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围绕着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英、美、苏三国首脑频繁交换信件,三国外交人员、军事专家乃至首脑们多次聚会,进行反复的商讨和争辩。从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第一次向丘吉尔提出开辟西欧第二战场,到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西北海岸诺曼底登陆,前后花了近三年的时间,其中经历了许多周折。第二战场为什么迟迟不能开辟?英  相似文献   

2.
第二战场的开辟对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结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开辟打击和消耗了德军的军事力量,加强了苏美英之间的团结合作,减轻了苏德战场上苏军的压力,增强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保证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罗斯福在1942年6月对苏联作出的1942年内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是判断罗斯福奉行何种第二战场政策的一个关键。苏联史学界普遍认为,早在1942年英美就完全有能力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在1942年6月的苏美联合公报中也对此作出了“承诺”,但英美拒不履行诺言,多次推迟,一直把这个行动拖到了1944年。西方的史学观点是:英美在1942年,甚至在1943年都不具备开辟第二战场的能力,罗斯福不顾实际可能做出承诺,是他军事上“无知”、政治上“幼稚”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英美军队登陆诺曼底所开辟的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条重要战线。中外诸多学者大都将它冠之以“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载入史册。如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第十卷第十一章的标题为:“第二战场的开辟和1944年西欧的战事。抵抗运动”。苏联由斯·普·普拉托诺夫中将负责编辑  相似文献   

5.
经过周密的准备,英美联军于1944年8月6日登陆诺曼底,登陆的规模在战争史上是空前的。它戳穿了希特勒“大西洋壁垒”的神话,迫使法西斯德国在两线作战,加速了第三帝国末日的到来。第二战场象任何历史现象一样,都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联盟内部关于第二战场开辟的时间、地点的旷日持久的争论,不可避免地削弱了第二战场原应发挥的作用。一1941年8月苏德战争爆发至1944年6月盟军在法国北部登陆,第二战场问题始终是盟国关系中的神经中枢。1941年6月22日,德国大举入侵苏联之后,苏联几乎承担着德国全部军事力量的压力。1943  相似文献   

6.
开辟“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影响战争全局的重大军事行动。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处境极为不利。斯大林迫切要求英国尽快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以牵制德军,减轻苏联压力,改变战场形势。但是由于英苏两国互相不信任,丘吉尔政府的战略重点在于保卫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开辟“第二战场”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所以1941年英国最终没有开辟“第二战场”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奉行了积极支持开辟第二战场的政策。罗斯福为什么力主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这个问题上,苏美两国史学界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苏联史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在德黑兰会议上力主开辟第二战场,完全是为了抢夺苏联的胜利果实,与苏联争夺欧洲,进而推行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而美国的大多数学者则认为,罗斯  相似文献   

8.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处境不利时,斯大林迫切要求英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牵制德国,减轻苏联的压力。丘吉尔先是以种种借口拒绝,继而又千方百计进行拖延。其拖延手法,一是迅速制定英国的战略计划,把战略重点放在中东北非;二是在美国参战后,想方设法把美国兵力吸引到西北非洲,不让它为苏联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三是在北非战场取得胜利后,极力主张开辟巴尔干战场,继续阻挠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结果,开辟第二战场一事被拖了近三年。  相似文献   

