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律师给犯罪嫌疑人做辩护或代理人,整个社会都能理解,这是一项正当的工作;如果一家公关公司给引起公愤的企业做公关代理,社会评价可能会显著不同。你如果是公关从业人员,甚至这种代理风险的顾虑会让你想到放弃。尽管公关业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是,如果有人对当下的公关行业进行一个社会评价调研或舆情诊断,结果可能会让很多业内人士不愿看到——我们正处于一场缺乏社会认同的道德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2.
公关初体验     
宋淳 《国际公关》2009,(4):57-58
转眼间,进入公关行业已经近两年.从“一张白纸”变成了“中坚力量”。这些日子我尝试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写新闻稿、第一次做调研、第一次头脑风暴、第一次演讲……作为公关新人,我还将面临很多个“第一次”.也正是这些不断的尝试与挑战.让我逐渐加深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行业。  相似文献   

3.
梁琳 《社区》2008,(29):49-49
澳大利亚有很多的图书馆,每个居住区都有。我在澳大利亚搬过3次家,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去过的不下七八个,加上学校的,也有10多个,其中的几个让我印象颇深。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7,(3)
前几天,我给父亲订了他“处女航”的飞机票,这件事让我情感涌动,也让我意识到,关于我们父母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太过想当然。周四,我的父母回老家,我去机场为他们送行。我的父亲一直在印度政府部门工作,他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所以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一次神奇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掐指算来,加入公共关系行业已有12个春秋了,年轻媳妇熬成了婆,现在自己又走上了创业之路,似乎对这个行业颇有些经验了。因此,经常会有初入行的或未入行的年轻朋友诚恳求教:“如何加入公关行业?在公关职场的成长中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记得一位在公关领域工作多年的老同事曾说:“给我三个有经验的员工、一个办公室、一台电脑,我就能成立一家公关公司。”先不评论这句话正确与否,但确实道出了一点深刻的含义,即公关公司不是一个制造型企业,我们更多的是一个智力型或者说是智力和经验密集型企业。因此,人才的资源是最重要也是最…  相似文献   

6.
胜在情商     
李静 《可乐》2011,(6):56-57
对同事:爱和信任有人说过:要想知道一个人怎么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身边的人跟了他多久。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做人还算不错吧,很多员工跟着我都有十几年了。有几个女孩子是从我开始做自己的工作室时就跟着我的。那时,我不懂业务,她们更不懂,我们便一起成长,一起摸索。她们出去谈广告,要陪人喝酒。一次,一个女孩子喝得烂醉如泥,  相似文献   

7.
创意无止境     
在获得了“年度新人奖”之后,同事和友人都送上了数不清的祝贺,其中有一位同事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得奖说明你才刚起步哩,前面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你呢。”这句看似简单的鞭策之句,却正中我心中所想。回顾这几年来的公关之路,每一次成长无不是在承载巨大压力下的飞跃。而我也从中悟出一点:公关是无止境的,其间的创意也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抱着“滴水入海”的心态,努力成为无止境的公关创意中耀眼的一朵浪花。  相似文献   

8.
迟到的感激     
父母对子女的呵护,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不心存感激,甚至还产生厌烦的情绪。很多我的同龄人都曾厌烦过母亲的唠叨,认为那是无用的“磨叽”。可是我的一次教训告诉我,母亲的“磨叽”饱含着自然深沉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我每天上学,妈妈都像送我出远门似的,唠叨个没完。每天都是那几句话,什么“快点啊,要迟到了,快洗脸吃饭啊。”我都听腻烦了。那一天,也许是头一天晚上作业太多睡得太晚吧;也许是前几天考试成绩不好而心情烦躁吧,听了妈妈催我起床的唠叨,我竟鬼使神差地冲妈妈喊:“别磨叽了,天天唠叨!晚了,晚了!我哪天晚了?我自己不知…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15年里,我已经同公关界许多渴望名利和财富的人逐一进行过会面,我也同样有机会与这些从业者——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拥有几十年从业经验的“老手”进行过合作。我也被提问过: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关顾问?经过数年的思考,我总结出了五种必要的关键要素。首先我要强  相似文献   

10.
从我跟着导师入门公关,到自己带队作为公关新人的导师,这个成长过程让我对事无巨细的公关实务环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我对培养新人、衡量发展潜质,有了更新的认识。我跳出传统以媒体关系、撰稿能力等业务角度以能力来评估公关的体系,开始以"理解力、表达力、执行力"作为公关内在基本功的衡量体系,让我在团队  相似文献   

