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 应当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经济机制是一整套依据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挥最佳功能和发展的各种组织上、经济上、管理上、法律上以及其他领域的各种形式、手段和方法。经济机制是经济体系中的另一层次,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有所不同,它不仅包括基础方面的关系,还包括一定的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领域中的现象。从这个观点看,经济机制是同时包括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中产生的特殊范围的经济关系,并体现了有意识地对经济起组织作用的一套办法。社会主义经济机制中重要的问题是它的管理属  相似文献   

2.
经济机制     
近年来,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里,很重视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工作质量的作用。然而,那里的经济学者们对经济机制概念的解释却存在严重分歧,主要是:1、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阶段都存在经济机制;相反的观点则认为,经济机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经济范畴。这种分歧实际上是对经济机制作用范围的不同理解。2、一种观点认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学界曾流行过一种观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这个论断是难以成立的,况且有些西方学者也不这样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经济。因为不论市场机制,还是计划机制,都是调节生产和交换的手段。每个国家究竟采取市场机制还是采用计划机制,或者两者结合地调节国民经济,取决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我们看到,调节经济的机制和手段的变化,不反映社会经济制度根本变化。资本主义实行经济计划…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由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变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经济运行机制必然要实现由单一的计划调节向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但也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目标模式应当是一种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其经济运行机制是单一的市场调节机制。究竟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及控制机制是单一的计划机制或单一的市场机制,还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两者结合又如何去调节经济运行?这些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认真地去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作为一种崭新类型的经济机制,它不仅具有主客观统一性特征和经济利益制导性特征,而且还具有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机制本质属性的自觉性特征和科学性特征。同时,由于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经济不仅取决于客观经济条件,同时还受到属于人们自身的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社会主义经济机制又必然具有多样性特征。一、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自觉性特征随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以自发形成为其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机制就让位于以自觉建立为其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机制。与资本主义经济机制不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翻开近期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和其他经济资料,关于计划调节是社会主义经济特有的调节方式,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是通过市场自发调节实现的观点比比皆是。然而,这种观点既在理论上经不起深究,也不符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因此,笔者不能苟同。我认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一计划调节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调节方式 经济运行调节方式的产生和选择,主要不是由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形式决定的。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虽然有本质的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讲,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看法的转变,导致产生下列观点,即要想推动现代生产力的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建立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激励居民的劳动活动的新型经济机制。在这种变革的过程中没有必要摈弃中央集权制和宏观计划。重要的是抛弃与民主的中央集权制相对立的官僚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即封建主义集权制,从而向切实有效的中央集权制过渡。社会主义新的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为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在国家计划范围内运用价值规律和商品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经济领域正在形成真正的商品货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能保证生产者对消费者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目前这种市场尚处于萌芽时期。为了加速其发展,应当深入研究其理论原理,分析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贸易的正面经验,坚决摈弃命令式的摊派体制。A.叶梅利扬诺夫在《经济问题》1988年第7期发表的《经济机制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一文阐述了这一问题,但所表述的是一些旧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目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社会主义企业有其特定的生产目的社会主义企业是否有其特定的生产目的,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反映生产关系的生产目的,在一个社会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两个或几个。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例外,只能有一个生产目的,即社会的生产目的。对于这种否定社会主义企业有其特定的生产目的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生产目的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范畴,始终是指生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初,苏联经济科学在分析当代世界发展趋势时,仍停留在重新思考固有的理论及探索新的理论观点的阶段。但目前研究的中心是新型的过渡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及如何使苏联经济跻身于世界经济之列等问题。而在这方面尤为重要的是分析和认识西方大多数国家,首先是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发挥功能的机制。因此,由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学者撰  相似文献   

11.
一、引论 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已被确定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肯定了市场经济规则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适用性,是改革理念思路的重大转变。但是,国内外社会各界对这一转变的认识和评价事实上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这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和强调了商品经济的市场机制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客观作用,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的发展和深化。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前加上“社会主义”,仍然是“半截子”,是不彻底的市场经济,是行不通的市场经济。 两种认识相比,第一种观点实际上认…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资本主义经济成份的合理性作了论述,提出了允许和适度发展这种经济成份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并不是要社会制度退回到资本主义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不能在继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只要土地和资本这两大生产要素实现了国有,国家的作用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家必须发挥监督作用.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对所有制变为公有以后出现的经济规律进行分析.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可以有各种方式.一种可能的选择是将意识同经济机制加以分开.关于经济机制问题,可以理解为包括计划、调节和组织等内容.达三个方面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经济计划居于首位.计划是通过一种全面监督来实现的.但计划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1968年实行经济改革而形成的匈牙利经济监督体制——"新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  相似文献   

14.
六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充分地证明了商品经济存在的普遍性。现在,理论工作者的任务之一,是要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经济根源。一在这里,首先有必要对经济学界以往的观点加以评价。 (一)“两种公有制形式并存”说。早在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就明确地表达了这个思想。他说:“除了经过商品的联系,除了通过买卖的交换以外,与城市的其它经济联系,都是集体农庄所不能接受的。”这种观点肯定了商品经济因周围的经济条件而改变其经济性质,指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从而第一次在理论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但是,这种观点不仅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全民所有制内部的商品货币关系,而且也错误地解释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相互的经济联系。因为这两种所有制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经  相似文献   

15.
关立新 《学习与探索》2005,1(6):216-218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不断扩张的必然,也是民族、地域的历史不断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从而得出: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经济资本主义化”,经济全球化不是“西方化”、“美国化”,社会主义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不是回归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经济学界流行着斯大林的这样一个观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是优先发展轻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于是,是否优先发展重工业就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近来,越来越多的同志发表不同意上述传统观点的看法,我也想就此谈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斯大林的论述和总结 1925年,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14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在中央政治工作报告中说:“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为能够自力生产必需装备品的工业国,──这就是我们总路线的实质和基础。”(《联共(布)党史简…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改革模式源于对经济运行机制的正确认识。本文认为,在不同社会与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运行机制都有它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是由自觉的计划与自发的市场所构成的双重运行机制,其结合的具体方式、范围与程度必须从不同时期的实际出发,以获取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最大效益为目标;难点在于调整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资本论》实际上主要是研究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关系,并与商品经济相比较地研究了其它社会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而且还认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人们可以直接以产品的形式进行生产、分配和交换。但是,当代世界上已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不发达,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要求我们运用《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探讨社会主义商品  相似文献   

19.
3月中旬,浙江金华市社会主义改革研究会、金华市理论工作者协会、《社会科学论坛》杂志、在义乌联合召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会议中心议题是:如何在治理整顿的形势下,搞活公有制企业,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平等和效益,作为人与人和人与物关系的体观,两者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由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所决定,平等原则与效率原则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舍弃平等,固然不可能是社会主义,但如果片面奉行平等至上原则,甚至不惜牺牲效率以换取平等,也决不能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是为了建立起一种社会主义平等和效率得以相互促进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