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体表达根据不同新闻节目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四种话语类型:联播体、谈话体、对话体和叙述体。播报的口语化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有声语体构成的最大特色,主持人的体态语体必须符合新闻节目朴素、真实、自然、亲切的语境,同时与主持人的内在修养和创造性密切相关。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体表达如何,直接关系到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和电视节目的品牌建设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传播符号转换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传播符号转换活动入手,深入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创造性作用以及为了适应转换所应具备的素质.重点探讨了作为传播符号转换成功特征要素的“个性化”主持风格在当代电视新闻栏目主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信度与效度是衡量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功与否的两个重要标准。电视新闻评论表现形态上通俗易懂的吸引力、平等交流的亲和力、“两面提示”说理的征服力以及传播过程中形成的社会舆论的爆发力,有力地推进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效度的实现;但同时,电视画面的多义性、歧义性和浅表性也成为电视新闻评论效度实现的某种障碍。  相似文献   

4.
一、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1.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是一种新闻性题材的电视专题访问,也是电视新闻作深度报道的形式。新闻访谈作为一种广播电视新闻体裁,有别于别的基于互动的电视节目,如“脱口秀”(talk show)、电视辩论(debate)等。新闻访谈节目主要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传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表意功能区域化、语言质量精良化、表达风格客观化是电视新闻传播中语言的重要特征,这是电视媒介特质作用的结果。与上述特征相对应,电视新闻传播中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与图像并驾齐驱、互为语境、协调一致地指向预定的交际目的,实现预定的传播意图。  相似文献   

6.
在媒介融合进程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观念,在国际传播意识、信息公开意识及受众本体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强化;在其传播方式上,新闻解释权的竞争、直播方式及多媒体生产方式,有了新的突破;而社会化媒体,则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电视与社会化媒体的竞争与合作,促使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模式发生了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信息传播技术革命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公众时空观的变化,这构成了学术界和业界一直关注的新传媒生态的根本话题。以电视新闻节目为研究的具体对象,从新媒介语境下时空观的变化入手,并以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实践为参考,从理论而后实践的维度系统地考察了新传媒语境下时空观对电视新闻节目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电视新闻节目同10年前进行比较,无论内容品类还是传送方式,都呈现出长跨度、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从“政论片”的风靡一时到新闻纪录法和纪实性报道遍地开花,从电视媒体“一言堂”到受众多方参与、双向交流,电视新闻传播的运行策略取向是最大限度地缩短电视传播同观众之间的距离,向符合观众求知需要方面发展。 时时不忘同观众建立朋友关系 在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因其独具的特点和方式,具备了最便于同观众建立朋友关系的种种  相似文献   

9.
以当前有关“新闻联播换主持人”的争鸣为现实背景,以《新闻联播》为例,分析我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存现状,认为单一的信息提供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从三个方面对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困境所在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消息类电视新闻要转变传播理念,改革新闻内容编排,改变播报形式。通过研究,以期给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改革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解读电视新闻真实再现的适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再现”手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在学术界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真实再现”与新闻真实之间如何找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方面上,结合电视发展的需求,探讨建立在真实、适当的基础上的“真实再现”对新闻真实的适度解读,既能进行本质上等同于回顾式的口头解说,又可增强报道的可视性,充分发挥电视视听结合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1.
观众取向与电视频道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视观众收视取向分析电视频道专业化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现实需要 ;从观众研究、品牌建设、频道创新三方面论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资源是西部电视传播的基础,西部电视要保护区域资源优势,避免同质化,西部电视必须要搞好传播,推进发展离不开区域资源的优势,保护与宣传好区域资源优势,并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是西部电视传播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文学消费与影视艺术作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当代社会经济转型带动文化转型。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文学与影视艺术作品结合,二者形成双向互动,互利共赢的局面。影视艺术作品依文学而立足;文学也借助影视艺术获得新的生长点。影视艺术作品扩大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和受众的认知度,文学成为了影视艺术作品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4.
DV技术与影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V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数字视音频技术,它的出现,使我们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影视节目制作,它使影视艺术由高雅逐渐向大众、多元发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更为真实、生动、个性明显的纪实,DV技术深刻的影响着影视文化。  相似文献   

15.
影视艺术批评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影视艺术需要批评,它是影视艺术整个生存与发展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与作用,科学地设计并实施多元化的批评形式,对影视受众和影视批评家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文章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影视艺术批评的功能与效应、影视艺术批评的主要类型及影视批评主体的素质,试图以此构建一个影视艺术批评的可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6.
经过手机数码基因化的影视艺术——手机影视,不仅仅是为影视艺术增添了一条传播途径,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较之传统影视,手机影视无论是本体特性还是其它显在特征都有了质的变化,它已然超越了传统影视艺术的生存模式而呈现出一种全新艺术形态。其叙事特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能指大于所指、对视觉进行修辞、碎化主题中心、强化消费以及虚实空间不断转换等新的叙事特点,都对传统影视艺术的叙事方式进行了延宕,使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节目是电视媒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我国电视媒介在节目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编导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主持人中心制、部门中心制和频道中心制等多种机制不断丰富节目生产机制,并采取制播分离的手段提高节目质量。同时,通过实行频道专业化、节目市场化、管理企业化和各环节控制有效降低节目成本,运用电视节目交易网、交易会(电视节)、节目购销与代理公司和网上交易平台不断规范和加强电视节目的市场交易,从而实现电视节目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8.
社区教育作为实施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我国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支撑,在推进社区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与社区密切合作,依托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建立社区教育体系;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网络系统为社区搭建全民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化课程资源优势,为社区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务;结合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经验,加强对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是广播电视大学推进社区教育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追溯西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理念、规制模式和政策范式的嬗变,反思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利弊,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重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是大众媒介支配的社会。电视媒体通过对影像的编码,与消费文化形成共谋,充斥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技术作为内在的推动力,加速了这种共谋。生活服务类节目作为一个节目类型,在技术的演进中也由强调实用性、权威性、文化性逐步发展成为集实用、权威、文化为一体的游戏娱乐形态,从居高临下的生活指点发展到数字技术条件下的互动交流,引领电视观众进入获取身体快感的时尚潮流之中。对生活服务类节目技术与形态历史演进过程的梳理,总结不同历史时期节目的类型特征,为消费时代的数字电视节目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