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证券市场方兴未艾,证券的发放和流通将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证券市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经济问题.现就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中股票和各类金融债券的发行和流通,谈些个人的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2.
日前,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渡的背景下,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都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体现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也相应地具有了某些新的特征。重视研究和揭示这些新变化、新特征,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和解决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地增长和发展。一、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变化,是从计划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即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这是一个新的市场因素在经济机体内部发育、生成并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的渐进性过程。总…  相似文献   

3.
在任何社会经济制度下,为了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均衡取向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宏观调控在本质上就是在既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状态下,通过政策调整影响经济系统内在变量相互作用的方向和力度.以形成一个与经济运行目标相一致的稳定性系统,并有利于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使经济运行状态由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逼近。由于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制度甚至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下经济运行的非均衡状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与此相应存在着不同的宏观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所以,研究我国当代经济运行的通货膨胀与宏观调…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何要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经济理论界对此的一般看法是由于“市场失灵”而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缺陷”,但这一看法存在着片面性和肤浅性,不能作为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总量资本再生产及流通理论实质上是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的基本条件,经济均衡和失衡的表现以及经济由非均衡到均衡的作用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应当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双轨经济体制,既不同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也不同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集团,应奠基于我国的经济土壤,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发育、成熟。如果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是发展企业集团的前提条件,那么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政府健全市场机制使集团目标的合理化,便是集团有效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企业集团资产经营一体化的构造就是集团成长的内在条件。根据近几年我国企业联合的探索实践,以及国外在构造企业集团中处理“条块”关系的经验教训,促进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必须强化这些条件。一、企业集团发展的病症解析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证券市场发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证券市场是现代国家金融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但扮演着资金不足者与资金剩余者之间的中介,是结合国民储蓄与投资生产、诱导社会资金向投资转化,促进资本形成的主要渠道,更重要的是,它促成资金供需交易的同时,使资金作最有效率的分配,从而加速经济成长。一般意义上的证券市场主要是指以资金供求双方运用金融工具直接进行融资活动的市场,它主要包括债券与股票的发行市场和交易市  相似文献   

7.
奉行开放经济,必须以市场化为其基本原则。而目前,我国的市场化水平极低,市场机制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极其微弱,因此国家行为先放市场行为是我们不得不选择的办法。所以,我国新经济格局下的经济运行机制将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显现出更多的自觉性与计划性。同时,我国的未来市场经济模式将是以区域发展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为首选战略,因此市场体系的区域分割与市场发育的不成熟将是今后一个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因此,我们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中央一级宏观调控力度难放直接作用到区域经济运行过程。如何建立省区一级…  相似文献   

8.
我国绝大多数人对证券市场十分陌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证券市场连同商品经济一起曾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被否定和排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国际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其中,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之一,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企业融资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从企业融资结构的变化检验我国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为资本市场平衡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包括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在中国社科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物资经济学会、经济日报社、四川省物资交易信息中心、绵阳市政府联合召开的全国市场发育理论讨论会上,与会代表提出了这样的共识:加快市场发育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中心环节;也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中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市场发育起步晚、  相似文献   

11.
一、市场不发育是选择现阶段宏观调控模式的基本制约条件一定的经济体制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运行形式基础之上的。经济运行的形式规定性,从总体上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宏观调控模式,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模式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将更紧密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同时 ,也将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然而 ,如何把握好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节奏 ,实现平稳过渡 ,是我们要加强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我国加入WTO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战略进行初步探讨。一、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安全范围的分析一国经济开放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 ,即贸易自由化、外汇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证券市场国际化是资本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复杂性、深入性和牵涉范围的广泛性 ,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对其安全范围的考虑和判…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其中包含丰富的非均衡思想。邓小平非均衡发展观强调发展必然是坚持中国基础,从而赋予这一思想鲜明的实践特征、时代特色。其中,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均衡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是贯穿邓小平发展观的一条主线;强调非均衡发展必须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渐进的推进,是非均衡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正视过度非均衡的消极影响并积极探索其解决路径,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一大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和实践非均衡发展战略使我国经济驶入了快车道,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必须在新的条件下客观、全面解读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坚持并完善非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近年来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中,证券市场几乎已成为最为敏感的一个领域。证券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进程,集中体现了传统体制改革的困难和整个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在新金融体制的形成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中,证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关键的地位。目前的情况是,失去对它的有效控制会带来大的震荡,探索有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对证券市场的研究不能限于行情的研究上,而要从根本上探究所存在的问题,找到战略性的发展思路。一、证券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探索从…  相似文献   

15.
二元经济结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均衡增长、非均衡增长以及非均衡协同增长三种战略中,非均衡协同增长战略是二元经济结构下经济发展的较优选择。非均衡和均衡是相对的和动态的,“非均衡”通过大大小小的发展极的聚集效应完成,“协同”通过发展极的扩散效应和落后地区的自身发展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内需的根本办法是进一步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剩经济是指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一种状态,扩大内需则是针对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态势做出的政策选择。我国目前的过剩经济与西方国家的过剩经济不同,资本主义过剩经济是由市场调节造成的,出现于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成熟经济运行环境,而我国的过剩经济则是由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思维指导下的行为造成的,出现于市场发育不完善的体制转轨时期.因此,扩大内需不能仅靠国家干预,而根本办法应法是进一步市场化.通过市场化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经济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模型的比较分析贾志永,王成璋,李强目前,国内外有关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建模的文献并不多见,尤其有关象中国这样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建模的文献更少,在我们收集到的文献中,绝大多数都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的。但是我们可...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以“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机制为主轴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在这种秩序中,企业、市场、国家都要遵守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规定的行为规范。微观、产业结构和宏观总量三个层次的经济运行也要遵守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功能规定的行为规范。从双轨制转向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包含三个方面的机制转换:(一)由行政性分权转向经济性分权,(二)扩大计划和市场结合作用的范围;(三)转换价格形成机制。转换价格形成机制是转换经济机制的中心,但它包含在经济机制的整体转换中,价格改革能否有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市场发育及宏观控制机制转换是否有序。市场引导企业的微观基础是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进入市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是改革现行的国有制,理顺以产权为核心的财产关系,将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化。理顺产权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硬化所有者的财产约束,将所有权从政权中分离出来,优化所有者行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缩短市场发育的过程,需要顺应市场发育的规律培育市场。培育市场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途径:一是放开;二是组织。培育市场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使之同商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同步,按国际标准培育各类市场;(二)建立价格、利率、工资等各类市场调节信号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宏观上控制价格总水平的自动调节机制;(三)创造平等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四)建立现代商品经济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研究1.适应市场经济的乡镇企业产业政策体系的建立我国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现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作为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中的一些合理的、成功的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和方式,如何在新的体制下发挥其功能并与市场手段一道,优势互补,共同调节经济运行,就显得非常重要。经济政策就是政府在新体制下干预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产业政策又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制定科学系统的产业政策并以此指导新疆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正> 宏观经济运行的常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通常状态,即经济体系经常保持的状态;二是指正常状态,即经济体系不存在重大弊病的健康状态。只有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或基本满足,经济运行才算进入常态。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是什么?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产生了均衡论与非均衡论之争,至今未有定论。我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行的常态既不是一般均衡,也不是非均衡,而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状态:准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