具有可类比性。人生整体的目的也具有和实践目的类似的性质,即其意义在时间绵延中不会被消耗。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开创了现代实践哲学。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哲学界没有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哲学是何种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只有回溯到实践哲学的源头,即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劳动为核心,研究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宗教、政治等活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没有否定和抛弃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和伦理维度,而是既包含了亚里士多德认为“自身即是目的”的实践,又包含了手段性的劳动。只有看到马克思将劳动提升为实践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理解为哲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实践哲学,才能驳斥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质疑。总之,将劳动作为实践的主要形式是马克思建构唯物史观、解释人类社会历史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自启蒙运动以来,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被摒弃,德性已经退居边缘地带。为寻求摆脱道德困境的出路,麦金太尔在追溯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德性传统的同时,试图以他的德性伦理来摆脱西方社会的道德困境,并由此展开对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深刻批评,提出了走出道德困境的若干可能性尝试。本文所关注的核心议题是麦金太尔与尼采的关联、麦金太尔对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批评以及麦金太尔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正如在《追寻美德》第一章中所描述的一样,麦金太尔认为当今西方社会正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道德信仰危机,并认为对传统的德性观念的普遍抛弃、对外在利益的盲目追逐以及将德性与实践相分离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只有重拾传统之德性观念,将它贯彻于人类实践活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机。当前我国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们或许可以从麦金太尔对德性与实践的阐述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2.
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道德哲学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表现为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理论都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而危机的产生原因则在于启蒙谋划的失败,从而提出了向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德性传统回归的独特思路。  相似文献   

13.
洛克莫尔指出费希特与马克思的思想,在活动概念、人的概念以及元理论三个层次上具有相似性。二者思想中的的活动观都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从哲学史上看,都是对自笛卡尔以来的把人看作观察者的理论的反抗,二者都试图在新的基础上来理解人。  相似文献   

14.
这里的工作意在参照麦金太尔的实践概念对目的概念作出初步的界定。实践的核心是内在利益的概念。最根本的内在利益是对实践活动的目的(“卓越”)不断深入的领会,而这个目的(“卓越”)是能够在时间绵延中维持住自身意义的存在。实践与人生整体都是时间性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两者具有可类比性。人生整体的目的也一定具有和实践目的类似的性质,即其意义在时间绵延中不会被消耗掉。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方的道德危机和道德理论危机,麦金太尔提出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以结束道德领域的混乱与无序.本文通过对麦金太尔思想的研究,分析这种回归传统的可能性及面临的困境,对我们国家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在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重建。其特点是将政治抱负和伦理理想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即在政治革命中实现其社会理想,在追求社会理想中指引现实的社会革命。西方传统哲学在本质上就是用思想把握世界,马克思则通过对劳动概念的解读实现了哲学观的变革,并进而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在此种变革中,劳动概念亦成为理解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对《历史与阶级意识》进行了“祛魅”式解读。他认为卢卡奇片面化解读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走上“理性意志论”的歧途,臆想出一种脱离具体革命实践的“理想的无产阶级”,产生了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神化”幻觉。纠正麦金太尔对卢卡奇走向马克思实践哲学道路的认知偏差,就能明晰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对马克思主义逐渐产生疏离感的真正原因,从而证明《历史与阶级意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阐发,有助于对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特征与发展趋势作出清醒的自主判断。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著名的伦理学家麦金太尔指出,现代社会处于传统德性伦理之后,其基本特征就是道德纷乱,这种纷乱的根源就是五花八门的道德概念和理论之间的不可公度性。为了扫清这种纷乱,他提出新的美德概念:美德就是在有益于整个历史传统和整个人生基础上对各种实践的内在利益的追求。这就是评判我们言行是非曲直的道德尺度。  相似文献   

19.
在麦金太尔的理论体系中,善观念占有第一的位置.但是他所说的善是指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麦金太尔只有德性理论,而没有关于善的理论.但是,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为探讨这个问题提供了线索:由于他的德性理论以善观念为前提,从而可以从他的德性理论推论他的善观念.他的善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内在于实践的善、个人生活的善以及共同体的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麦金太尔通过回溯西方社会的道德、政治文化传统对启蒙运动的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揭示,呼吁重新评价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和实践理性传统的理论主张的内涵,以及晚近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对超越市民社会的思考,并简要评论了其理论贡献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