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画报》2021,(4):26-29
埃菲尔铁塔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 、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埃菲尔铁塔于1889年建成,得名于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  相似文献   

2.
近代天主教在桂传播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辉 《江右论坛》2007,8(9):77-82
近代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播历史是中国基督教史的组成部分,本文在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并深入北海、防城、东兴、龙州、南宁、永福、金秀等主要天主教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近代以来法国传教士在广西传播天主教的历史进行比较系统的史料整理,并通过纵横向对比天主教在全国以及广西以外其他地区传播的历史,归纳出天主教在广西传播历史方面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扬 《学术交流》2006,(7):172-174
在戴维.洛奇的天主教小说创作中,时刻充满着灵魂与欲望激烈的撞击,它向读者充分阐释了天主教教徒对于宗教完满的精神寄托,灵魂慰藉与教徒现实生活的矛盾。在矛盾相互抗衡与冲撞中,戴维.洛奇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与独特的批评视角不断调整其在天主教小说创作中的位置,从愤怒而激烈的批判到深入切肤的质疑与思考,从对宗教精神寄托的理解与宽容到对新天主教理想“人文主义关怀”的憧憬与期望,戴维.洛奇经历了天主教小说创作的重大变革,同时也为读者展开了具有普遍而深刻现实意义的宗教人文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从天文十八年 ( 1 549)沙勿略 ( Francisco de Xavier,1 50 6-1 552 )将天主教传入日本开始 ,经过短短的三年 ,天主教就有了370 0人的信徒 ,极盛时曾达 75万之众。但是从“伴天连追放令”开始 ,日本的天主教经历了“踏绘”、“改宗门”、“寺请”1 等种种禁制后 ,其教徒处于根绝状态。天主教在日本如此 1 80度逆转的命运 ,在其海外传教史上是个特异的存在。日本人对这段天主教历史的学术性记录极少 ,而新井白石是幕府统治者中罕见的留下了关于天主教记录的人。白石审讯了从罗马偷渡来日的传教士斯多悌 ( Sidoti Giovanni Battista) ,他在…  相似文献   

5.
17世纪在法国形成的冉森派运动是天主教反改革运动中重要的宗教运动.在神恩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这一神学问题上,冉森派对莫里尼主义和耶稣会神学家提出了批评.这一批评延续了贯穿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的奥古斯丁主义对佩拉纠主义的批判.然而,这一批判不仅仅是基督教神学内部的对话,而且体现了冉森派对现代性的拒绝.由此,冉森派的影响超出了神学和宗教层面,推动了反绝对主义王权的政治话语的形成,在旧制度后期法国的政治运动中产生重大影响.对17世纪冉森派的神学和政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基督教和现代性的复杂关系和法国现代政治中的反宗教倾向.  相似文献   

6.
孔德     
奥古斯德·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出生于蒙特利埃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官吏家庭。青年时期就读于巴黎工艺专科学校。1818年,他由于良好的数学修养和特殊的思维方式为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所赏识,并成  相似文献   

7.
正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  相似文献   

8.
李慧 《学术交流》2013,(Z1):26-27
美国天主教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作品中的暴力、怪诞和死亡情节而著称,本文以天主教信仰为切入点,解读宗教背景下,文本中的死亡情节与宗教救赎主题之间的关系,阐释死亡作为救赎之道的独特意义,旨在为缺乏宗教知识的读者提供理解奥康纳的通路。  相似文献   

9.
结构主义是当代法国资产阶级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在1968年法国社会政治危机时期曾广泛地显露头角。在七十年代初,不仅存在主义者、人格主义者、尼采学说信徒这些法国哲学中唯心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而且包括研究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曾预言这一流派已处于哲学上的昏迷状态,那么,法国结构主义目前的状况究竟怎样呢?虽然结构主义在哲学上、思想上以及方法论方面有了某些变革,但它在法国资产阶级哲学中的地位依然如故。甚至可以说,它在法国的精神生活、特别在法国社会的小资产阶级阶层中的地位已稳定下来了。  相似文献   

10.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世居青海的民族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族,信仰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民间信仰。这种多民族、多宗教生态中,现代天主教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与近代青海地区天主教教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天主教如何与近代青海地区民族、宗教、文化相互交流、适应、互动,是观察天主教在近代中国社会传播发展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杭州大学历史系沈炼之任主编、楼均信任副主编的纵贯古今、全面系统的《法国通史简编》(全书总计约56万字)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继张芝联主编的《法国通史》出版后,我国史学界的又一重要成果。本书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法国史研究和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本书有许多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结构新、观点新、内容新的“三新”之作。首先,从本书的结构体系看,打破了传统的把法国历史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编的分法,把有关法国的由来、法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兴衰及其典型性用头四章来叙述。然后,用七章的篇幅,比较详细地叙述了1789—1914年法国历史的演变,突出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工业化的过程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建制只有百年的青岛,以其宽广的胸怀包容了多种宗教和文化。从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到中国传统的佛教和道教,都在青岛的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至今,西部老城区的上空还飘荡着教堂的钟声,城市之东的海上名山第一崂山是中国的道教名山,而掩映在群山翠绿之中的湛山寺,则用它的暮鼓晨钟诉说着岁月的匆匆。  相似文献   

