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钟敬文先生毕生从事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研究,是充满人民情怀的学者。人民文化观是指以人民为主体的文化认知。钟敬文人民文化观的形成具有历史的渐进过程,他对于人民文化的认知,经历了同情、学术体认、颂扬与融入等若干阶段。他受惠于“五四”启蒙运动,感受了大革命的精神,较早接触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理论,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洗礼,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更加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的人民文化观进入成熟阶段。他理解的人民包含全体的社会成员,当然他主要关心的是普通民众,其文化观的基质是人民性。钟敬文人民文化观有三大思想来源:传统的民本思想、现代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三者在钟敬文文化观形成中的影响有先有后,有轻有重,最终构成了钟敬文人民文化观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2.
论中华民族的多元民族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观是人们对一个民族包括自身民族与他民族文化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观产生于多元的文化起源,形成于多民族长期的接触与交往。它既有多元的特征,也有一体的特征。在历史上,这种文化态度对中国各民族团结、国家和平统一以及社会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世界格局与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今社会,多元民族文化观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新疆都是一片多元民族文化互动的广阔天地,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文化互动的摇篮。在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的进程中,以同层级文化互动、异层级文化互动、历史与现实互动为主要类型。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具有在开放的环境中多元文化共存、在历史与现实中多元文化交融、长期文化互动中形成了多维共性等特点。在处理当今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关系中,应该以费孝通的"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为殷鉴,在良好的文化互动环境中,实现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钟敬文先生对民族文化的基于民间文化的整体把握、对各民族民间文化的关注以及对藏族文化的特殊关注三方面 ,对先生的民族文化学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揭示出先生建设中华新文化的学术情怀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期以来传统工业化的弊端和目前人们对新型工业化的种种认识误区,本文以地处珠江源头、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云南省工业基础较好的曲靖市为例,明确提出要从生态视角和民族文化视角来审视传统工业化。认为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首先要树立新型工业化的生态环境观和民族文化观,遵循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化、经济增长来保持和重建生态系统,并改变传统工业化导致的二元经济结构和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以通过工业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试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式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民众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等现象普遍存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生存和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观的指导下 ,我党从来都是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贯在历史实践中进行先进文化的建设。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 ,一直关注着先进文化的建设。在最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中 ,他全面而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 ,不断地深化着党对“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认识 ,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其历史起点较低 ,以致文化中还包含着一些落后的成份 ,如商品观念淡薄 ,缺乏积累意识 ,平均思想严重 ,“等靠要”思想和许多陈旧的习俗依然存在。这些都不能适…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意义深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大城市中的蒙古族高中生是如何对待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本研究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北京市12所中学中的蒙古族高中生为例,调查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生活的蒙古族高中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继承的程度,探究影响大城市蒙古族高中生对本民族认同感和继承程度的因素,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对导致大城市蒙古族高中生对自身民族认同和继承程度不一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并结合探究所得因素,从北京市蒙古族高中生这一小群体出发,由小至大,为大城市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提供参考,提出建议.希望研究能够反作用于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高中生们,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加强社会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关注,创建各民族文化和谐交流的繁荣气氛.帮助塑造新一代的民族观和文化观,为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是其民族文化观的理论来源。马克思着眼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认为全球化是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是各个民族及其文化发展延续的基础与前提。马克思以辩证的眼光对全球化的现实作出批判,以积极的姿态审视民族文化从传统的恒定中游离出来的现实命运,认为全球化运动在深刻改变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建构起一种人类公共的认知方式,即世界意义上的文化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意义深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大城市中的蒙古族高中生是如何对待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本研究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北京市12所中学中的蒙古族高中生为例,调查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生活的蒙古族高中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继承的程度,探究影响大城市蒙古族高中生对本民族认同感和继承程度的因素,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对导致大城市蒙古族高中生对自身民族认同和继承程度不一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并结合探究所得因素,从北京市蒙古族高中生这一小群体出发,由小至大,为大城市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提供参考,提出建议。希望研究能够反作用于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高中生们,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加强社会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关注,创建各民族文化和谐交流的繁荣气氛。帮助塑造新一代的民族观和文化观,为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梳理钟敬文先生著述中有关民族民俗文化研究的观点入手 ,并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 ,概述了钟先生在我国民族民俗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概括了我国现代著名民俗学家、社会活动家钟敬文教授在民俗学理论研究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几点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中华"一词出现在晋武帝时期,渐为国人普遍接受和使用.具有地域、民族、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涵义,并应用在宫门、天文、殿名、官职、郡名等方面.到了近代,随着西方的入侵、华夏中心主义的解体,传统的"中华"涵义消退,代之而起的是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涵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家骥 《民族研究》2003,12(1):48-57
本文在对云南藏族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和婚姻家庭模式等方面 ,阐述了云南藏族对其所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文章认为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文化与自然的互动或文化对自然的适应可被称为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 ,它包括民族文化体系中所有与自然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内容 ,主要是这个民族的宇宙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适应迪庆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 ,云南藏族早在历史上就通过文化调适 ,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体系。面向未来 ,云南藏族生态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必将得到复兴 ,其中的古老智慧必将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市场体系相结合 ,成为推动云南藏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回族文化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葶 《回族研究》2002,(1):97-100
回族文化是站在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互吸纳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在这一独特的文化背景下 ,建构起了自己将世俗文化与神圣信仰文化有机结合的亚文化体系 ,其神圣性与世俗性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对诸如回族的形成 ,回族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气质的塑造 ,对回族道德建设 ,以及回族文化在与多种文化和文明融合对话的互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态势 ,都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和研究回族文化的“二重性” ,对于更深地理解回族文化 ,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族节日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的传统节日是构成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回族节日文化的特性及其意义 ,充分揭示了回族节日是回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人们从中可以得到精神的愉悦以及美化生活的养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简要论述藏族崇白习俗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发展及演变的轨迹和脉络 ,探索在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崇白习俗得以强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进而思考民族文化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何以自处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 ,不仅要研究乡村的风俗习惯 ,也要研究都市的民俗事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与都市的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带来了都市民俗文化的变迁。新疆都市民族民俗文化具有民族与区域特色 ,对此进行研究更具学科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在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岱舆、刘智等学通四教的著名学者,他们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云南回族学者马德新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不同关怀、共同之处和回族穆斯林的两种关怀和双重认同几个方面论述了马德新的学术思想,对当今回族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