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外,生命历程理论发展了近一百年,已相对成熟。在国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生命历程理论才被介绍进来。综合国内有关生命历程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文章从研究性质上将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发现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阐述,理论研究侧重在对关键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但是总体理论研究得不多,更多研究者是进行实践研究,结合中国实际,用生命历程理论分析了我国的实际问题,研究对象上偏向某一特殊群体,研究方法上偏重于定性研究。由于生命历程理论在我国发展时间只有二十几年,国内学者对于生命历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运用有着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包蕾萍 《社会学》2005,(2):17-24
美国社会学家ELDER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重要著作《生命历程动力学》,开创了把大规模社会变迁与个体生命周期联系起来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路径。1999年,李强等人第一次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对有关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以后,国内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领域都相继涌现出了不少关于生命历程的研究和著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但我们也注意到,其中部分研究存在对生命历程理论的误读,将生命历程与生活史以及生命周期研究混为一谈。本文将着重从时问维度的角度对生命历程理论的实质与内容进行澄清,并进一步讨论可能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生命历程研究虽然在国外社会学界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国内学界还鲜有研究者有意识地运用此范式进行研究。为了向国内同行推介这一领域,我们就生命历程研究的历史发展、分析范式、理论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所运用的定量方法中较新的“事件史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生命历程研究对中国社会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基础,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上海S大学7位退伍复学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从他们的生命故事中发掘参军这一生命事件对其大学期间生命历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受访者复学后的生命轨迹形式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在内容上表现出甜蜜期、风暴期、调控期和分化期的特点。造成此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从军营到校园的时空转变引发了退伍复学大学生生命历程的分化;从强社会需求到弱社会需求的转变中,个人能动性具有有限的中介效应;关系网络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生命历程具有调节作用;参军的时间和时机选择具有累积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生命历程理论的内容,也增强了该理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历程是壮观的,生命的历程又是平凡而司空见惯的。如何在平凡而司空见惯的生命现象中,将生命的绚丽与壮观凸现出来,这是艺术家独具的功力。早就听说,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西北,有一座著名的雕塑公园,它以挪威杰出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名字命名。正是这位雕塑大师,花费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40年时间,在这座占地50公顷的公园里不懈地工作,用花岗石、铜、铸铁等不同的材料,完成了192座雕塑,650个人物雕像。这些雕塑,完整而生动地刻画了人的生命从出生到死亡,各个不同阶段的鲜活形态,既平凡真实,又精彩而富有想象力,将生命的历程和生命的涵义展现得绚丽而又壮观。像这样一座完整展现生命历程的专题雕塑公园,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6.
国内对品牌形象理论的研究,主要以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为主导,认为品牌形象是由存在于消费者头脑中的品牌联想反映,或者是品牌构成要素在人们心理上的综合反映决定的。本文从国内外学者对品牌形象、动画品牌形象的研究历程、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流浪儿童工读学校为个案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立足于社会排斥的理论视角,初步分析了问题流浪儿童从家童、街童到工读生转变的生命历程,诠释了问题流浪儿童形成的过程实质是不断遭受社会排斥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在公益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受生命历程理论的启示,大学生公益参与过程从纵向视角可视为"公益之路",包括"结识与初始发展"、"深化与成长"、"延续与退出"三个发展阶段。对17名大学生的案例研究,发现,重视大学生公益参与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公益服务。  相似文献   

9.
儿童成长历程既是生命个体接受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主观能动建构的过程。通过对父母出国留守儿童生命成长历程个案群的轨迹探析发现,在接受社会化过程中,监护人监护方式及多变环境制约了侨乡父母出国留守儿童的学业成长,使个体被动接受环境变化,难以适应教育环境,表现在社会时间上滞后于标准时间和社会教育期望;在个体主观能动成长中,家庭内社会化不足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倾向在社会关系脉络内相互转移以抵消负面影响冲击。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研究就宏观研究方法而言,可以简分为定量与定性两种。本文主要就质性青少年研究中的具体研究方法进行探讨。以笔者所进行的乡村“混混”研究为例,本文认为,要研究作为思想与行动复杂主体的农村青少年.尤其是年轻“混混”,首先就要深刻理解其行动逻辑、思维方式、生命成长历程与社会心理特征。并置身其乡土背景进行解释,并进而建构中层理论,找寻理论归依.而要达致这一研究目的,人类学的田野个案与解释性的叙事方式是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于立斌 《现代妇女》2014,(8):245-246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的转变,国家计生委提出了“科学制定人口规划,引导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方针,一时间国内学术界关于建设人口均衡发展社会的研究呈现出爆炸性激增的趋势。本文以时间纵向为轴,对国内与人口均衡发展理论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目前看来,人口均衡发展理论在国内学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特点明显的阶段,并且其中存在有缺乏系统综合的理论框架和反思性的研究等不足。  相似文献   

12.
尊严这一词语在生命伦理中出现次数越来越频繁,这就引起了关于尊严与生命伦理关系的争论。尊严在生命伦理学中核心价值的五个方面包括:理论、政策、临床、文化、研究。尊严是生命伦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尊重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对女性性欲望的书写为现当代女性文学开辟了新空间。王安忆、乔叶、九丹、徐坤的作品在欲望书写过程中倾注了深切的人文关怀.观照女性隐秘的生命体验、生存境况和身心成长历程,引导人们关注女性生命情境.以女主人公成长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启发女性走向和谐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人这一生中最为珍贵的东西,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前提。以生命为起始和终点的教育,可以引导人们追求更完善的生命历程,帮助人们实现生命存在的意义。本文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必要性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生命价值观教育有关的学术理论专著及学术期刊的查阅分析,系统地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表明:我国大陆地区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命价值观元问题、生命价值观教育内涵、目标层次、方法途径等方面。未来的研究可以加强探究生命价值观教育理论、科学架构和梳理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深化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实证研究,进一步强化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对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对苏南苏州和苏北盐城两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料,用生命历程理论对农村青少年社会化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业余训练改革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实施体教结合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北京业余训练实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命法学日渐走俏生命法学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中日渐走俏的一个法学新学科,是以法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及与之相联系的法律现象的科学。在我国,该学科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是在传统医学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器官移植技术、基因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围绕人们的生命问题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飞跃式的扩展,传统医学法学的概念已无法再适应国内相关法学研究深入开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原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现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倪正茂先生率先在其论文《生命法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市民社会观是贯穿其一生的理论研究对象,是其研究社会历史理论、论证人类解放思想、完成整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从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来看,主要包含对市民社会认识的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及思想具体三个历程。不同的发展历程有其内在联系,是对理论认识的深化。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始终坚持用阶段分析和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实现了哲学与其他学科的统一。从一定意义上来看,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的嬗变彰显了马克思理论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国内对评价理论研究的近十三年状况,以期为评价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应用。本文以《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对发表在国内10种CSSCI期刊与3种外语核心14年(2000-2013)中90篇有关评价理论的论文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回顾了评价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状况。统计数据表明,自评价理论创立以来的十年里,中国学者不仅对评价的本质、评价系统的建构和分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且对该理论在语篇分析、英语教学、翻译研究等领域的应用问题也作了许多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