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韩国养老金制度对退休决策的影响,利用韩国老年劳动力面板数据对这一影响做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与公共养老金制度相关的前瞻性激励措施对退休概率有显著影响;其次,年长雇员对延迟退休带来的额外收入和增加的养老金待遇更感兴趣,而非对更多养老金财富带来的经济收益更感兴趣;再次,子女给父母的收入转移对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低生育率提高了缓解老年贫困和保持养老金稳定的难度。韩国公共养老金制度对延迟退休决策的影响可为客观看待我国低生育现象及提高生育率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养老保险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险会显著促进家庭的消费,持有养老保险会使得家庭消费增加13.4%;考虑负债后,持有养老保险使得家庭消费增加10.6%,下降了2.8%。从不同收入层次家庭来看,养老保险对高收入家庭、较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低收入家庭、较低收入家庭以及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持有养老保险对城镇家庭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新进城镇家庭有抑制作用;退休家庭与未退休家庭,养老保险都会显著刺激家庭消费,但是退休家庭养老保险的刺激作用更大。同时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都会正向刺激家庭消费。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掀起了退休制度改革的浪潮,一些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也进行了延迟。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与国外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有关退休年龄制定上的差别等原因,造成了从年轻人就业状况、从企业经营者以及从生活负担较重人群等角度的对延迟退休的反对观点;也产生了从我国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从实际的养老金收益以及从老年人的工作延长是否对年轻人就业造成压力等角度对延迟退休的赞成观点。对以上各种观点进行比较,借鉴国外改革方法,建议我国在出台延迟退休政策时,应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具体情况予以区别对待;制定退休年龄范围,不同年龄享受不同养老金待遇。此外,政府应加大相关政策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表示养老保险人在领取期的生活水平对领取前生活水平的替代程度.通过推导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个人养老金替代率的模型,分析养老金缴费年限、参保时工资与当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比率以及其退休年龄对参保人养老金替代率影响的敏感性后发现,"做实做小"个人账户政策引入的激励机制效果明显,更加强调了个人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弱化了其代内再分配效应,且在新的政策下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我国基本养老基金的积累和投资运营,以及提高个人退休后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台湾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包括“基础年金”与“职业年金”的双层保障制度,但不同职业或群体有不同的退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显明差异.当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类养老基金支付压力巨大,面临破产危机.台湾正在推进新一轮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原则是“财务健全”“社会公平”与“世代包容”,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将现行的“少缴、早退、多领”改为“多缴、晚退、少领”,其中公务员退休制度将由现行的“85制”逐步改为“95制”,未来劳工退休年龄也推迟5年;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充实养老金,避免破产.本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对当前中国大陆养老保险制度与退休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改革正面临瓶颈,三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的完善势在必行。从我国养老金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影响因素逻辑回归模型,发现个人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个体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政治面貌、社会保障中的医疗保险参保行为、家庭财产(房产和汽车)、儿女数量、职业属性、年龄等都能够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提出有必要继续协同发挥社保与商保共同作用,缩小商业养老保险地区发展差异,重视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巨大发展空间,应进一步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加强商业养老保险知识的普及,继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深入落实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等。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作为研究对象,该基金长期以来收支平衡,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风险。构建人口预测模型和基金的收支模型,分别根据现有退休政策和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假设方案,测算2020—2050年福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在现有退休政策下,2020年基金将收不抵支,2035年开始缺口快速拉大。在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假设方案下,2020—2040年养老保险基金同样收不抵支,但缺口较小,2040年基金收支恢复平衡,开始逐年有盈余。渐进式延迟退休能够扭转福建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未来收支失衡的趋势,同时政府应该重视延迟退休给不同群体带来的影响,推出相应的配套政策消除部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收益激励与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社会养老保险收益激励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城镇企业职工退休时间的选择呈现出如下倾向:现行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激励职工按法定年龄退休,而不是推迟退休年龄;在条件允许时职工更趋向于提前退休。有关的调查数据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住房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与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是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突出难题。微观分析表明,房价变化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和担保效应对于不同群体是不一样的,并受到金融环境的约束。决定房价变化对全社会居民消费影响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均住房资产量及其分布结构、住房价格变化的性质、金融制度安排和社会文化因素。以1999-2009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的研究发现:(1)房价上涨通过财富效应和担保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通过收入效应产生负向影响,总效应方向具有不确定性;(2)1998年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价的长期上涨所带来的房产升值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并呈现出效应大小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的区域差异特征;(3)近5年我国房价的持续加速上涨强化了房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削弱了住房财富效应,在住房和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富效应的减弱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改革,2005年底我国政府对原有养老保险制度做了新的修订,按照新的制度规定,社会统筹部分基础养老金的给付在注重公平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的激励因素:一是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中引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二是养老金的替代率与个人的缴费年限挂钩.