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福 《学术研究》2002,4(11):38-43
本文系统论述了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理论层面 ,一是以“哲学终结”为轴心的元理论 ,二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轴心的对象理论。恩格斯认为 ,以思辨的方式构造自然和历史规律体系的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走到尽头 ,而包括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在内的实证科学则已发展到了足以提供世界联系和运动之总体图像的程度 ,用实证科学取代哲学去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已势在必行 ,哲学终结的时代由此来临。这种终结是一种有限终结 ,哲学还可以在思维领域活动。  相似文献   

2.
王心刚 《北方论丛》2017,(6):102-105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的口号,因此,西方学术界有学者认为,真正的马克思的理论是没有哲学的.对此,沃尔夫冈·豪格认为,马克思是有哲学的.首先,马克思哲学不是“机构哲学”或学院派哲学;其次,马克思哲学终结的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哲学,即西方形而上学;最后,马克思哲学是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和他自己早期哲学的哲学,即“扬弃了哲学”的哲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欲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必先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 ;而这一性质首先通过与理性形而上学的关系呈现出来。其要义在于从理论上批判地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这一革命是由存在论基础上发动的。先前对马克思哲学的领会往往忽略或者回避了这一点 ,从而导致某种退化的理解。本文力图通过与当代哲学的对话 ,特别是通过阐释尼采、基尔凯郭尔及海德格尔对超感性世界及柏拉图主义的抨击 ,指证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如何先期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并洞穿了它的秘密。在这个意义上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不是对形而上学之一种的批判 ,而是对形而上学之一切的批判。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当代哲学的进展使得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划时代功绩———它曾被历史地遮蔽———被历史地再度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的《提纲》与恩格斯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星云 《江汉论坛》2002,4(8):46-48
在学术界有的学者认为,恩格斯于1888年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在1845年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立的。实际上,《终结》与《提纲》在根本的思想观点上是相同的,但在形式上和有些具体内容的阐述上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哲学研究者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不是"重建"了"哲学",而是"终结"了"哲学"。果真如此,那么所谓"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将丧失合法性。这种观点赖以确立的两个理由是:马克思并不谋求构建一种哲学,而是回到实践本身;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关于哲学"终结"的明确论述。事实上,这两个理由都不能成立:马克思不是一位盲目的实践家,共产主义运动内在地包含着一个反思的层面;马克思所谓"哲学的消灭"是指"哲学的实现",它不是"哲学"的"终结",而是"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夏淼  郝相赟 《兰州学刊》2012,(6):204-206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扬弃过程因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的《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文本比较分析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在本质上并不存在分歧,只是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并进一步反对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论"的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7.
120年后,重新解读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科学辨识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的理解,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理解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出场学视域为解读地平线,从恩格斯对哲学革命逻辑基点的理解、批判旧形而上学、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换、“改变世界”的哲学路向等五个方面做深度解读,从而阐释了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哲学革命性质及意义理解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探讨中 ,寻求终极解释原则和构筑完美的体系仍然是主导许多学者的隐性意识 ,这一体系意识极大地阻碍了马克思哲学研究向更深层次扩展。当前学界流行的几种代表性观点有其缺失和虚妄之处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体系意识在深层逻辑上恰是向旧形而上学的回归 ,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恰恰在于颠覆旧形而上学的体系意识 ,进而终结形而上学。因此 ,走出体系的怪圈 ,探寻马克思哲学的真境 ,乃是当前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宋朝普 《兰州学刊》2010,(11):51-54
马克思曾高扬哲学的作用,但也提出要终结哲学。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终结并非否定哲学,反倒是要强调哲学。他有关意识形态现实性的主张更是表明哲学的实存。尽管两人在对哲学,包括对"哲学的终结"的这种理解,即主张马克思思想是哲学,马克思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实践的理论,是一致的,但马克思把这种理解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上,从而在本质上超出了柯尔施的思想视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生产力的不发达状态相适应的阶级社会及其意识形态也将崩溃和终结,国家、法律、以货币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宗教、哲学无一例外地将到达其大限之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关于哲学终结、消灭哲学的命题。那么,马克思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的呢?这个论证结构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在马克思的学说(尤其是意识形态理论)中探寻该命题的论证结构,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马克思所谓的哲学终结,指的是思辨形而上学(尤其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典型的德国古典哲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深刻地领会马克思哲学的丰富内涵,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厘定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前提。这需要着眼于两方面:一是扩展,二是深化。既要超越德国古典哲学的范围,考察古希腊及其哲学、浪漫主义思潮、基督教传统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联系;又要重新挖掘康德、黑格尔同马克思之间思想史联系的丰富性。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想主义、自我意识、自由意志、自由、时间等思想因子,影响了马克思哲学的致思取向和风格。作为马克思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原初范畴的实践所固有的敞开性和生成性,更本然地表达着浪漫主义所推崇的表征"生命"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马克思拒绝了基督教带给人的满足的虚拟性质,却保留了满足本身并追求其历史真实性,他终其一生致力于人性和历史在辩证否定的意义上的双重回归。马克思哲学事实上提出了"超验规定的历史建构如何可能"这一核心问题,它类似于康德式的问题,却使之不再囿于认识论问题,而是变成存在论问题,从而赋予超验性以实践对经验世界的创造性建构之义。马克思哲学除了把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改造成为实践辩证法以外,还把他的绝对精神的现象学重铸成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所有这些,都透露出马克思哲学之思想史前提的多维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孟琦 《南方论刊》2010,(1):12-14,7
