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叉学科是知识生产模式变迁与后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知识创造价值的社会属性与知识创新的学术属性。强化学科交叉和寻求新的科研范式是未来科技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设立交叉学科是党和国家对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与全局性谋划,是彰显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具体写照。基于此,形塑交叉学科研究的会聚观、创新组织和制度文化、激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想象力与非共识性创新理念、营造交叉学科颠覆性创新的知识生态观、增强学科融合的协同性,将成为基于共同利益重新构想交叉学科的契约责任。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女性主义思潮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构成。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他们反对针对自然和女性的二元论思维方式,积极倡导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这些基本观点,它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衡量标准,成为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精神信仰,同时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是研究型大学本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对此,研究型大学可以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本科教学体系建设、在课程组织中将教学与科研并轨等方面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知识为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社会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需要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着眼,更需要以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文明发展为支撑。因而,企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树立生态文化理念,致力于生态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交融.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生态协调平衡,是高校校园文化获得可持续发展生命力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是转变观念,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生态文化观;构建和谐的、新型的行为体系;改革传统的组织管理体系;培育持续和谐、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学职能的演变并非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的,而是社会对知识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大学不断满足这种需求变化的结果,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被社会分别赋予的。知识社会的来临使大学的职能由教化、科研、服务社会必然演进到引领社会上来。知识社会中的大学,一方面必须努力把握科技教育的方向,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生产知识又能够运作知识的新型人才,并积极探索适合知识社会的新的产业组织模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还应不断探索真知、追求理想,赋予人真善美的丰富内涵,引领社会大众在精神上不断完善,赢得理性和独立,为社会营造一种健康的、向上的、推动人类发展的时代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一种追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推进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积极建立生态文明,全面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确保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面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继续教育之间难免存在一定的冲突,这些冲突造成了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些障碍。研究型大学必须树立大的高等教育观,将继续教育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实现继续教育的品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与实施层面的再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生态经济。它的运行模式就是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施层面有企业层面(微循环),区域层面(小循环)和社会层面(大循环)。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环经济实施的第四个层面:废物处置与再生产业(超大循环)。从而更完善地在这四个层面上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经济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场域与学习惯习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构成了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生成性动力机制.面对知识社会的变革,基于客观主义认识论的科层型大学场域和常规性学习惯习,导致了大学生的制度化学习与主体性发展的分离.对此,大学不得不借助变化和改革,来重塑一种在本体论上与知识社会结构相对应的、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学习型大学场域和反思性学习惯习,并最终生成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大学形象有助于增强大学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的内在发展动力和外部竞争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大学的形象传播研究在理论上以组织形象和组织传播研究为基础,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到高等教育的生态环境、大学形象传播的社会生态以及大学形象传播的媒介生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谷建春 《学术界》2008,(3):181-185
中外学者从不同层面与视角对大学组织特性的进行了较为详尽、全面的阐述,学术性与科层性始终是大学所固有的特性,也是各位学者一致的观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大学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性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大学发展的战略性、师生活动的平等性、大学产品输出的自主性,并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给大学组织的发展及管理提供可行的理论支持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对河南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条件进行了量化评价,将河南省有能力进行研究型大学构建的院校分为两个梯队。提出了河南建设与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构想,包括数量目标、结构层次目标等。这需要通过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张益民  黄学军 《云梦学刊》2007,28(5):116-119
现代大学的建立既是对传统大学封闭性的批判与否定,又是对传统大学职能的继承和拓展,更是大学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现代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催生儿,是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竞争的产物,是政治家、教育家设计并组织建造的“大厦”,是由社会公共财富创造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社会资源。重视培育与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和我国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构建研究型大学研究生事务管理模式实属必要.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特点、研究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特点出发,可以总结出研究型大学研究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内涵和特征;通过对研究型大学研究生事务管理模式构建的目标和原则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构建出研究型大学研究生事务管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教学研究型大学教育的走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由于社会、科学和教育本身的因素,现代大学教育的模式发生了裂变.教学研究型大学教育作为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其兼具的双轨性使其拥有了作为第三种类型大学教育存在的独特的复杂性,使其在性质、地位、使命与职能、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另外两种类型有极大的不同.本文着重探讨了教学研究型大学教育的走向和当前面临的几项要务.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的状况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产生着很大作用,而我国目前的生态状况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文明观从“经济文明观”转变为“生态文明观”,生态状况发生了很大改观,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实施新型的“生态文明观”,建立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建设城市生态文化,构建城市绿色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化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文化,核心就是人类的环境意识,是人类谋求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文明是可持续发展下必然选择的文明形态。建设城市生态文化,是构建城市绿色文明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文章以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研究为题,采用文献查阅等方法从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国外著名大学学科建设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启示,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一些高校确立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学校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师的能动性。调动他们努力工作,爱岗敬业,提升个人绩效,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