9.
英美横渡英吉利海峡、于法国北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现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英美联军配合苏联红军在欧洲东部的强大攻势,在西线进逼德国法西斯的心脏地带,使德国法西斯腹背受敌,这是制服德国的有力措施。因此,从苏联参战到1944年 D 日,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始终是影响苏美英关系的重大因素,1943年初,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转折出现后,面对英美政府1942年在第二战场问题上许下的诺言,似乎开辟第二战场指日可待了。实际并不如此。那么原因何在?他们又是如何处置这一问题的?本文试图从战略角度就1943年英美开辟第二战场以及所涉及的有关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盟军在西欧开辟了反对法西斯德国的新战场,史称“第二战场”。第二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它发挥了诸方面的积极作用,这都为国内外史学家所公认。但对第二战场迟迟未能开辟的原因以及它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史学界仍有不同意见,本文拟对此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蒋介石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深入地分析了蒋介石在对待国共合作问题上所呈现出的复杂曲折的心理变化过程,也正确评价了他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所作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2.
尹哲 《山西老年》2010,(1):13-13
民国年间,一批风云人物被冠上了外号,桂系三巨头,川军四巨头,黄埔三杰四凶。还有一批将官也是,著名的有冯玉祥的十三太保,西北军五虎,唐生智手下哼哈二将。蒋介石更多,有八大金刚,三巨头等等。  相似文献   

13.
刘继兴 《社区》2010,(26):41-42
蒋介石这个人很有趣,他有令人吃惊的“两多”:一是发迹前的辞职多.二是发迹后的兼职多。此“两多”,皆为当时之冠。  相似文献   

14.
肖红 《山西老年》2009,(11):19-19
粟裕有个习惯,总喜欢给与自己交过手的国民党将领下评语。寥寥几个字,便能点透他们的性格特征。淮海战役后,粟裕说蒋介石"既小气又大方",说杜聿明"能顺风使舵,不能顶风行船",说邱清  相似文献   

15.
周茜 《金陵瞭望》2009,(10):38-39
“在南京解放的历史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雨花石般绚烂多姿、坚硬无比,却叉如无名草般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他们用智慧谱写了一曲如虹的浩歌,他们用行动成就了一页光辉的篇章。他们就是始终战斗在国民党心脏地区的南京地下党。”  相似文献   

16.
苏德战争爆发,开辟第二战场成为盟国的共识.战争中丘吉尔一味推行地中海战略与斯大林要求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南辕北辙,争论由此而不断,在利弊权衡上双方的心里都经历过转化;苏联据实谴责英国为地中海战略肆意拖延第二战场,就质疑是否具备尽快实现第二战场的条件问题,虽然从军备上、军事形势上、军事地理上言之成理,然而难以否认后勤准备不足所带来的难题;指责地中海战场未能起到第二战场的作用也过于苛刻;而称拖延的目的是希望苏、德双方在战争中相互厮杀从中渔利,显然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为大英帝国的利益是丘吉尔的出发点和根本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有钱为自己谋幸福,幸福会变得狭小;有钱为乡亲们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是江苏远东集团的创始人蒋锡培的人生格言,也是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1990年,27岁的蒋锡培自筹资金180万圆,徵地3亩,带领28名青年好友,满怀“兴办企业、造福一方”的鸿鹄之志,毅然走上了创业之路。十多年後的今天,他所领导的企业,已发展成为一家以生产电线电缆、医药、新材料为核心业务,集投资、证券、管理咨询为一体,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产业多元化的大型民营股份企业集团。这是个奇迹,更像是个神话!而年轻的蒋锡培,正是这种奇迹的设计者和神话的编织…  相似文献   

18.
欧洲第二战场与英国的战略叶伯华,张毓诗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其重要的战场。关于第二战场问题。既是反法西斯联盟内部重大的军事问题,又是政治外交问题。在二战中,它一直是苏美英三国外交的主线。出于战略和政略的考虑,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对在法国开辟第...  相似文献   

19.
杨永泰,字畅卿,1880年生于广东茂名,先后毕业于广东高等学堂与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后离开孙中山加入政学会,先后出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广东省省长。但随着政学会的风消云散,他只好蛰居上海,常常为有奇才而无处施展暗自叹息。1928年初,杨永泰结识了蒋介石。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无法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在逃离大陆前,蒋介石鉴于国民党失败的教训,也制定了一套企图使中共重蹈国民党覆辙的“经济拖垮”战略。为实现这一计划,蒋介石下令采取一切手段掠夺和破坏大陆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