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伴随着人口聚集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而兴盛和发展,尤其是现代体育,它的生产、消费和分解无不主要依托和借重城市功能而实现,它的实现主体绝大多数聚集在城市。因此,借鉴生态规划的理论和应用生态文化思想,在武汉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合理的目标来协调体育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体育生态规划,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体育生态规划应该包括群众体育发展规划、竞技体育发展规划、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邯郸市城市社区20岁以上居民的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发展前景,旨在正确引导居民体育消费,促进邯郸市群体活动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资本主义都市化进程中资本积累模式与剩余价值榨取方式的转换,现代都市空间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再生产的全新模式。资本主义通过对都市空间生产的操控,实现了对日常生活及其主体的再生产,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辩证逻辑关系。现代都市空间生产的规模化开展及其都市组织的不断扩张,推动了日常生活及其主体生产的空间组织基础的重塑,使资本运行由生产逻辑向生活逻辑和主体逻辑拓展。由此,都市空间生产及其都市组织推进了消费主义式日常生活体系的扩张与生成,同时也生产与塑造了迎合资本增殖所需要的现代消费主体。现代主体的异化也从以工作场所为组织形式的劳动异化蔓延与扩展至以都市组织为基础的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异化和生存异化。为此,都市空间生产的变革与都市组织方式的重塑成为解构资本主义都市空间生产下消费主义式日常生活与消费主体再生产逻辑的空间实践路径。这推动了都市空间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重塑日常生活体系、祛除主体的生存异化,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了主体自由与解放的空间展开与实现。  相似文献   

4.
针对部分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文化消费空间与文化消费观割裂、重建设轻运营、 生产生活消费分离等“新城市病”,以场景理论为分析工具, 系统梳理从设施到场景的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演化趋势,探讨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活力生成机制。研究认为,从便利设施、邻里结构、文化活动、文化消费观和多样化人群等场景要素及互动关系入手,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活力营造是个系统性工程,关乎到便利设施等物质要素的完善,也关乎社会网络关系、空间品牌等软性要素的支撑; 既要通过便利设施、邻里关系、多样化活动的组合来吸引消费人群,更要重视特定文化消费观及生活方式对多样化人群的集聚作用。研究还认为,要从空间投入和产出机制思路出发,推动消费设施与文化消费观联结,丰富空间形态与功能,重视空间经营,提升空间粘性,打造创意社群,积累创意网络资产,通过营造整体性消费场景来提升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三峡库区移民家庭体育消费的态度、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旨在为我国城市变迁的居民体育消费研究以及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消费模式提供破解策略;为提高三峡库区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提供一些有利的措施,引导居民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5-2016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中国城市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考察中国城市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特征,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考察。结果发现:(1)我国城市普惠金融发展态势良好,不同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异质性。(2)从全域来看,我国城市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从局域来看,我国城市普惠金融发展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高低集聚。(3)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和交通便利水平均为普惠金融的正向影响因素,且不同区域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化消费是我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满足居民美好文化追求的关键举措。以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居民文化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分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文化消费潜力释放之间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均有利于推动居民文化消费潜力释放,且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文化消费潜力释放之间起到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居民文化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乡异质性以及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体育消费既是一种愉悦身心、人力资本再生产的体育本质效用的消费,又是一种展示生活品位、象征身份地位的体育派生性效用的消费。由于受收入水平与时间约束,特别是现代人社会化过程中群体归属心理认同的影响,体育消费裂变为实用性与炫耀性两种消费场域。洞悉这两种消费场域的分化与流动的约束与动力机制,对体育产业开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具有产业性特征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在国民经济中可以创造巨大价值的产业形态.体育产业的发展,既可以推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又有利于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青岛市有良好的群众运动基础,又因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国际重大赛事而奠定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青岛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体育消费、有效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青岛城市的发展增添新的引擎.同时,青岛在打造国际知名城市的过程中,也为青岛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职院校普通学生体育消费的认知过程、认知程度及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此为大学生进行自身体育消费行为的拓展和制约,同时也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理论的依据,从而实现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所,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更好地利用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将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与休闲体育建设有机融为一体,城市有关规划者应在了解研究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内涵之后,分析其等级体系,进行空间的选址与布局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并规范性地评价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建设,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规范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农民消费空间转向及其对“人的城镇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后,农业劳动力外流和农村空间结构调整使农民消费空间出现“内萎缩”、“外转移”特点,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乡村消费空间,农民物质消费空间、文化消费空间、服务消费空间纷纷向城镇转移并使多数农民拥有城乡双重消费空间。农民消费空间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具有耦合关系,它是人的城镇化先决条件和实现手段。如此,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差,增加城市低端消费空间,开放城镇服务空间,不仅能推动农民消费空间城镇化发展,而且可以以此为引擎和纽带,促进城乡空间对接和居民互动,进而促进人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 ,不仅能刺激体育消费 ,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 ,而且还能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文章对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旨在为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的发展途径 ,促使我国体育产业向规范化、国际化迈进。  相似文献   

14.
基于钻石模型的河南体育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波特"钻石模型"对河南体育产业六要素的分析表明,目前河南体育产业缺乏高级生产要素,体育及其服务产品供给落后于需求,体育相关产业薄弱,体育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状态仍处于低层次发展状态。提升河南体育产业竞争力,主要应实施人才和消费推进战略,完善政策体系并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武术资源优势,促进河南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化大生产,社会文化发生巨大转型,进入消费社会.随着消费主义在城市中的日益盛行,消费逻辑开始控制并主动去创造各种消费需求,不单单是在城市空间中进行消费,而是逐渐强有力地实现了对城市空间的改造和再创造.城市空间作为消费的空间的同时也成为消费商品本身.  相似文献   

16.
对长株潭高校女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高校女生具有较强的健身健美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体育消费总体水平较低。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高校女生的体育兴趣、锻炼意识和体育消费水平,为高校女生合理进行体育消费提供理论依据,为相关部门规划体育产业、规范体育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影响,大学生参与的体育消费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局限于在运动鞋服等的消费,更热衷于智能手环、跳舞毯以及体育赛事、场馆等方面的消费。这种变化必然向现有体育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为了使市场更加迎合当前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体育消费的同时,为体育消费市场的调整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个人碳减排情况愈发受到社会关注。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表明,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53%,可见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一在于全民消费低碳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包容性绿色发展跟踪调查(IGDS)从公众认知、公众行为、政府宣传、实践成效四个方面对西北地区居民绿色消费行为和碳普惠实践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普遍具有较强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但对具体如何减少碳排放仍需要更多宣传科普;被调查者的绿色消费行为覆盖衣、食、住、行、游等消费领域,但低碳生活成本带来一定经济压力;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宣传力度较大,但公众参与碳普惠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加强碳普惠活动宣传,完善激励措施。据此提出西北地区规范发展碳普惠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被称之为"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彩票销售形势喜人、休闲健身娱乐业蓬勃发展,年轻人和事业成功人士成为消费的主体、竞技表演业发展潜力巨大、体育用品销售业稳步增长、体育传媒、体育旅游市场亟待开发;在行业结构上健身娱乐业占主导地位;所有制结构上以个体经营为主.群众体育消费意识滞后、缺乏自主品牌、市场化程度偏低、体育用品生产能力有限、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不足、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等制约吉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主义的经济逻辑作用下,原本属于奢侈品消费的私人汽车由多余成为必需的大众化消费品。私人汽车的大众化消费在创造大都市的同时也带来空间、生态等民生问题,扼杀城市活力。分析私人汽车大众化消费,规划城市建设和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能为解决我国的空间、生态等民生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