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和出场,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为了避免回到传统西方哲学的思维范式和基本框架之内解读马克思所导致的意义遮蔽,必须以整个西方哲学史为背景,对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路径进行深入考察。事实上,这场哲学革命的实质是对传统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置换,通过对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和对传统哲学致思理路的改变,将哲学的根本视域转向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从而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到实践人学的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多重理解及思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研究者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呈现了多元化的理解,这不仅符合学术研究规律的现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是对意识形态健康发展作出的理论贡献.这些各种不同的见解大都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索其当代形态、发掘其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共同目标,因而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相互契合、相互诠释的意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梅林提出了青年恩格斯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问题,后人承接了这一观点,但鲜有深入研究和具体论证。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受青年恩格斯的影响体现于一般经济哲学理念和具体经济哲学观点两个层面。青年恩格斯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关注国度与社会历史阶段、哲学倾向及价值(阶级)立场三个方面的转变。在具体经济哲学观点层面,马克思受益于青年恩格斯者可例证性地指列如下:质疑私有财产制度的合理性,指斥资产阶级经济学是无人经济学,提出两种和解的主张,首倡辩证的科学技术观及合乎人性的经济制度理想。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领域,青年恩格斯是启蒙者和领路人,马克思首先是受益者,其次才是扩展、深化和体系化者。  相似文献   

15.
晚年的恩格斯是马克思哲学的最权威的解释者。从总体上看 ,晚年恩格斯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 ,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丰富和发展。从具体看 ,晚年恩格斯在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的研究领域、实践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等问题上 ,与马克思的思想有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对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面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游兆和 《学术研究》2007,1(8):26-31
断言"马克思不是‘哲学终结论者’"缺乏历史与逻辑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哲学终结"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实证科学思潮的兴起与德国古典思辨哲学的终结,由此"哲学终结"也就具有"思辨哲学"与"全部哲学"终结的双重含义,而"哲学"最终将"消失"在"实证科学"之中则是其最一般的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终结"两重含义的不同表述,体现了其哲学终结思想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7.
晚年恩格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关涉马克思与哲学关系理解问题。在对哲学史上此问题三次重提的历史背景的考察下,发现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处于被遮蔽的状况。在马克思哲学向度之谜逻辑进路的文本梳理中,发现马克思经历了肯定哲学时期、否定哲学时期两个阶段。马克思自身哲学向度的变化给我们指认了其哲学是从实践出发的一种世界观,但解决现实问题要通过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奠定了唯物史观学说的基础。然而,在马克思去世后,唯物史观在各国工人运动中得到一定的传播和发展,同时许多庸俗唯物主义者、经济决定论者和机会主义者不断歪曲和攻击唯物史观。对此,恩格斯自觉地承担起保卫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历史责任,他在批判资产阶级学者严重误解和歪曲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诸多命题,使唯物史观成为更加完整、丰富和明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与马克思在理解新旧唯物主义区别时的哲学视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立者。恩格斯与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关系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另一方面,恩格斯又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理解者。作为理解者与被理解者的关系,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哲学理论上既有基本一致的地方,也会有所差别,不能简单地把恩格斯看作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在理解新旧唯物主义的差别时,具有不同的视野,马克思从对思维和存在现实关系的理解方式的角度来理解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而恩格斯主要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新旧唯物主义的差别。揭示这种差别,不应是导致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论,而应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游兆和先生在《学术研究》2007第8期上发表了《哲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一文,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哲学终结’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实证科学思潮的兴起与德国古典思辨哲学的终结,由此‘哲学终结’也就具有‘思辨哲学’与‘全部哲学’终结的双重含义,而‘哲学’最终将‘消失’在‘实证科学’之中";"一个是‘世界观’,一个是‘逻辑学’,但二者也终将""完结",并认为"断言马克思不是‘哲学终结论者’缺乏历史与逻辑根据"。但是,马克思哲学的"终结"的真实含义在于超越"思辨哲学",而没有否定"全部哲学";马克思的"实证科学"概念只是处于哲学与科学意义张力中的一个含糊的名称,不能断言马克思"随着这种‘历史科学’的诞生,‘哲学’或任何‘历史哲学’也就成为‘多余的’";马克思在终结"思辨哲学"之后拯救出积极世界观,实现了哲学变革并开辟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