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布天 《职业》2014,(34):32
周亚夫,西汉景帝时的丞相,是一位深受同情的历史人物。周亚夫令人醒目的特征,就是他的“脾气”。在脾气背后的原则性和军事才华,让他官运亨通,势不可当,最后官至丞相。但后来也是因为脾气,令他愤死狱中。公元前158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汉文帝派河内太守周亚夫守卫细柳,文帝亲临各路军营劳军。文帝来到灞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营兵见到皇帝的车马,都恭敬放行,主将出营接驾。  相似文献   

2.
陈先枢 《老年人》2004,(7):37-37
长沙素称“屈贾之乡”。从战国末年到西汉初期百余年里,中国古代两位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屈原和贾谊,先后被流放到长沙。屈原和贾谊都曾为当朝重臣,都有变革图强之志,又都遭到权臣的诬陷和迫害。屈原和贾谊在长沙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悲凉的日子,而这也是他们一生创作最辉煌的年  相似文献   

3.
在长沙古城中,在那条一千多年间延续为闹市的古太平街里,有一个小巧幽谧的庭院,可以寄托千百年来历代文人骚客的敬仰之情。我也在很多个晨昏,叩开那扇西汉之门,重温那个时代真名士的人文生态。在很多个留驻过长沙的迁客骚人中,只有一位——贾谊,被后人将他的名号与长沙联结在了一起。洛阳孟津人贾谊,被称为"贾长沙",首先是因为他曾迁谪长沙,其次,还因为他所撰写的代表作《鵩鸟赋》等都是在长沙完成的。无数次在太平街的石板路上游走,总想像着,在那幽  相似文献   

4.
贾谊是我国汉初的文学家、政治家,综合吸收了诸家思想。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颇通诸子百家之书"。他的《鵩鸟赋》为贬谪长沙时所作,长沙气候潮湿,又逢象征灾祸的鵩鸟飞入住所,因此贾谊在这篇赋中选择了道家思想来进行自我安慰。《鵩鸟赋》中的辩证思想、生死观以及养生之道,都是对道家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5.
近来,由于赵泰来先生无私捐赠祖上丰富文物的行动,人们对其外祖父唐绍仪感兴趣起来。唐绍仪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1863年出生于当时的广东省中山县(今珠海市)。1874年,他11岁官费留学美国。1881年(光绪七年),18岁回国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后历任外交部右侍郎、署邮传部尚书、铁路总公司督办、奉天巡抚等职。辛亥革命时,代表袁世凯参加南北议和。  相似文献   

6.
雷鸣 《公关世界》2008,(2):33-33
孙弘:汉代武帝时丞相。淄川薛(今山东滕州南)人,出身贫寒。早年为狱吏,有罪免职,以牧豕为生,40余岁始学《春秋》杂说。汉武帝征召贤良文学,公孙弘被淄川国推举,以贤良征为博士。后因使匈奴忤旨,称病免归。元光五年(前130)再度应征贤良文学,因对策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相似文献   

7.
景秀 《金色年华》2005,(9):27-28
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胡适(1891—1962,名适,字适之),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缔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  相似文献   

8.
钱国宏 《当代老年》2010,(12):12-12
公元1031年,沈括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自幼勤奋好读,24岁踏上仕途,做过海州沭阳县(在今江苏省)主簿、东海(在今江苏省)、宁国(在今安徽省)、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等县县令。33岁考中进士,被任命做扬州司理参军,后被任命为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集贤院校理、延州知州等官职。  相似文献   

9.
古罗马的将军、政治家和独裁者朱里乌斯·恺撤(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前44年)被公认是一位改变希腊-罗马世界的历史进程的人物。许多传记作家写他时,都强调他作为一个伟人,什么都跟常人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周朝,每年要举行一次隆重的“乡饮酒礼”。目的是“正齿位,序人伦,敬老尊老,息事端,敦睦乡里。”  春秋战国时期,“凡七十岁以上老人免其一子赋役,八十岁以上老人免其二子赋役,九十岁以上者,全家免赋。”  汉代尊敬老人蔚然成风。汉文帝时期规定, 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由国家发给当年新精米 12担,醇酒 5升; 90岁以上老人,另加发丝绸 1匹、丝絮 3斤。所发米、丝等物品由县令检验,并责成县府县丞亲自送上门。朝廷还要派出大臣到各地巡察,如查出有违令者即予严惩。  西汉文景帝也规定,朝廷对 80岁以上的老人赐一根雕镂华…  相似文献   

