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化教育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依据人的生命特性,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创造适合生命发展的教育环境.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不仅指向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指向教师的发展.生命化教师专业发展以关注教师生命状态为前提.教师生命化专业发展的实现需要教师具有天职观念的职业体认,"生命在场"的自主发展态度,当好范本的职业责任.  相似文献   

2.
2004年2月11日,黄克剑先生在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所做的《天职观念和范本教育》的演讲中,提出并阐述了"范本教育"这一生命化教育方式的重要思想。黄克剑先生认为,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外平两种:一是道理教育,一是范本教育。在科学教育方面,就知识的创新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范本教育而不是道理教育。就人文意识的陶染和人文学科的教育来说,其教育方式应当主要是范本教育。范本教育的提出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重新检视反省通行的道理教育方式,自觉地运用范本教育的方式,身体力行的为学生提供好的或比较好的范本,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一、范本教育与道理教育的区别:按黄克剑先生的归纳,"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道理教育,一是范本教育。"道理教育在于  相似文献   

3.
天职     
飞翔是鸟的天职,游戈是鱼的天职,绽放是花的天职,不要以为“天职”对我们而言是个崇高到仰望的字眼.其实,天职很简单,天职就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带给你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过去,我一直把“天职”这个词看得很神圣,总认为它离自己太远,太遥不可及,直到读了以上这段话后,才对它有了重新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生命化教育实验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没有申报政府课题,而直插到基层学校,去寻找那些有理想、有追求,希望有所作为的,或不满于现状,竭力寻求出路的校长与老师,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教育的天职感,让校长不仅是“学校管理体系的一环”,更成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环”,甚至“学校生命体系的一环”,真正回到课堂、教师、学生中来,回到教育上来,让老师在教育里找到尊严,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在获得了我们在前文一再强调的教育的内在动力以后,不仅生命化教育实验会成为自觉的要求,并且在实验中营造出一种精神气氛,研究气氛,形成校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也是生命化教育的关键词)。这自然是一个艰难的相互寻找的过程,长期的磨合过程。张文质先生说,他们的期待是能够形成一个“好教师联盟”,这当然“不是一个很组织化的机构,而是有更多心心相印的人,更多相互欣赏、相互关注、相互支持的人,相互研究问题,共同去实践”。这样的期待并没有落空,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支“在扩展的生命化教育‘志愿者’队伍”。张文质先生介绍说:“它的第一批成员基本来自乡村和小城镇的中小学,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农民之子,看上去质朴、执著,又略带忧郁,...  相似文献   

5.
2004年5月,我参加《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笔会,并带回大量“生命化教育”研究资料及先进经验。由此拉开了我校“生命化教育”课题研究的序幕。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生命化”之花已在我校悄然盛开,并成为农村教育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在我校,你可以随时见到教室里听课者的身影,或单独一人,或三五成群,或连过道、门口都挤满了听课教师。这样的场面绝非是临时作秀,而是听课已经成为教师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活动。这是教师历经“生命化教育”课题思想的潜移默化,“天职”观念逐渐形成的一种水到渠成的反映,他们都希望能在听课与被听课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启发、共同提高。因为目的明确、心态自然,听课现象蔚然成风,从而使学校的听课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相似文献   

8.
“生命化教育”的理论源头、中国人民大学黄克剑教授提出了教育的三个维度,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生命化教育”倡导者张文质先生进一步认为,生命化教育就是对可能健全的生命的成全。“课堂生命说”告诉我们:数学课堂是一个载体,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灵思感动启悟学生的灵思,促使学生成为个性丰盈的个人,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听讲座之后     
2004年9月,在陈校长的带领下,有幸接触生命化教育课题。当时张文质老师带着“生命化教育”课题如一股和煦的春风悄然地进了我的校园,他为全体教师作了“回归生命教育”的演讲。在会上,张老师对教育工作热爱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古话:“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两天是厦大六十周年校庆,大家都非常高兴,我也觉得很高兴。今天来这里,祝各位校领导、同学们、来宾们身体健康! 今天的讲题是“文学创作的准备”,这个题目是前三天郑朝宗同志把我逼出来的。他一定要我交一个题目给他,我就说了这个题目,其实我不一定能说得清楚。因为经常有人要问我类似的问题,我只好就我自己的经验说几句。如有不妥,希望同学们指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的枢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天,它仍对我国当前审美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审美教育应以塑造完整的人为其宗旨,着眼于人格的整体性和个性的丰富性;二、审美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强调美育的情趣性;三、审美教育应是“人生化”的审美教育观,或生命教育观。  相似文献   

