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友  秦丽 《当代老年》2008,(10):24-25
一对年过六旬的农民夫妇,在到城里的儿子家探亲期间,从孙女的玩具身上发现了商机,自此便开始了充满童趣的晚年创业之旅。如今,凭着一手漂亮的针线活,老太太和老伴网上开店专卖玩具娃娃衣服,每月收入近4000元。  相似文献   

2.
1961年10月,我从河北北京师院毕业后,分配到张家口地区阳原县人委(县政府)工作,对农村工作多有接触。1964年11月,我被抽到县委办公室,给县委书记孟静山同志当材料员,常跟随他下乡。  相似文献   

3.
阿君 《老年世界》2008,(14):12-13
退休一刻走进了拘留所2006年10月,湖北枣阳市一医院老院长侯星义开始办理退休手续。人生此刻心绪纷繁,看着每天在办公室进进出出的老少同事,侯星义陡然涌起一种悲壮的感觉:几十年轰轰烈烈的人生就要谢幕啦!  相似文献   

4.
张国庆 《女性天地》2008,(10):20-22
贵妇连遭厄运华裔一家待老妇如亲令人赞1915年,戈尔达出生于以色列一个贫寒之家,童年随父母移民英国。1942年,戈尔达结婚,3年后生下儿子彼德。丈夫西蒙是拥有百万资产的建筑商,年长她近30岁,对她非常宠爱,她过着富足、悠闲的生活。她的三个哥哥和一个女姐姐,先后移民英国。  相似文献   

5.
马老太太今年已经90岁高龄,15岁时患眼疾双目失明,一生未嫁,在70岁之前,她一直过着四处漂泊、孤苦无依的生活。极其困窘的时候,她甚至一度选择轻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艾亭镇大黄庄村村民徐勤俭、范新娥夫妇将其收留,给了马老太太一个完整的家,也给了她安定幸福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6.
阿丽  布敏  浏泓 《现代妇女》2005,(12):20-22
为争夺儿子的抚养权,魏耀明和沈萍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拉锯战。这场以“爱”的名义展开的大战,最终让儿子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日前,这对博士夫妇悔泪长流地讲述了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相似文献   

7.
李保  陈佩贤 《老年人》2005,(12):24-25
木寺村,位于安化县青龙山和宁乡县沩山脚下,千百年来就缺水。全村250亩稻田,九成是“天水田”,一遇干旱便颗粒无收。村民靠天种田,为水打架,几乎年年闹饥荒。旱涝保收,丰衣足食,一直是木寺村人的梦想。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们就计划修一座水库,但因为无力筹措所需资金,多次动工都没有成事。苦熬苦撑,日子难过。村民李正初急得不想再等了,他暗下决心:依靠自己的努力,给村里修一座水库!李正初是个手艺人,能做木匠活。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就洗脚上田,到江西省铜鼓一带打工,一做就是16年。为了多赚钱,他走村串户,既做木匠又收破烂,…  相似文献   

8.
2009年9月,一对已经在台北大都市生活几十年的教授夫妇不顾一切放弃舒适的生活来到了安徽山下种香草,从教授到农民,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他们开始了人生第二春的播种和耕耘。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春节我提前了一星期同家,因为姐姐要讨新妇(娶儿媳妇)。姐姐家在离县城20里的一个小村庄,前两年刚盖了新楼,很有现代气派,自来水上了楼,楼上有了卫生问。这是政府搞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设计的,每家补贴一万五,农民说起来都很高兴。  相似文献   

10.
方兴未艾的“民工潮”,是农民走出封闭、摆脱贫困、增加收入、走向小康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充分肯定“民工潮”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但一定要看到,由此带来的矛盾和影响也是相当复杂、尖锐和严重的。其中农民工留在家乡的子女上学受教育的问题,就已经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最近,衡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就此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了解到了许多的情况。问题多多:打工家庭子女成长堪忧衡山县是个农业县,全县41万人,农村人口达36万,占了将近九成。改…  相似文献   

11.
提起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我们实在愧对广大农民兄弟。据权威部门统计的数字表明,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4%,只享有全国医疗卫生资源的20%。照理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总量成倍增长,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应该得到相应的改善,城乡之间的差距应当逐步缩小。但实际情况是,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普遍,农民的健康缺乏保障,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依然处在“小病硬顶,大病等死”的状况中。农民的沉重和无奈人们或许还记得,2002年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刘海若在英国坐火车遭遇车祸后,英国专家确定她为脑死亡,后经中国专家凌锋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17日,在浙江嘉兴务工的湖北籍青年文剑接到老家急电:你儿子文祥从山上掉下来,摔死了!顿时,文剑昏死过去许多农村夫妇进城打工,不得不将年幼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或岳父母代养。  相似文献   

13.
老歌 《老年人》2009,(12):8-9
安徽省萧县县城环城路301号,占地100多亩,是一座由一家医院、两个造纸机械厂、两幢办公楼和一幢4000平方米宿舍楼围成的厂家合一的大院子。院里机器轰鸣,中心是花园式的水池凉亭。5层宿舍楼正面镶着“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在这个院子里,住着由20多个小家庭组成的共71口之众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叫王德安。  相似文献   

14.
温暖 《老人天地》2014,(8):38-39
老汉进城做“陪护” 2013年5月的一天,吉林省九台市九郊乡59岁的农民李凤彩辞别老伴,到长春市打工去了。 长途客车在长春市黄河路客运站停了下来,望着需要仰视的高楼大厦,李凤彩心里有点发慌,他找个地方蹲下来,掏出老伴给他带的4个煮鸡蛋,吃了,又掏出身上仅有的400元钱,看看,谨慎地揣回去。  相似文献   

15.
毕星星 《中外书摘》2011,(12):15-18
1958年李希文参加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时,和郭沫若对诗唱和,一时传为佳话。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与会代表,和李希文握手照了相。李希文怎样走上文坛顶层,又怎样被抛弃被忘却?这个农民走过了怎样的迂回曲折的文化成名之路,身后又凄凉到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着一身棉布的不合身的、皱巴巴的灰色中山装,戴一顶布质鸭舌帽,穿一双尖口布鞋,一副乡村干部打扮。他一屁股坐在河北农村一户农家的门槛上,与社员倾心交谈,门槛里面坐着一位憨厚的、五指像一把金钩的老农民。  相似文献   

17.
龚厚义 《职业》2016,(20):153-153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中,把公共基础课开展好,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养,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分析相关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明确了以促进农村信息化为导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方向。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即以“教会上网、教会财务、教会学习”为教学目标的“三会”公共基础课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李保 《老年人》2010,(5):16-17
一位普通农民,21年投入20余万元,义务帮助农村消费者维权,处理各类消费投诉纠纷3280多起,足迹遍及8个省市,挽回经济损失280多万元,被誉为“中国9亿农民消费者的杰出代表”。他就是湖南省安化县的维权斗士吴石林。  相似文献   

19.
东方 《当代老年》2009,(4):12-13
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两位农民歌手成了此次晚会最大的“黑马”:一个是黑龙江种粮大户马广福,另一个则是辽宁大连“养牛大王”刘仁喜。他们与歌唱家们同台“飙歌”,台风、唱功丝毫不落下风,成了九亿农民心中的“偶像”。  相似文献   

20.
转眼间,广州启创社工在四川灾区驻守已近两年——2008年6月底开始派有实务经验的同事轮流去灾区支援。2008年9月找到资助资源,开始聘请并派驻专职社工团队,由广州有经验的同事带动四川本地的同事开展服务,罗观翠教授亲自督导项目的专业发展,确定“学校-家庭-社区”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