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美贸易失衡一直是世界经济领域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2000年以来,中美贸易失衡迅速扩大,而两国政府却没有采取实质性政策来缓解失衡,说明中美贸易失衡给中美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宏观经济利益.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源是两国之间形成的资金双循环机制,这种机制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以至于两国政府都不愿改变这种失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美贸易失衡出现一定的缓解迹象,许多学者认为这次危机将逐步终结中美贸易失衡.但是,金融危机环境下,中美贸易失衡也给两国带来利益.中美贸易失衡及其根源--双循环机制在美国国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美国金融业复苏取得了大量国际资金并帮助恢复国际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同时,双循环机制有助于美国市场需求的快速恢复,这有利于中国继续扩大出口,从而摆脱当前面临的内需不足的困境.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以及进一步实现经济复苏都需要中美贸易失衡的帮助.所以,金融危机并不会终结中美贸易失衡,失衡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城市化道路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城市化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呈“分散型”。在走“分散型”道路实现城市化目标的过程中 ,如何处理大、中、小城市的关系 ,仍然是城市化政策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合理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科学建设小城镇 ,构建功能结构互补的合理城市体系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它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国家建设都有着重大影响。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其所引发的不仅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整个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化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民充分就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而且也能有效地增进农民利益,使中国农民在劳动就业权益、资产交易增值权益、生活方式选择权益等方面得到解放和保障。但从社会平等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着农民利益保障不力的问题,尤其在生活居所、人口布局、劳动状态、耕地流转、土地产权等方面造成了明显的农民利益增进难题。不过上述情况并不否定中国城市化战略的积极意义。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需要进一步明确城乡一体化目标,实行积极的城镇化战略,有效推进要素市场改革,真正实现社会治理一元化。  相似文献   

4.
解决城市住房问题,是现代化的重要挑战。对城市化背景下日本住房问题和政策干预演进的考察表明,日本早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卫生政策时代”,城市住房问题开始发韧,卫生问题尤其严重;中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公共政策时代”,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取得较大进步,住房问题总体维持、但又有所改善;晚期城市化阶段属于“住房社会政策时代”,由于强有力的住房社会政策,日本最终基本上解决了城市住房问题,虽然迄今它也面临与其政策模式相关的一些不足。日本个案表明,城市化既带来城市住房问题又推动其解决,并且住房政策干预形成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嵌入,因而同时支持了“趋同论”和“求异论”观点。日本经验对当前中国有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非监禁刑是在监狱之外对犯罪人适用的刑罚,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原因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刑罚不是对抗犯罪的唯一的有效的手段,社会的文明要求刑罚应由严酷到缓和,由以监禁刑为主向以非监禁刑为主发展,这与中国传统“慎刑恤狱”的法律文化思想是相符合的,它是人性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节约刑罚成本的需要,也是实现刑罚目的需要,也利于罪犯重新回归社会,我国现行的刑罚是以监禁刑为主的重刑结构,所以,必须完善立法、加强司法,逐步实现刑罚的非监禁化。  相似文献   