12.
天职观念与对某种理想境地或理念状态的企慕或向往关联着。我说的理念与时下许多人说的理念的意趣不同,它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大约十年前,讲“理念”还是很犯忌讳的事,因为在不短的时间里,柏拉图学说是被中国学界的主流指摘为客观唯心主义的,而“理念”正是这被判为“唯心主义”的学说中  相似文献   

13.
1.世界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能让我看见你。这个“你”,按洛扎诺夫的说法,是一个美的人,即“善良的人”“美好的人”,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我曾参与编辑生命化教育的网络周刊《旅途》百期有余,一个又一个善良的、美好的人也由此被我所看见。  相似文献   

14.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校友、各位来宾:值此山东大学百年校庆之日,我能够回到母校,和大家一起共同庆祝这一美好而又令人难忘的时刻,心情格外喜悦和激动。母校让我作为校友代表讲几句话,实不敢当。因为我是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一个“不务正业”的学生,我的专业本来是很高雅的,富有翰墨的芬芳。我却一辈子在钱眼里边翻跟斗,和“孔方兄”打交道,翰墨香是没有了,铜臭味倒有一点。今天回到母校,我想对教育过我的师长,与我一起学习过的同学和山大所有的朋友们说:“我非常感激母校对我的培养”。山大对我的培养不仅是专业上的,而…  相似文献   

15.
去年秋季,我校加入了“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我很有幸地成为学校课题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组工作。一个新事物出现并被接纳认可,总需要经历一段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同样,生命化教育刚进入我  相似文献   

16.
“生命化教育以成全所有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的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它关注生命的差异,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从关注每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个学生开始……我陷入了思索,每个孩子留下的是什么样的童真时代呢?我们日常总在书本与教室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文学消费呈现“图像化”、“影像化”的“快餐化”消费趋势,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本文认为我们要持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我们要看到“图像化”的选择既是消费主义市场化时代的一种“宿命”,同时也要看到它是当代消费社会文学走出“边缘化”困境的一种文化有效策略。与此同时,我们又要认识到这种“图像化”文学消费可能最终以部分或全部丧失“文学”性自身而作为“文学”出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感受生命     
“你有什么样的情怀,你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这是在《素质教育博览》的“十字路口札记”里看到的一句话,深有体会,深有感悟。自从实施生命化教育后,我的整个心态改变了,关注的焦点也在不断转变。对于学生的“犯规”,我更趋于平和了,而我自己也经常在课堂上“犯规”。我更多的是在感受孩子的美、纯、真,可以说是生命化教育使我用生命在感受孩子们的生命。《画风》一课,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风”,然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刚开始时,学生交流的内容局限较大,虽然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学生还是用…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真正明白“生命化教育”需要我们去感悟学生这个“生命个体”。如果你会无邪地笑,觉得和孩子谈心很美,你会爱他们,关于生命的含义就会深入心灵。只有明白了他们的思维过程,你才不会简单地用对错来验证答案。作为“生命的个体”,学生的心灵、性格等太多东  相似文献   

20.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的新老朋友:今天(2004年6月12日),来自海内外23名有志于汉语书写改革的学者汇集在英雄城市南昌,共同研讨汉字书写系统改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会议规模不算大,但是它的议题在汉语应用领域却是富于前瞻性和挑战性的。尽管会议的发起者与组织者稳重地选择了汉字书写系统“改进”这个和平的字眼而不是“改革”这个刺激的字眼,尽管为汉语信息处理做出过卓越贡献、一贯力主改革汉语书写形式的冯志伟先生,曾经幽默地声称自己不过是一个文字改革的响应者,不敢妄图发动一场文化上的什么“革命”,尽管关于改革汉语书写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