11.
李演 《现代交际》2014,(9):84-84
贾谊是汉代最早将儒家思想系统化的人,他继承并继续往前发展了先秦的儒家民本思想。贾谊将各家思想的精华吸收并成就了他自己的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儒家思想的产生出发,浅谈贾谊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大臣,文学家。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他怀着满腔哀怨和愤怒,自投汩罗江(今湖南东北部)而死。  相似文献   

13.
弗兰克·帕金(Frank Parkin)是新韦伯主义分层思想的重要代表,他的贡献主要在理论方面,比如他十分清晰地阐述了韦伯主义的社会屏蔽思想。帕金比吉登斯的年龄要大些,他于1931年出生于英国。他和吉登斯一样都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从1958年至1961年,帕金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了三年本科,1966年获得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的1964~1965年,他曾在吉登斯读书的学校赫尔大学任助理讲师。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他到肯特大学(Kent University)社会学系教书,历任讲师、副教授(reader)、教授。  相似文献   

14.
邓缵先,是民初时期一位胸怀大志,以身许国的戍边英雄。他是广东紫金客家人。民国三年,他以46岁的“高龄”,被委派到新疆,在南疆(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接连担任叶城、乌苏、疏附等五县的知县,1933年在巴楚县长任上被分裂势力杀害,时年64岁。他就像一千年生长,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的胡杨。他牺牲了,在南疆倒下了,却又是永远耸立在高原上的顶天立地的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世界》2006,(24):31-31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入宫为宫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竞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远嫁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这便是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柏柳 《老人世界》2011,(3):34-35
赵充国(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西汉大将,陇西上邦(今甘肃天水)人。他不仅屡有战功,而且在事关国是问题上,敢于坚持真理,绝不人云亦云。关于他的西北“屯田”建言,就受到毛泽东的赞赏。1957年的一天,毛泽东同史学家周谷城谈话时说:“这个人(指赵充国)很能坚持真理。他主张在西北设屯军田,最初赞成者十之一二,反对者十之八九。他因坚持真理,后来得到胜利,赞成者十之八九,反对者十之一二。真理的贯彻,要有一个过程,但要坚持。……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杨柳 《金色年华》2010,(5):54-55
1982年,在河南省原信阳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当司机的张保银,回农村老凉收割小麦时,被警方作为实施强奸(未遂)的嫌疑对象拘留。后来,他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1989年1月,在监狱里服刑了6年零5个多月的张保银被假释回家,他由此踏上了漫漫申诉路。  相似文献   

18.
保罗·冯·兴登堡78岁时,当选为魏玛共和国(1919年至1933年期间统治德国的共和政体的历史名词)第二任总统。在他67岁时,因德国在“一战”中东线的战事吃紧,退伍已3年的兴登堡被重新召回,任命为东普鲁士集团军司令,负责与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一起率兵抗击俄军。  相似文献   

19.
国语 《老人世界》2008,(6):8-10
2007年12月11日晚,一位名叫赵德仁的老人在辽宁省武警总医院因肺癌经抢救无效,含笑离开了爱他、孝顺他的儿子一著名笑星赵本山。享年82岁。父亲时时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尽管已被医生告知无数遍,但一直守候在父亲病床前的赵本山看到父亲离去时,仍像个孩子似的痛哭失声,几欲昏厥。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岷县寺沟乡纸坊村六社车应堂家人口情况:车应堂,36岁;包彩春(妻子),36岁;车爱花(长女),13岁;车爱忠(长子),10岁。家事纪要:2002年农历九月二十,车应堂71岁的母亲杜徐贵出门讨饭,一个月后在白银市死于讨饭途上。车应堂到白银运尸回家。2002年农历八月,11岁的车爱花跟着村里人到新疆黄草湖摘棉花,农历十一月初回到家里,带回1200元钱。2003年农历七月、2004年农历八月,车爱花再去新疆摘棉花。2004年5月,车应堂拉转时被砸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