6.
袁江华 《社科纵横》2011,26(3):64-67
江泽民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刑事法治思想,在指导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就中国的刑罚问题提出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思想。江泽民的刑罚思想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中国的刑事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刑罚观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在他光辉的战斗历程中,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之中,无暇全面、专门地研究和阐释刑罚问题。他虽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刑罚理论体系,但有许多关于刑罚问题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达了其刑罚观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9.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老人丧偶抚慰机制产生了巨大的解构,重建城市丧偶老年人精神抚慰机制成为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一大任务。重建丧偶老人抚慰机制就是要使社会工作介入、帮助老人回归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刑法学界关于刑罚目的问题争论的主要原因在于刑罚理论基础的定位不清,即刑罚与行为中心主义、行为人中心主义的关系不清.传统刑法关于刑罚目的"报应与预防的统一"的界定仅仅是从行为中心主义理论出发的阐述.事实上,刑罚的理论基础应当是行为中心主义和行为人中心主义的统一.犯罪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为中心和行为人中心主义的统一.刑罚的理论基础研究应从刑罚的设定--量刑、刑罚的执行--惩罚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不能混为一谈.量刑与犯罪具有质的同一性,亦应以行为主义为中心和行为人中心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而惩罚则只能以行为中心主义理论作为基础.混淆量刑、惩罚与行为中心主义、行为人中心主义的关系就会使刑法理论、立法建构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失衡的2004年日本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4年日本外交处于失衡状态 ,其具体表现有二 :第一 ,威胁观的变化较大 ,但在思想上有待走出重视美国有余、重视联合国和东亚地区不足的误区 ;第二 ,对美外交和对联合国外交的变化幅度较大且进展较快 ,但对东亚地区外交和对华外交的变化幅度则居中。至于对俄外交 ,其变化幅度和进展都不大。日本外交的失衡状态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 2 0 0 5年。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punishment as retribution. A number of reasonable assumptions concerning the punishment of criminals as well as the punishment of innocent individuals are made. These assumptions are consistent and from them a comprehensive justice map is drawn. Several implications concerning justice are derived and there is an analysis as to where slack in the pursuit of justice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t is then shown that all of the assumptions and consequently all the results can be derived from a simple utility maximization model. Throughout the paper, behavior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ept of retribution is presented and there is some comparison to other theories of punishment. More generally, the article can be seen as a building of a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In contrast to other work on social welfare functions which begin with just methods of aggregating preferences,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just preferences.I would like to thank David Kaun and Richard Posner for their comments.  相似文献   

13.
相征  赵鑫 《求是学刊》2013,40(5):56-61
城镇化需要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首先从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界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其次从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入手,分析探讨农民工市民化的逻辑机理。研究表明:农民工群体在户籍身份、社会地位、生活权利、生活习惯、生活理念、受教育程度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完全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也就是农民工完全融入城镇生活,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偏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偏向指政府在投资取向、财政分配、价格制定、土地利用以及其他政策的制定上均有利于城市,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合理的向城市倾斜,我国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纠正城市偏向应采取的举措为:政府应改变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度;给予农民和农村合理的信贷支持;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轻刑化研究     
罗娟娟 《江右论坛》2007,8(10):85-88
人们对于刑罚轻重的评价标准是以其对受刑罚侵害的利益的认识为转移的.随着人们对自身价值认识的提高,人们对受刑罚侵害的利益就会看得越重要,因而也就越能感受到刑罚的严厉.因此,轻刑化的呼声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强烈.刑罚改革只有顺应这种要求,才能得到社会最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拟从轻刑化由来、必然性及我国刑罚体系中轻刑化的体现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现今任意一颗不必太精英的头脑来回顾中国清朝的人口增长,或许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那是一个缺乏远见的错误.后来的事实表明,那属实是一个错误,不过未必缘于时人的没有见识.实际上,举凡于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民族或国家,在现代以前几平都曾以人口的增长为幸事.  相似文献   

17.
心理惩罚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守臣 《学术交流》2002,(4):164-167
心理惩罚作为教育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着的现象,对教育教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心理惩罚具有非明确的目的性、隐蔽性、影响的广泛性、破坏性和长期性等特征。教育中的心理惩罚的表现形式有轻视(包括羞辱、威胁、冷漠等)、忽视和“畸形”重视。研究心理惩罚的特征与表现形式,可以为解决心理惩罚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刑罚威慑理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刑罚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慑理论是法经济学在刑法领域的核心贡献。自贝卡利亚和边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威慑理论归于沉寂,贝克尔复兴了这一理论,近代波斯纳、沙维尔、莱维特等使之更加细致,深入研究了刑罚决定各个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尽管一些实证研究证明威慑效应确实存在,但批评意见始终不绝。在批评意见的激励下以及借助于经济学的新进展,威慑理论在向着更加精致化、实证化的方向发展,其中行为经济学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威慑理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刘立善 《日本研究》2005,5(2):73-78
白桦派主将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坛上的“小说之神”,长篇小说《暗夜行路》是其文学创作的顶峰。鉴于志贺的文学特质,《暗夜行路》可谓是一部志贺本人精神生活发展史。本文针对志贺的命运论、血统论与人性完善理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