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一对基本范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对重要范畴。科学地闡明这对范畴,将揭示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依以建立的劳动的特殊經济形式,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創造、分配和使用,国民经济比例的安排,劳动力在各部門间的配置和使用等问题)的研究,也将有助于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主义积累等问題的认識。但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在学术界还是有爭論的。本文拟联系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若干观点,谈談自己的一些初步看法,以与同志们共同討論。不言而喻,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学說,是我們探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2.
在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而奋斗的时候,反思过去,研究现实,展望未来,我们应把工资分配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来对待,正确、合理、公正地处理好分配关系问题,使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还应采取有力措施,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马克思的主要经济著作,探讨他如何为生产劳动理论奠定坚实基础,确立科学体系,并进一步加以充实和发展。在这一探讨的基础上,进而阐明:这个理论虽着重分析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劳动,但也涉及到资本主义精神生产劳动,而且暗示后者的重要性将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加大;虽强调生产劳动的社会规定性的特殊意义,但也从未排除它的物质规定性的作用,而且认为这两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虽集中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但也指出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途径,而且表明后者正足前者的否定;虽反复论证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但也揭示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而且这些原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为社会做贡献的基本形式。我们把这种基本形式称为劳动贡献。近几年来,在职工的调资、晋级、评定职称以及其他许多工作中,都突出地强调了劳动者劳动贡献大小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不少人对劳动贡献的概念在认识上缺乏科学的判定:尤其是对具体事、具体组织、具体个人贡献价值的评价往往纷纭不一,莫衷一是;而从社会的角度怎样才能使劳动者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当前不仅是一个突出的实践问题,而且又是一个突出的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对于我们国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的问题进行了颇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但是,由于人们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学说的理解不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大体一致的意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就不存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分。 一、关于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 在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问题上,理论界现存的一种倾向性意见,是认为马克思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其根据不外乎是马克思的两段话。马克思说:“劳动过程最初是抽象地,撇开它的各种历史形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础。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已得到最全面和彻底科学的阐明。在许多苏联哲学家的著作中,由于两种情况引起对这个问题的注意。第一,当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本质变化。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生活再生产结构中新联系、新关系和新特点的出现。第二,社会进程,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活动力明显增长。这一切使创造性地理解新社会现实,阐明其发展趋势以及确定人们相应的行为路线的问题迫切起来。唯物史观的奠基人指出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决定作用。这个概念本身十分复 相似文献
7.
在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劳动工资工作中有许多问题急待我们去研究解决。我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我们尚未找到最佳的形式科学地、合理地开发、组织,发挥它的巨大威力。这样巨大的资源,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处于潜在状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物质利益原则,寻找有效的途径,切合实际地改革现行的劳动工资制度,真正把广大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相似文献
8.
9.
10.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当前党内外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里最主要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些问题的正确解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一) 判断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的根本标准,是在实践中看其是否适应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是与它所由脱胎而来的旧社会相比较而显现的。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社会制度也会从优越到不优越,而被另一种社会制度所代替。因此,对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必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具体分析。不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问题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经济利益的保证问题。恩格斯指出:“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关系到劳动人民的经济成果是否获得,物质和文化生活状况是否改善,劳动积极性是否调动,乃至社会主义声誉是否提高的大问题。所以能不能保证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的实现,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也直接检验着我们搞的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能不能叫做社会主义。本文仅就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几个 相似文献
12.
伍柏麟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3)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的内容和理论体系还有待于探讨和发展。作者认为可以学习《资本论》的体系,把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作为它的一篇,并且认为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是社会主义联合劳动采取各种具体形式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些形式下运行的过程。文章从社会主义存在两个层次的联合劳动出发,阐明了企业中联合劳动的具体形式表现为直接生产者、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企业领导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提出了全社会范围内联合劳动的具体形式表现为物质再生产四环节、物质生产部门和精神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之间的联合劳动的独特见解。最后,论述了社会主义联合劳动的总过程是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创造、分配和使用的过程。以上这些也就是由蒋学模任主编、作者任副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著中该篇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划分为绝对规律和作为一种趋势的规律。同时,马克思在分析经济规律(其中包括他所说的绝对规律、一般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作用时写道,“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中,一般规律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势趋,始终只是以一种极其错综复杂和近似的方式,作为从不断波动中得出的、但永远不能确定的平均情况来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自然变动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991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十九点六八,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二点九八,分别比国家下达计划低1.18和1.69个千分点,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建国以来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顶峰的到来,我国的人口形势仍然是严峻的。一、人口问题,国运攸关众所周知,在我国平均每1.3秒钟就有一个婴儿出生。如此下去,本世纪末仍将突破13亿大关。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就应具有获得营养和接受教育的权利。建国四十年来,我国人口从5.4亿剧增到11亿,人均耕地从3亩减到1.4亩。11亿人有11亿张口,要吃,要生活,要接受教育。据卫生部统计,城市中抚育一个孩子,从哺育、管理、医疗费用到社会提供的服务设施等的消费,平均每年至少5000元。国家每年不得不从新增加的消费额中拿出5.8%用于新增加的人口。愚昧的生育观,导致人口素质下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和运用竞争的规律,是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改变目前供、产、销互相脱节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竞争是产品生产的基本特性和客观规律。在一个很长时期内,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即把竞争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一提竞争,就是资本主义那种大鱼吃小鱼,一些人贫穷破产,另一些人发财致富,就是那种尔虞我诈、你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两种制度竞赛的决定性领域是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通过劳动生产率远比资本主义高表现出来。资本主义企业关心的是生存和利润。对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供养失业者是“局外的事情”。社会主义国家关心的是社会利益,注重创造就业机会,安排每一个人的工作,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部分原因。美国的大型农场主要靠雇佣临时工人,农场不需要工人时,工人则失业。失业的农业工人和生活水平低而工作条件差的流动农业工人,正是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劳动的矛盾问题是一个十分迫切而经济学家对它又研究得很不够的问题.长期以来,大多数经济学家把社会主义劳动的矛盾同旧社会的"遗毒"或者同社会主义应该加以克服的某些缺点联在一起.当然,不能否认这类矛盾的存在,也不能否认有必要对它们加以研究.但是,这类矛盾并不是社会主义劳动发展的源泉.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资本主义经济成份的合理性作了论述,提出了允许和适度发展这种经济成份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并不是要社会制度退回到资本主义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必要性承认如果不存在生产资料各种不同的所有者,便不可能有商品关系这一点,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前被认为是决定性的方法论原则.因此,存在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以及由此而来的集体农庄和国营企业之间(以及集体农庄之间)的有偿交换的必要性.被认为是商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社会资源主要由市场系配置而不是行政权力和计划时 ,当政府不再是大多数企业的所有者 ,全民所有也不再作为体现崇高政治理想和阶级路线正确性的惟一的美好的所有制形式而存在时 ,政府像从前那样直接管理社会经济的依据 ,就已经从现实的逻辑上彻底消失了。组织和执行公共物品的供给、保护产权、保护私有财产所有权、保证宏观稳定、限制溢出负效应、提供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公共教育是人民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最基本的职能。传统体制的弊端就在于由于制度约束 ,政府无奈地管了本应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 ,从而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人民福利损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