11.
正从事企业公关不算太久,但是随着几年的摸爬滚打,对这一行业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对相关的很多问题也有思考。公关行业讲求与时俱进,在日新月异、快节奏发展的今日,如果不能根据时代特点进行调整,只怕会陷入固步自封、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想必没有人会否认眼下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与大数据思路的重要意义毋庸多言。下面我将对大数据时代下公关公司的理想存在模式,具体运行手段,传统公关公司的相对不足等  相似文献   

12.
理想的公关人,应该在深入了解客户的产业和公司基础上,在声誉管理和业务增长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并让客户心甘情愿付费如果有幸进入公关这个行业,你肯定会问,最优秀的公关是什么样,顶级公关人有什么本事,我离那个最高点还差多远?理想的公关人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关人,更重要的是,你的客户如何看待你的作用,他信你几分,你在多大程度上能说服、帮助客户。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一代人当年插过队去过兵团,如今都已经年过半百,聚会时候,看到很多人都白发斑驳,心绪也似乎进入秋季,有点凄凉有点压抑,可是最近遇到的朋友颖昭的遭遇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相信50岁后的人生也美丽。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是不可逆的,成长中不会没有磨难和曲折。只有往前走,才能改变命运,才有出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就有这么几次磨难和曲折,教会我坚持,让我懂得付出,让我干一行、爱一行,从而在困难中愈挫愈勇,能够脚踏实地为理想而奋斗,也让人生收获颇丰。从十里洋场到河西走廊1958年,我正在上海市敬业中学读高三,成绩优异,盼望着高考后能进入国内一流学府深造。  相似文献   

15.
放飞激情     
眭善辉 《可乐》2008,(1):74-74
上帝是明智的,在赋予人类成长权利的同时,给了他们许多挫折。小草的成长会遭到风的欺侮、雨的淋漓;枫树的成长会受到秋霜的摧残;春笋的成长会受到泥石的约束;人类的成长,会有许多困扰和意外。现实生活对每个人都一样,不会厚此薄彼。每个人都有困难;每一天都需要付出心力;每一件或大或小的事,对我们都是考验。无休止的自怨自艾只能浪费时间,过多的惆怅会埋葬锐气,太多的泪水会淹没前途。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年初,中国青年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的“共青团系统干部公共行政培训团”在新西兰进行了21天的专业培训。我作为项目工作人员和学员一起在新西兰度过了一段充实愉快的学习时光。这已经是我第二次踏上这块美丽的土地了。此次新西兰之行,让我对这个年轻的国度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新西兰,商业要向环境让步还是让我们从它的自然环境说起吧。新西兰素以秀丽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块没有被污染的土地。我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新西兰海关对旅客携带物品的检查最为严格,任何与动植物有关的物品都要进行申报并接受检验,就连行李…  相似文献   

17.
从大学辅修“公共关系”课程至今已有5个年头,而真正投身于公关业务才短短一年时间。一年来,我在一家著名的本土公关公司切身体会了这个行业,这个职业,有失意的彷徨,也有成功的喜悦。蓦然回首,当时我踌躇满志地与面试官——公司一位副总侃侃而谈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也正是因为这次恳谈,让我选择了“媒介”这样一个切入点开始了我的公关生涯。一年的媒介工作,虽然倍感艰辛,也让我对公关专业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作为公关专业的基本功,我相信,媒介工作的经历将使我以后的职业生涯走得更加沉稳、扎实。  相似文献   

18.
成功需要付出成本,时间是成本之一,珍惜时间就是节约成本。时间最有情,每人每天都是24小时。但时间又最无情,因为它只让一部分人成功。很多人与成功无缘,总是与生命的节奏没有把握好有很大关系。我们的时间是如何流失的?从个人的角度去分析,我以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站在新起点     
正没有哪个领导希望自己的公司成为"育才"学校,培养一茬离开一茬,尤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优秀型人才的离开,更会给公司带来明显的损失在刚过去的马年第一个月,可谓众多行业的跳槽高峰期,公关界同样如此。不论一月份如何震动,这春节后的上班就成了相对一年时段稳定的开始。每个公关人和公关公司又都跃跃欲试地站到了新的起点。公关是个充满青春活力的职业,即使年纪大的从业人也都揣着一颗年轻的心。公关是个投入精力大,付出辛苦多,提案遭到否定多,服务讲究定制化、个性化的职业。这就对公关  相似文献   

20.
(附文题: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者写到:“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必要时,犯错误亦不失为一种美丽。请以“我犯过的一次错误”为话题,联系你自己成长的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失误作文]我犯过的一次错误(二类文)□山东省莱西市孙受中学初三吴小芳中午,教室。本是午睡时间,可没几个人好好睡觉,大家唧唧喳喳,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林发布了最新消息:“下周一,我请大家吃蛋糕!”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人起哄:“要不要生日礼物?”林的死党异口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