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的古典诗歌,现代的评论家都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传统而加以区别和评论。认为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始于周代的民歌(主要指《诗经》中的国风),后至“缘事而发”的西汉乐府民歌,一变而为建安时代文人以旧题写时事的乐府,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命题”的诗篇,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并且一直影响到清末黄遵宪等诗人的创作。另一方面,认为我国诗歌 相似文献
2.
3.
4.
杨万里(1127———1206),号诚斋,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然而他不仅是诗人,而且在文学思想及诗论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他在年轻时曾与理学家张浚父子交往,其文学思想无疑为儒家道德所规范,并接受理学影响。他曾长期在朝廷中做官,担任过吏部郎中、秘书少监等... 相似文献
5.
论王若虚诗论的主体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后期著名诗论家王若虚在阐述诗歌创作的时候,非常注重诗人主体意识的张扬和主观情绪的发挥.相对于其他的诗论家来说,王若虚不主张诗歌表现方法上的典繁意密、语言形式上的浮靡夸饰,以及意蕴构思上的一味求奇,而是要求诗歌能够做到"以意为主"、要"自得".其诗论的实质就是强调诗人主体意识在诗歌创作中的支配地位,杜绝文字游戏和无病呻吟.这对金代中后期柔弱尚奇的不良诗风显然是一种拨正. 相似文献
6.
论覃子豪的诗作与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子豪的诗“稳实而圆熟,明澈而含蕴”。他的诗作,受了浪漫派、巴拿斯派、象征派诗人诸多的影响,但没有食洋不化,而是诗风严谨,细腻,充满着象征意味和神秘色彩,在诗坛上独树一帜。覃子豪的诗论以宏观上把握现代诗的特质、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和细致深入分析艺术问题相结合为特色,做到了立论有据,评价恰当,理论联系实际。在台湾当代诗歌批评史上,写下了这位“诗的播种者”带有奠基性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用最多的诗歌理论之一就有刘克庄的诗论(引用100处以上),在刘克庄众多的诗歌理论中,其现实观尤其值得关注。刘克庄诗论从反玩世、反离世、反正统、反理学、反道学、审情礼、改"世教"等角度建构了现实观。其现实观突破了玩世观、离世观、正统观、理学、道学、极端情礼观、传统"世教"观,是中国诗学现实观历史上对反现实观的最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8.
9.
10.
清代诗论是中国古典诗学发展的最后一环,它对古典诗学进行了全面反思。中国文化本来就有重视反思的因素;但清代诗论反思意识的形成,却与清初学术对明代覆亡和阳明心学的深刻反思有直接关系。清代诗论在对古典诗学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提出“风雅”是古典诗学的主线,风雅的内涵包括对现实的关怀和诗人性情的真挚、善良;这体现出清代诗论的价值关怀,在清代更有特别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儒家诗论的开派者 ,荀子是先秦儒家诗论的集大成者。两人都以宗法理论为诗歌理论的基础 ,以“礼”来规范和制约“人性” ,以道德评判来统摄审美 ,具有明显的沿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 王船山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具有独特见解的文学评论家和优秀诗人。他的诗论同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而他的诗歌创作,又基本上贯彻了他的诗论主张。对此,论者不多,语焉不详,笔者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看法,向学术界的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13.
14.
清代宋诗派诗论的核心是性情论和不俗论。他们认为 ,做诗文当由学做人开始 ,在做出自家的好诗文之前 ,必须多学习古人之诗 ,兼及经史百家。除此之外还需养气明理 ,以培护涵养自家的真性情。诗人有了真性情 ,做出诗文自然不俗 ,自然就有“性情面目”。这就是宋诗派的基本诗学观 相似文献
15.
16.
张仁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
梁宗岱的早期诗集<晚祷>,收入诗人1921~1924年创作的诗歌.这些诗歌形成自己独有的美学特色--注重自我内心的情绪表现,借助自然意象,通过暗示、象征等手法营造一种意境与氛围,使人产生圣洁的、虔敬的情感.梁宗岱早期诗歌创作对其诗论建构的意义在于:为接受法国的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诗人特有的旨趣与眼光,使得梁宗岱的诗论更具有新锐的见解与美感的恒久魅力.因此,我们研究梁宗岱的诗论不能离开他早期诗歌创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复活一个本真的梁宗岱以及揭示梁宗岱的诗论价值及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人文哲学内容丰富,天命、王命、人性、道德、礼仪融为一体。天命含人性,以情性说诗而处处绳之以德和礼,特别是“以色喻于礼”和“民性”三“固然”,既是道德人文说,也是知识理性说。文章串述以德说诗“一字法”和联缀综述法。儒家“人本哲学”是经验人文哲学,用来说诗,其丰富多致的逻辑方法体现在语言表述中,就是贯彻“人本哲学”的具体理路。 相似文献
18.
论王夫之诗乐合一论的美学意义——兼评王夫之诗论研究中的一种偏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王夫之诗论研究普遍出现了偏于其情景关系的倾向。在认真阅读了王夫之的有关诗论以后,笔者认为“诗乐之理一”也是王夫之诗歌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他将诗与乐的关系明确表述为:“乐与诗相为体用者也”、“诗与乐相为表里”。乐为“体”、为“里”,诗为“用”、为“表”,王夫之如此强调诗歌与音乐的内在联系,把音乐视为诗歌的本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在“明于乐者,可以论诗”口号的指引下,王夫之的诗歌理论出现了与传统言志观诗论大异其趣的三种变化。其一,以形式融化内容;诗的整体结构(即形式)上升为诗的本体。其二,以内在转化外在;诗的内在节奏统一外在声韵格律。其三,以时间率领空间;诗的节奏串连诗的意象。王夫之的这些新观念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度理论总结,也是对诗歌审美派理论的发展,更是对前后七子格调说与诗法论的纠正。 相似文献
19.
《赏诗谈艺》是当代著名乡土诗人苗得雨别具一格的诗论著作,此书没有通常诗学论著的威严,哲学思辩的玄妙,抽象思维的艰涩,亦无内容的模糊,作者撷选新时期报刊所载新诗百余首,以赏论结合方式评点,涉及到新诗艺术的方方面面,对作为艺术的新诗的欣赏,所论尤给笔者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曹丕的<典论@论文>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文学批评,从重视文章的文辞艺术游移到重视作者人生价值的实现.这导致他对"文"的内涵有两层不同的定义.曹丕的这种文学观,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认清曹丕的双层"文"的定义对帮助我们准确认识"文"的历史流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