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有关人性的观点进行疏理,并对中西方不同政治构建在人性渊源上做了论证。通过本文,作者旨在突出法治内核中对人性恶的假设并提出在当下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在制度设计上以防恶为先,辅之扬善。  相似文献   

2.
李白有强烈的崇道倾向,他把道教的思想与风神熔铸在诗歌中。唐代是道教上清派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为李白所属道派为上清派提供了第一条佐证。上清派思想在唐代发展的重要特点是重玄学,而李白的诗歌中有不少谈玄的成分,这为李白所属道派为上清派提供了第二条佐证。上清派道经《真诰》中有鼓励世人求仙得道、炼丹采药、修炼养生的说明,李白的诗歌中也蕴含了相应的道教内涵。  相似文献   

3.
刘宋谢灵运与中唐柳宗元都创作了大量山水诗,谢灵运是山水诗鼻祖,山水诗自此历经隋朝、初唐到柳宗元生活的时代,自然产生新变。直至金元之际,诗评大家元遗山认为各朝各代诸多诗人中只有柳宗元最似谢灵运,其实二人同中有异,谢柳在寂寞心态上有着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实则在对待山水态度上以及此种心态在诗中呈现出来的风格上有着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转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经济上判定中国人口在本质上、内容上是否发生转变,就要深入分析中国居民中的绝大多数在生育意愿上是否发生了转变。而判定中国居民中绝大多数在生育意愿上发生转变与否。就须分析不同类型的居民的生育成本与生育收益的比较状况。当中国居民中绝大多数认为自己的生育成本≥生育收益时。中国人口就在本质上、内容上发生了转变,或者处于转变之中。因此。中国居民生育成本与生育收益的比较状况,应成为中国人口在本质上、内容上是否转变的简明判别式。  相似文献   

5.
启发式应用于历史教学中 ,可以在时间安排上、组织形式上及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6.
中日语同形词“结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对中日同形词"结束"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在汉语中"结束"一词始出于汉代,使用频率较高,词性上基本上是作为动词使用,意义上发轫于"捆缚",衍生出"完毕"与"嫁妆"两支现代语义;在日文中,"结束"为汉语借用词。隋唐期间经由汉文典籍进入日本,在正式场合或书面文体中使用频率较高,词性上都是作为名词使用,添加词尾可构成动词,意义上起源于"捆束",发展到现代基本上表示"团结"之意。日语中大量的日汉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应该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程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改进此类课程提出建议。此类课程应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体系中,在教学内容上从讲理论向实用上转变,在教学形式上从单一向多样灵活转变,在教学目的上从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向促进身心健康完善人格、开发潜能转变。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中西方在文化和审美观上就存在差异,在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表现手法上以及题材的选取上也就存在着诸多不同。中西方思想差异存在是必然的,但是,有差异却并不能说明就没有共同之处,艺术没有国度之分,而中西方各自的艺术也是各具特色和亮点的。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中“至今”与“至于今”是两个形式上相似的固定结构,在使用上有同有异。在汉语发展过程中,“至今”逐渐演变为一个副词,“至于今”在一种用法上与“至今”汇合,在另一种用法上改由四字格固定结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提出了教育内容上的针对性,培养形式上的有效性,发展标准上的高质量,跟踪反馈上的连贯性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有一种过多使用“の上”的倾向,反之学习汉语的日本人刚开始无法理解“天花板上”一类的词语。汉语的方位词“上”与日语相比,用法更灵活丰富,二者表现出了一种不对称性。文章从空间认知角度,分析了汉语、日语关于方位词“上”的认知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从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抽取的例句进行分析,得出汉日语“上”的异同之处,揭示了汉语日语“上”的各用法与不对称表现中隐含的认知规律,以期为两国关于该词的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教权与君权的关系错综复杂,从时间上看,两者的强弱在斗争中互有消长;从空间上看,彼此的强弱在西欧各国也是情况各异。  相似文献   

13.
皮日休散体文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皮日休的文章主张“文贵穷理,理贵原情”,“上剥远非,下补近失”,表现了鲜明的社会改良意识。在道统上,他尊韩,崇王通,却不盲目迷信,而能在“变”中表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联系中唐韩愈与宋初文人的一座桥梁。在文体意义上,日休文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活动 ,实质是一种采访施动者与被访者之间心理互动的过程。实施中 ,只有在主客体之间找寻到共同的认知点 ,沟通才有可能 ;只有在情感上达成由浅入深的认同 ,心理的互动才会深入。认知上的心理互动 ,是在采访主客体间营造起理性层面上的共识 ;深入的过程中 ,情感上的心理互动 ,是在主客体间达到情感层面上的共鸣 ,使采访活动按着既定的目标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承载着社会和家长高期望值的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情绪上、人格上及认知上的人际交往障碍,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极为不利。全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日亲族内对称词无论是在呼格还是代名词性的用法上,都存在共通之处。即在呼格用法中对年少者用"名字"称呼,对尊长用"亲族名称"称呼;在代名词性用法中称呼年少者时大多使用人称代词。另一方面,中日亲族内对称词在用法上又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在呼格用法方面,中日对称词在使用种类、与听话者的年龄关系以及代名词性的使用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安史之乱使中唐出现了大迁徙,对南方的探索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入。元稹、白居易二人在仕途上的波折使他们的空间位移十分频繁且涉及地域广泛,为二人创作上的地理色彩浓厚特征提供了现实的条件。然而受制于中唐车马道路等现实条件,元白二人终不可能对中唐帝国疆域有整体上富有感情积淀的认知,这就产生了近似于后现代的处所焦虑。元白二人通过唱和的方式,填补了地域上的认知空白,确认了自己感情的所在,形成“通江唱和”诗作中奇特的地理交互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必须改革考试 ,从而推进教学上的整体优化。要全面认识考试功能 ,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要实现内容上的科学化与形式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是社会生活中判然有别的两大权利系统。对社会生活不同的反映角度,表现出它们在权利本源、性质和存在状态上的差异,对社会生活的调节范围和调节手段上的差异,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存在的时间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上的差异。明确二者的界限,有利于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各司其职,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上 ,方东美和谢林许多从形式上看来极为相似的观点 ,只要放到各自的文化系统中加以分析 ,就会发现他们观点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概括为“哲学的艺术”和“艺术的哲学”两种艺术哲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