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侗族嗄老"以歌代文"的表达方式已超越音乐学意义,其成长与侗族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嗄老叙事对侗人先民有着清晰的表述,其音乐本体中羽调式的母系文化底蕴折射出古代侗人的审美情趣与日常生活,嗄老的音乐构成与侗人的基本社会组织形态相暗合。嘎老为理解文化样态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内在关联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成书之际,战国纷争局面即将结束,统一的历史趋势日渐明朗;学术思想也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走向相互渗透与融合。与此相应,《吕氏春秋》形成了兼收并蓄各家思想的杂家风格。《吕氏春秋》取合诸子思想的标准是君道思想。先秦学术对于君道思想的论述最终体现为二重关系的处理上,即天人关系与人人关系。《吕氏春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君道思想体系。在天人关系上,它以法天地为指导原则,以无为而行与贵因之道为具体的方法。在人人关系中,它把处理天人关系得出的原则与方法加以实际运用,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研究《吕氏春秋》君道思想,既抓住了其内在的主旨,又对把握秦汉之际学术思想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侗族《约法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真正的民间文学领域中不曾多见,越是古代越是这样。本文所论侗族《约法款》,便是一部富有艺术色彩的民间法典。一、《约法款》的产生款,是侗族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自治和民间自卫的社会组织形式。款词,最初是一种与侗族古代社会款组织有关的民间念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侗族民间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4.
5.
少数民族的英雄观是一个无人开垦的处女地,急待研究。本文拟对侗族的英雄观作一些尝试性探讨,以就教于读者。一侗族没有专业哲学家,也没有系统的哲学理论著作,但有自己零碎的非系统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侗族短篇小说选》是新近出版的侗族作家小说集。这不管是在侗族文学史上还是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都是一件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事。侗族是个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由于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其文学是由民间口头文学构成的。这种状况基本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宣告结束。在“文化大革命”前,出现了一批侗族作家,就在他们的创作刚刚起步,初见成效的时候,十年浩劫迫使他们终止了笔墨。粉碎“四人帮”后,侗族文学又重获新生,一批年青作家迅速成长,他们和“文  相似文献   

7.
8.
9.
介绍了王通其人和<中说>其书之特点, 以第一手材料例证比较<中说>"道"观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指出王通援用了以老、庄为主的道家言辞作为自己论"道"的思想素材; 在此基础上, 析出王通所认识的"道"的本质是"至德", 内涵是儒家的, 作用是类<中庸>的"教", 是"变"、"易"、 "中"的简约和抽象."道"具有超越性和人间性两种特性, 同时将其"道"观划分为在国、在家、在群、在人之道, 展开四个层次梳理分析, 其主旨是以"道"为关节点, 融合道家、儒家思想, 以道补儒; "道"也是王通治经的学术制高点, 是他传承圣学, 继承周孔以后的道统, 并以此试图寻求以学术与政治互动的旗帜, 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汾道统"之"道"观.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元代伟大戏剧作品《西厢记》问世以来,历代研究者蜂起,不少人将它和著名的董解元说唱诸宫调《西厢记》相比,二者各有轩轾。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吴兰修所说:“王实甫所本,有出兰之叹,然其佳处,实甫莫能过之。”近人付懋勉更说得明白:“在结构和情节上,《王西厢》对于《董西厢》的改进方面是主要的,在曲子方面则二家互有所长。未可一概而论。”在重视、赞扬《董西厢》开山之功的同时,亦对王实甫“花样翻新”所取得  相似文献   

11.
侗族《阴阳歌》叙述了阴间和阳间的系列故事,蕴含着侗族的生死观、生存观,具有神话哲学的内蕴。  相似文献   

12.
侗族自称“甘”,是聚居在黔、湘、桂边界近二十个县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侗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诸如神话、传说、故事、谜语、歌谣、谚语、戏剧、史诗、叙事长诗;音乐方面有“窘”——琵琶歌、“嘎窘”——叙事歌、“嘎节卜”——叙事大歌等。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委婉、曲折、寓义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我国文学增添了艺术的光彩,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3.
道教研究,在我国是起步晚了些,但近十年的研究大有飞越这七、八十年历程的趋向。表现之一,是如下专著的出版:两部《中国道教史》(分别由任继愈及卿希泰主编)、两部断代史:《魏晋南北朝道教史》(分别由汤一介及胡孚琛主编)、两部教派史《天师道》和《金、元  相似文献   

14.
清朝经营侗族的政策,是清朝封建中央集权制的产物,它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清政府在侗族地区施行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处处表现出专制性的特点。对侗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残酷镇压,严厉推行保甲法,对土司的种种限制等,即是如此。这些政策,加强了对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反映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嘎茫莽道时嘉》(汉译名《侗族远祖歌》)是部不可多得的,具有多方面研究价值的长篇史诗。这部史诗共分开天辟地、洪水滔天、姜良姜妹、王素族长、万亮战魔、甫刚雅常、生死决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冠共萨央十篇,其中前三篇为创世史诗,后七篇为英雄史诗。它叙唱了创世女神萨天巴及其子女们的不朽业绩。史诗形象地记录了侗族先民的生活、探索与追求,记叙了天地开辟、人类及万物起源、洪水滔天等古老故事以及侗族古代的民族大迁徙,内容浩繁,对研究百越文化、宗教、哲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侗族史及语言学等,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特别是戏曲史上一枝瑰丽的花朵。这枝花朵,曾在“四人帮”散布的“有鬼皆害论”流行的时期,被蒙上了一层污垢。今天,清除灰尘,还《牡丹亭》的本来面目,是历史的必然。 (一) 《牡丹亭》产生的明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不断萌芽、新生力量不断成长壮大的时代。商品经济开始破坏封建主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资本主义因素的瓦解下,地主阶级内部开始分化。一些和商业资本有联系的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活跃在明代的政治舞台上。因  相似文献   

17.
在侗族南部地区的诸多民歌种类中,“嘎老”因多声部音乐特征被单独分为一种.六十年里学界关于“嘎老”的亚种分类存在不同认知,这种分歧源于客位及主位研究.分类标准不统一导致结论存在差异.对“嘎老”的亚种分类,不应立足于音乐特征而是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野草》的研究中有一种看法,就是认为《野草》是鲁迅先生作品中情调比较消极、阴暗的部分,《野草》不及鲁迅先生同时期的其他作品积极、乐观、战斗性强。在具体的分析中,有人把《野草》分为积极部分和消极部分,认为一部分作品的倾向是战斗的、乐观的,而一部分作品的倾向是消极的、悲观的。以我管窥之见,总  相似文献   

19.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本散文诗集.诗集除《题辞》外,共收鲁迅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四月在北京期间所写的散文诗二十三篇.这些诗篇最初都发表在《语丝》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革命诗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其中绝大部分诗篇,是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写的,这正是“五四”运动高潮时期。“五四”时期,广大中国人民再也忍受不住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在十月革命的炮火与共产主义思想曙光照耀下,开始觉醒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强烈的科学与民主要求,冲破黑暗的闸门,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怒潮。这种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促成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