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山水画家王忠雁是中国美协组织的"江山行"画家组中的主持画家之一。几年来,画家组的画家们饱游饫看,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创作了一批批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举办了十多次汇报作品展。他们的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个性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王忠雁的山水画多以繁密为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明末清初,在南京地区聚集了一批杰出的画家,被后世称作"金陵画派"。300年后,同样是在南京地区,又涌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画家,便被命名为"新金陵画派"。  相似文献   

3.
长安三杰     
正长安画派是西北文化的一面旗帜,但其代表画家却大多不是西北人。上世纪40至60年代,这些画家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西北地区,被当地厚重的历史、粗犷的文化、淳朴的民风所感染,开始创作以西北风物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他们的到来改变了西北地区无画派的历史,将辽阔的黄土高原刻在了中国美术史的画卷上。其中影响最大的三个人,即赵望云、石鲁、何海霞,被称为"长安三杰"。"平民画家"赵望云提起长安画派,人们首先想到的  相似文献   

4.
开一代新风     
正经历了有宋一代画院艺术的繁荣,突如其来、并不热衷艺事的元代,成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元代取消了五代、两宋的画院制度,除少数专业画家服务于宫廷外,还有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而更多的则是那些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才华横溢的文人们报国无门,只能隐居山林、闲散度日,以书画发泄心中愤懑和表达满怀理想。在赵孟頫标榜"古意"的画学理论的影响下,元代的  相似文献   

5.
正江南金陵,山水华滋,地灵人杰,自古便才人辈出。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社会稳定,经济昌盛,繁华的金陵聚集起一批以画才名世的大画家,以龚贤为首,又有樊圻、蔡泽、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陈卓等人。这些画家多做江南山水,雄壮秀丽,美不胜收,体现出当时文人对山水江山的解读。因为他们皆生活于南京,所以世称其为"金陵画派"。其中,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八人又被称作"金陵八家"。  相似文献   

6.
正戴都都1963年出生,沈阳人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曾任:第六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六届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辽宁画院名誉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美术大展并获奖戴都都"从精神上讲,画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命运。他受到命运的驱使,只能成为画家。""画家的一生是一片片感动累积起来的。""站在画布前像国王,得意忘形、随心所欲地去创造;走在人群中是平民,脚踏实地、自由自在地去生活。这就是画家——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与国王和平民不分高低的人。"  相似文献   

7.
生意场上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有个日本商人请一位犹太画家上馆子吃饭。坐定之后,画家便取出画笔和纸张,在等上菜之际,给坐在边上谈笑风生的女主人画起速写来。不一会儿,速写画好了。画家递给日本商人看,果然不错,画得形神毕具。日本商人连声赞叹道:"太棒了,太棒了!"听到朋友的奉承,犹太画家便侧转身来,面对着他,又在纸上勾画起来,还不时向他伸出左手,竖起大拇指。通常画家在估计各部位比例时,都用这种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197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晚明变形主义画家作品展",率先将晚明具有变形风格的画家作品集合展出,称之为"晚明变形主义",后来这一提法获学界广泛认同,成为描述晚明尚奇求怪艺术取向的代名词。晚明变形人物画以吴彬、丁云鹏、崔子忠、陈洪绶为代表,四人风格面貌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评选世界艺术大师,没有中国画家的名字,连赵无极这个在巴黎走红的中国画家也不能入其列。这不能说不是中国艺术之殇!"世界观念"为什么偏偏要给中国艺术家"筑围",这也许是只有"中国认识"的自设樊篱。超越区域主义的认识论,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相和"的艺术世界,为什么偏偏就少了中国。同时,我们  相似文献   