但在统筹层次较低的情况下,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缴费条件完全相同的职工基础养老金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即使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差距依然存在,这有悖于社会统筹养老金的设计初衷.因此,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养老金的公平给付是进一步完善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进展缓慢,困难重重。争议、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现阶段是否要改革、为何越改越少、为何不改公务员、如何进行分类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的时机不好;改革拉低了事业单位的福利标准;只改事业单位不改公务员;待遇双轨制使然等。要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务员、事业单位与企业三位一体同时改革,构建公平有序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步伐,分步推进人事工资投入配套改革;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施社会化管理,提高退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退休政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关注政策接受者劳动者的退休意愿。本文基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的10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婚姻、家庭负担、养老保险政策等对退休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并呈现群体趋同性与职业异质性并存的特征,不同职业者退休意愿受到差异化因素的影响。基于此,从政策宣传、方案设计与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平衡退休意愿与退休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事业单位职工在不同情况下对延迟退休的态度的变化,在相关理论基础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对职工延迟退休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其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以政策实施的对象为研究目标,立足于个体意愿,以788名事业单位职工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针对个体特征、经济因素、工作因素与制度因素对职工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退休年龄、工龄、升职空间和继续工作意愿与职工延迟退休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退休后社会保障外收入则与职工延迟退休意愿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大幅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在OECD各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以及对各国延迟退休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延迟退休方案可以保留适度的男女退休年龄差距作为改革突破口;延迟退休要合理设立提前退休、延后退休以及分类退休等弹性机制;延迟退休配套机制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劳动者合法权益,减少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长,减轻劳动者的工作负担;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之间可以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养老金精算模型,对2018—206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进行了测算,研究在全面二孩及延迟退休政策背景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能否持续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全面二孩及延迟退休政策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51年起出现"收不抵支"的财务危机,需要借助政府的财政补贴.为缓解养老基金支付压力,防范基金收支失衡风险,政府应尽早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同时,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作用效果存在滞后期且延迟退休方案只能一定程度上增收减支,并不能完全消除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危机,政府应寻求更多渠道的补充资金筹集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为例,分析了工作起始年龄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及平均"法定工作年限"缩短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的现实需要。由于民众存在延迟退休年龄即为延长工作年限的认识误区,使这一改革得不到普遍支持;基本养老保险公平缺失、基金统筹层次过低、缴费水平过高、待遇计发与调整办法不合理等则进一步形成了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障碍。基于此,我国应当在消除认识误区、破除制度障碍的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实施弹性退休制。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滞后的退休年龄政策与养老保险制度不相协调,阻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调整退休年龄势在必行.基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我国退休制度再思考,从养老保险制度历史发展把握退休政策安排,剖析我国退休政策安排滞后状况,结合地区试点效果论证弹性退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积极推行弹性退休制度、规范退休年龄政策、努力开辟新的就业渠道的对策建议以适应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的统计数据,选取居民可支配年收入、是否拥有城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年龄、户口类型、受教育年限、工作单位体制6项指标,定量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有养老保险则对居民消费支出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年龄变量与居民消费支出呈现倒U型关系,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有着更高的消费意愿,教育年限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为正,就业于国有单位的居民较就业于非国有部门的居民有着更高的消费意愿。因此,建议在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国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大低收入阶层保障力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改革与发展,缩小不同群体社会保障的差距,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一体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末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将对我国“十一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养老保险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的现状,可以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作出基本判断,即“十一五”时期我国养老保险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是构建基本养老保险核心制度的实现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提升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加大社会化管理服务力度。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OECD国家的养老保险面临许多新问题,诸如经济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提前退休,老年劳动参与率低等。为了缓解危机,各国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退休年龄的改革。尽管我国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结构与OECD国家不同,但是,借鉴OECD国家退休制度的改革经验,对我国退休制度的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