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土属性之转型与东方国家的认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脱胎于近代欧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制下的民族国家建制普遍遭遇到了认同危机.然而,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东方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还远远没有完成,作为民族国家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居民、领土和主权等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其中这些国家在其领土属性转型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认同危机却是最为直接的,这也是东方国家在建构和强化民族主权国家过程中首先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2.
刘社欣  王仕民 《学术研究》2015,(2):23-28,159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血脉、灵魂和品格,文化作为民族成员共同信奉的思想观念一以贯之,代际相传。文化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的动力之源,是国家认同最深厚的基础。以文化认同为契合点来固基国家认同,强化了国家认同的心理依据和思想基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增强和拓展国家认同的空间。当今,通过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凝聚共识,探讨中国国家认同的强化之道,提升民族的整体归属感,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流动的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发展面临全球化的外力推动及社会内在转型的双向互动。在这一双重时空坐标中,对国家认同的考察不能醉心于国家认同的变迁与再建构的宏观研究层面,停留在公民认同、民族认同、政治认同等领域中具体形态的微观研究层面,而要加强沟通宏观与微观的中观层次学术考察。在梳理国家认同的概念基础上,"怎样获得国家认同"的问题自然被置换为"国家认同何以可能"的问题。消解个人层面的本体性焦虑,使其回归本体性安全及实现国家层面的国家向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彰显国家认同的功能性力量。无论是基于理论逻辑阐述还是事实经验考察,国家认同都不能独立地发挥稳定且持久的作用,而是需要经济激励系统、政治价值系统与制度组织系统三方面的基础性结构支撑,这三个领域的功能匹配是国家认同得以可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国家建构"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概念,其行动目标是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个体成员对国家的忠诚与公民意识,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民。国家建构的基础不仅包含国家主权和强制力这种"硬件基础",也依赖于爱国主义或国家(公民)民族主义这样的非常感性的"运行软件"。在多民族国家,构建国家认同不是一个自然实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民族政治发展的趋向和道路问题,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议题。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现代国家建构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国家认同的问题还遭遇到内部政治统一的难题、外部恶性竞争的困扰。同时,中华民族从文化民族转变成政治民族的任务也还没有完成。所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是我们建构国家认同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面临的认同分化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在这里作者主要探讨的是横向的阶层分化:首先从认同整合的角度回顾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公民权”和“人民”两种认同整合机制;其次,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阶层认同分化的角度分析了民族国家面临的政治挑战;最后,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国家以及当代中国在这一问题上面临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丰富了政治生态样式,增强了青年学生的历史分辨力和现实获得感,但也使主流政治文化受到冲击、政治认同面临弱化倾向。高校是培育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来影响和引导青年学生思想发展,从丰富政治认知、凝聚政治情感、坚定政治态度、强化政治参与等层面帮助青年学生识别错误的思潮和舆论并抵制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进程中,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形势,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作用,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注重实践养成,形成制度保障,营造社会氛围,努力促进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9.
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一大的国际背景下,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主动寻求融入国际社会。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给国家履行职能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国家职能应该强化还是弱化?我们对国家履行职能的内容和方式应如何调整?这些都是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不仅具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动态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王成兵 《学术论坛》2006,1(11):52-54
全球化和认同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提出,现代性正内在地经历着全球化的过程,而全球化必然冲击着人的固有的认同根基。现代生活的社会力量往往是一种导致不稳定的和从根本上进行解构的力量,它摧毁了人们从以前生活中获得的意义感。同时,全球化对认同的关键性成分的冲击,尤其是对认同的连续性和差异性的冲击,对当代认同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大鸣 《学术研究》2012,(6):33-37,159,1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正在以各种诡异的方式进行表达。文化多元性的所谓实存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主要立基于表述者的自我意识,而作为异文化的他者的在场则时常被忽略。因此,重新审视文化多元性的表述方式,增进"自我"与"他者"的相互理解,在强调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正视"他者"的存在,是全球化背景下维系文化多元性存续所需要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是指它的超地域性 ,也就是人类活动和社会关系与特定领土框架的连接变得越来越松散的趋势。领土距离的日趋有限和疆界意义的日益淡化 ,从根本上冲击着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的传统职能及其价值 ,国家本身及其作用必然要有一个历史性的调整和转变过程 ,但国家不会失去对其领土范畴内的社会进行管理的合法性。全球化松懈了空间与文化的关系 ,对民族文化 (尤其是非西方的文化 )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挑战 ,但全球化越加强 ,民族性也就可能会越高涨。在此背景下 ,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出现杂交化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张红 《理论界》2008,(1):241-242
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都将越来越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国家科技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科技安全形势,分析了发达国家为了维护科技安全不遗余力,提出中国应采取积极对策来维护科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技安全。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认同的挑战及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品超 《兰州学刊》2009,(9):160-162
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日益发展,当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问题尤为突显,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判断模糊、功利主义盛行、诚信意识缺乏、心理问题加剧等,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深入剖析大学生价值认同问题遭遇挑战的缘由,这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全球化对大学生价值认同问题的影响,进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16.
刘雪莲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285-288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以来,国际社会确立了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运作体系,二战后的现实主义学派在理论上进一步强化了国家中心的思想。但是,全球化发展之后,国际政治开始向世界政治转变,许多超国家的行为主体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加强,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在许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面,国家已经从过去全能的机构变为在许多方面作用有所缺失,而必须依靠其他组织来补充。为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的变化,国家的作用发生转移,上移至国际组织,下移至次国家层次,外移至非政府组织。但应该看到的是,国家中心地位虽然发生了变迁,但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主体,它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转变职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探讨全球化与文化认同的概念意蕴切入 ,指出现代化在促进全球化和民族文化认同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揭示该过程所包含的正面的与负面的因素 ,并结合当代社会实践 ,剖析与之关联的种种文化认同危机 ,进而为超越危机、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现代化提出可供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凸显。中国始终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压力,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为从根本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国必须从八个方面构建起全方位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活动中迅速崛起,使全球化趋势下的现代国家体系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国际非政府组织作为有别于国家和政府间组织的第三种力量,有助于推动国家关系的新变化,但在其存在中也面临着一定的矛盾和机遇。为此,应该对于全球化、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国家体系三者进行适当的协调研究,有利于三者的互补、协调。  相似文献   

20.
沙飞 《山东社会科学》2007,(12):125-127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维护其自身垄断利益和价值观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面临文化安全危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发展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放,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创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