10.
《学问》2010,(1)
辽代中后期佛教炽盛,不少画家以佛教文化内容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作品。已发现的辽代佛教题材壁画大致有四类,即墓室佛教题材壁画、棺椁小帐佛教题材壁画、寺庙佛教题材壁画与寺庙建筑构件佛教题材彩绘、佛塔宫室佛教题材壁画。辽代佛教题材壁画分布于契丹辽地各处,但出现在辽代前期的却极少,大多数创作于辽代中后期。辽代佛教题材壁画蕴含的佛教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诸如对备经备茶及诵经念佛活动、对佛教"供养"行为、对各类佛教人物形象以及对佛教文化其它内容均有真实描绘。辽代佛教题材壁画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既有承仿中原画院派工整、细腻之技法,也不乏草原画家简约、写实之风格,并且在壁画题材"人"与"物"的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本土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中国画走到今天,仍在不断寻求突破,但总体来看,比起当代水墨的实验性与前卫性,它始终是戴着脚链跳舞。传统的包袱,对绝大部分中国画画家来说,过于沉重,以至于认为往后看比向前看更重要。由此,不得不让众多走传统型的中国画画家秉持前辈李可染倡导"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走出来"的格言为艺术探索经验。这种保守式的突破路径,对于当代中国画家寻求自我面貌的过程与结果来说,既艰辛也难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其实,深入传统与追求创新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2.
正晋南小城永济自古出画家,今天依然人才辈出,杨自新即是其中一位。他的画作相继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性大展并获奖。毋庸讳言,现在很多中国人最不理解的艺术就是"中国画"。很多人以为中国画就是信笔草草,刷刷点点,随便学几天也能像模像样。现实中,平庸的画家画作汗牛充栋,鱼龙混杂,碰到一个还不算太俗的画家并不容易。实际上,中国画是有极高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标准的,了解越多,便仰之弥高。  相似文献   

13.
正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优秀的画家层出不穷,共同组成璀璨的现实主义美术盛世。因为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需求,这些画家中大多以肖像画见长,现实主义人物肖像创作在此一时期迎来高峰;同时,以新的生活状态为素材的风俗画也有了长足发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被画家们留存并永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正国家画院"一带一路"艺术考察专题研究展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写意中国——古代文明与当代社会——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一带一路’艺术考察专题研究展"1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呈现了36位画家创作的近百幅作品,其中大部分为新作。参展的画家以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为主体,以及在参加"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中进行艺术探索和创作实践的部分优秀油画家。  相似文献   

15.
<正>李曼峰,看似是中国人的名字,但其作品又不太像中国画家的风格。事实上,这位华裔画家,是当代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李曼峰是东南亚的先驱画家,对"南洋画风"有着重要贡献和影响。虽然生于中国,却很小就移民东南亚,先是在新加坡生活,并接受了一些绘画教育;后又移民印度尼西亚,虽然中途在欧洲生活过一段时间,却很快又回到印尼;晚年则在新加坡度过。可以说,东南亚风情才是渗透进他骨髓的重要元素。当然,他也会中国画,但东南亚风格的绘画才是他赖以成名  相似文献   

16.
钟英明 《社科纵横》2007,22(6):114-115
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是画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性真实的观察体验,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生活是激发画家思想情感的基石,要充分利用现代手段收集素材。  相似文献   

17.
正宋代画院体制将中国绘画推向一个高峰,对工笔花鸟的发展影响至深。北宋初期的宫廷花鸟画主要承袭五代黄筌的画风。"二黄"黄筌、黄居寀父子在入宋后继续受到宫廷皇室看重,在画院中占统领地位,因而"黄家富贵"渐成宋代宫廷花鸟的主流。当时的画院画家们,无不对黄家富丽堂皇的  相似文献   

18.
明清盛世     
不同于宋代文人的家国天下、固执清高,明代的文人画家更加生活化、真实化,也更加"接地气"。他们将自己对于美人的喜爱之情在绘画作品中表达出来,也由此,仕女画终于走出低落,重新兴盛。而另一方面,明代商品经济开始萌芽,市民阶层兴起,社会风俗改变,整体风尚趋于世俗化、生活化,仕女画也由唐代的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经历了乏善可陈的数百年,明朝仕女题材一跃进入人们的视线焦点,高手画家更是比比皆是。早在明朝初期,  相似文献   

19.
<到灯塔去>的艺术创新主要有象征化、绘画化和音乐化.书名中的"灯塔"就是一种象征,象征光明、真理、目标和追求,也象征孤独和博爱;小说的三个小标题,也都各有象征意义.小说的三个部分,就很像三幅一联的巨幅图画,这些画就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画的全是画家的印象.小说至少有四条旋律线,使它自始至终萦绕着音乐的旋律,回响在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画家创作的是美术作品,而美术教学"创作"的是美术人才.同样都是为了"创作"有着彼此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