13.
《当代法国社会学》是中法两国学术文化交流的成果之一,是中法两国学者共同的研究成果,由法国戈兰出版社和中国三联书店共同出版.《当代法国社会学》详细地介绍了法国社会学的现状,这对于我国社会学界充分地了解社会学故  相似文献   

14.
法国“新史学”今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新史学”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法国刊物上,今天在这里的历史学家中间很少有人怀疑这个事实:在法国已形成了“新史学”。法国“新史学”到底是什么?这个关于人类社会及其演变的理论,它的实质是什么?充分地和全面地探讨这些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现在我们只着重谈谈这个课题的几个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又一个三十年? 转型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原 《社会》2008,28(3):15-23
一、新中国发展和演变的节奏感1 长时段、远距离地看,新中国的成长和演变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大约每隔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基本转折.在新中国诞生之初的1949年,创立的是一种典型的"总体性"体制(Totalitarian System)."总体性"体制的核心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国家吞没社会,另一个是国家吞没经济.建造这一体制的主要原因也至少有两个,一个是"以俄为师"的必然结果,而另一个则是为当时情境所迫,是我们这个民族在历经百余年战乱之后,为了有力地动员全体国民,尽快集中有限资源,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不得不采取的办法.实践证明,在建国初期的一段时间内,它确实也是一个富有成效的体制.  相似文献   

16.
"我刚刚在美国渡过了四个月,对它失去了特殊的活力感到震惊.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严重而且令人担忧的现象."这段话是受过法国和美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羡慕美国繁荣的法国社会学家M. 克罗齐埃讲的.克罗齐埃说:  相似文献   

17.
周韬 《日本学刊》2007,(2):145-155
1587年丰臣秀吉突然发布天主教驱逐令,是由切支丹大名高山右近的拒绝弃教所激发的。从宏观上看,这是日西文化冲突的必然结果,但如从微观上即当事人丰臣秀吉的情况来看,则是其个人“自我神格化”意识与天主教一神教义矛盾冲突的结果。“自我神格化”源自杜撰的“日轮受胎传说”,它成为满足丰臣秀吉无限征服欲望所必需的最高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文学批评与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诗人S.马拉梅1894年访问牛津大学时,作了题为《音乐与文学》的演讲,谈到了当时法国诗坛的状况,他不无嘲弄且耸人听闻地宣称:"我当然要给你们带来新闻.甚至,这是最令人吃惊的新闻.它是史无前例的.这些新闻扰乱了诗的法则……是‘对诗的一剑’."在70年代,人们不禁会感到马拉梅这番话的回音,不过,这里所要讲的不是诗,而是文学批评,是"对批评的一剑".那些统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明清时期太湖小船渔民宗教信仰的历史.结果显示:小船渔民信仰天主教既有世俗化的社会因素,也有长期处于社会边缘孤独心灵需要慰藉的精神因素.当天主教在华势力逐渐坐大时,为了维持皇权统治的格局,帝国的政策经历了从包容利用到紧缩限制、再到全面禁止的过程.然而,渔民教徒的信仰立场和认同倾向却出现了悖反帝国伦理—宗教的情形,进而与传教士一道形成了信仰共同体.这种张力真实反映了处于社会"底边"的渔民群体在精神层面上的潜藏意图和无声力量.太湖小船渔民信仰天主教的案例,既呈现出明清时期天主教在华传教的历史图景,也展示了帝国、天主教与渔民三者之间日常互动关系及"底边"群体的生存逻辑与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昂(或作"陈昴")于1717年2、3月间上疏康熙,提请防范欧洲人并在全国禁绝天主教,以防患于未然.陈昂上疏主要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既受其个人阅历所积累的知识、 观念的影响,也受到康熙晚年关注东南沿海边疆海防的军事政治氛围的影响,受到康熙晚年因中国礼仪之争改变了对天主教及传教士原有态度的鼓励.陈昂上疏虽然没有直接导致康熙全面禁教,但反映了中国精英在中西交流过程中对日渐强势的西方戒备之心日增,这最终影响了清廷后续的相关海防建设及禁教政策.某种程度上,陈昂上疏可视为明清之际中西交流的一个风向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