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丽敏 《老人世界》2008,(10):49-49
俗话说,闭目养神。祖国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知觉的总称。《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盈与亏,关系到人的健与衰;神的得与失,关系到人的生与亡。欲养生者当养神。目为心灵的窗户,传神的灵机。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都上注于目。闭目养神,对于50岁以上或年过花甲谓之老的人以及终日劳心用脑或长期专一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森木 《老年世界》2010,(8):38-38
“目”为人之灵窍,心灵的窗户,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都上注于目。“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足与否关系到人的衰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存亡。闭目养神就是要养住五脏六腑之精气,是养生修性的一种简便易行而收效明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为人之灵巧,心灵的窗户,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神都注于目。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内经》日:“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足与否关系到人的衰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存亡。闭目养神就是要养住五脏六腑之精气,是我国先民修身养性的一种简单易行而收效明显的方法。闲暇之时,闭目养神,定会获益。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闭目养生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弓长 《老人世界》2008,(5):46-46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它们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周身的津液、营养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故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养老奉亲书》认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脾胃虚则百病生”。古人的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及其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古人言“养生贵在养神”,经常排除杂念、静养心神、闭目休息,是一种调养精神的简便方法。闭目养神能养阴去燥,特别是饭后闭目20分钟,可护肝消食。  相似文献   

6.
贺梅 《老人世界》2008,(7):48-48
调神养生指人在安静环境中,静心养神,调适情志。古人认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因此,中医理论认为调神为长寿之本。调神养生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安心养神:养生者心情应清静安逸,排除杂念,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于内,疾病无从生。外表上虽形体劳作但不使疲倦,能随其欲而满足愿望,使体健无病。这就要求人们应以宽广胸怀对待生活。《寿世青编》有这样的话:“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任其自去。”  相似文献   

7.
“闭目养神”,对于50岁以上以及终日劳心用脑或长期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利用空隙时间珍惜视力,保护眼睛,无论是三五分钟,还是十来分钟。都应抓住时间“闭目养神”。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认为,人体的精气神是人体活动的根本,古人称为"三宝"。精是基础,气是动力,神是统帅。《素问》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人步入老年,要珍惜"三宝",更要激发神的功能。为此,可对身体中心穴位,即"五心",经常按摩。顶心:即头顶中心的百会穴。用中指按摩揉压2~3分钟。可醒脑提神,振奋精神。胸心:即膻中穴。可用拳轻叩2~3分钟,也可用手指并拢往下捋120次。可顺气消怒,稳定心神。脐心:即肚脐上的神阙穴。可用手掌顺时针按揉60圈,再逆时针按揉60  相似文献   

9.
刘志霞 《老人世界》2013,(12):51-51
万物生长离不开营养,从字面上讲.“营”就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的意思,合起来是谋求养生。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不少子女认为,父母吃上有营养的食物和补品就会健康。而营养专家却认为,关注老年人对五谷杂粮和粗纤维化食品的摄人量,合理选择搭配食谱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江北雪 《老年世界》2009,(21):35-35
健身养生是人类抵御疾病、保护和延续生命的自我防御措施。然而,养神又是诸多养生方法中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中医理论认为:精、气、神是人生命的灵魂,所谓神,即人的气质精神。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好与坏,首先是由人的神态和神采、举止气度表现出来。因此,老年人养神促进健身养生愈加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1.
酸奶不能喝、长条茄子治好糖尿病、3斤绿豆熬成汤,啥病不用愁……最近在电视上或在论坛里,一些类似这样“新”的养生观点受到非常大的争议,这种“食疗”真的这么神吗?它究竟是养生“新发现”还是有悖科学的言论呢? 且看专业人士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的特点,老年养生应“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勤能体健,人不懒惰,襟怀开阔,豁达乐观。民间有一句谚语:“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主动养生,就是主动开展科学的养生活动。我的母亲今年82岁,身体非常健康,被人称为“健康老人”。她的健康秘诀来自于“主动养生”,她常说,学会养生,不但自己少受病灾的折磨,而且也不会给儿女增添麻烦。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健康》2013,(10):6-11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短板理论”,即“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是由这个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若把这种效应引申到养生领域,也十分贴切实用。人体的正常活动来自健康运转的、平衡的五脏,一旦五脏中某一个特别强,或者某一个特别弱时,人就不健康了,而这个不平衡的点就是你的“养生短板”。  相似文献   

15.
如今,“养生”是个热门话题。重视养生当然不是坏事,但专家提醒,现在不少人把养生作为生活的绝对重心,给自己的衣食住行制定一整套“养生程序”,如果哪天没按程序执行、漏掉其中一项,或者身体有丁点儿不适,就会感到焦虑。这种养生,可以说已经陷入了非理性的偏执中,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过犹不及。  相似文献   

16.
董鹏  郑慧敏 《职业》2013,(10):28-29
在现代汉语中,“就事论事”的解释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及“就事论事”,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事不对人”这一令人宽心释怀的话语。但提及管理,人和事永远不会分家。管理的定义,就是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因此,在做好“就事论事”的基础上,管理者应该深入一步,不妨针对“人”这个管理活动中的关键要素,来一番“就事论人”。  相似文献   

17.
冥想养生法     
冥想养生,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提法。所谓冥想,就是停止理性的大脑皮质作用,而使自律神经呈现活跃状态。简单说,就是停止意识对外的一切活动,而达到“忘我之境”的一种心灵自律行为。这不是要消灭意识,而是在十分清醒的意识状态下,让潜在意识活动更加敏锐与活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对饮食活动极其关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将饮食作为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所以才会有大量饮食类成语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因此在饮食文化研究中,考察一个成语的来源,有时会取得重要的收获。例如“庖丁解牛”,这个见之于桩子·养生主》中的故事,说的是厨师在分割牛肉时,那种出神入化的高超技术,令人惊诧不已。从哲学认识的角度看待这个成语,是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的如实写照,说明庖丁对牛的生理组织构造非常熟悉;  相似文献   

19.
《庄子·养生主》中有一段话:“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精),可以尽年。”历代注家认为,这句话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练功养生,保身尽年;其二是指立身处世,全生养精。人生风雨,七劫八难,庄子这段话对我们很有启示。首先说养生。人的生命价值在庄子哲学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庄子告诫人们不仅要注意养生,而且要重视如何养生。所谓“养生主”,就是说,养生要抓其主旨,即抓关键,否则,不仅不能养生,反会伤生。什么是养生的主旨呢?庄子认为就是“缘督以为经”。这里的“督”,是…  相似文献   

20.
“萨岁”是侗族话发音,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侗族人以女姓神“萨岁”为至高无上之神,很多村寨都建有“萨岁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