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待盛放     
杨晔 《伴侣(A版)》2015,(6):54-54
每次路过菜市场,我总会遇见这样一个卖菜人,三十多岁,瘫痪,坐在轮椅上,吆喝卖菜。
  最近我开始思考圆葱的花是什么样子,就是因为这个卖菜人。他的生意一直很不错,倒不是大家有意照顾他,因为他总是笑呵呵的,很阳光。  相似文献   

2.
吴玲 《老年世界》2011,(20):23-23
八旬老太靠卖菜过活走红。30年仅见国外儿子一面。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龄,85岁的周瑞英老奶奶却独自在马甸桥地下通道内卖菜。近日,这位在网络上走红的“果蔬奶奶”受到了不少关注,很多居民在下班时都会刻意路过给她捧个场。  相似文献   

3.
我对有关“小商小贩”的新闻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我和弟弟上大学时的学费,全是母亲摆摊卖菜挣来的。  相似文献   

4.
蒋光宇 《当代老年》2010,(11):31-32
在台湾台东市的“中央市场”有一位卖菜婆,今年61岁,叫陈树菊。从13岁起,她就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菜摊前卖菜,如今已有48载。  相似文献   

5.
我的朋友老王来到菜市场买菜。为了几斤菜,他和卖菜的小伙子争执起来,卖菜的小伙子是个愣头青,加之那天又喝点酒,就对老王说了许多极不中听的话,气得老王差点渊庄病发作。回家后老王仍是气愤难平,想想自己在单位大大小小是个领导,别人对自己都是毕恭毕敬,何曾受过这种窝囊气呀!于是在脑海中他反复播放着那令他感到万分屈辱的镜头,恨不得把那个不懂礼貌的家伙交给警察。从此老王总是提起那件小事就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6.
他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却在卖菜间隙挤出时间自学、写作,用了三年写出一部20万字的日记;他的家庭,居住在繁华都市最底层,却从来没有因为贫困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卖菜叔”一家的故事,以满满的正能量感动和鼓舞着每一个普通人。  相似文献   

7.
郭春敏 《老人世界》2013,(12):30-30
每当鲜嫩的韭菜上市时,看到站在路边卖韭菜的农村妇女,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上一把。不只是喜欢吃,而是韭菜对我而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中午择韭菜时,又想起了我小时候母亲卖菜的往事,  相似文献   

8.
无臂青年,爱心铸就完美人生管玉贤,曾维新在天府之国的四川省,有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美丽城市──自贡。在市区的灯杆坝菜市场,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位没有双臂的年轻人在这里买菜。时间一长,卖菜的农民逐渐跟他熟了起来,虽然叫不出他的名字,但每次卖菜给他,都习惯...  相似文献   

9.
10月29日,重庆市南岸区下浩正街开始热闹起来。卖菜的小贩和面馆老板、茶馆茶客议论:“那个金老太爷一天没露面了,该不会是躲起来了吧?”“大家都笑他是傻子,是我也要找个地方躲几天。”茶客中有人应道。  相似文献   

10.
同样是种地,有人只够养家糊口,可他却在地里种出了“黄金”。家住辽宁省辽中县的潘世昌老人,就是退休后通过种地卖菜,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赚取了百万财富。虽然,他种的是有机蔬菜,但是成功的关键却在于他独到的眼光以及经营理念,从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潘世昌都融合了“新潮”的现代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偶尔看到一句话:小成靠勤,中成靠智,大成靠德。仔细玩味,觉得颇有深意,因为其不但道出了人生成功的三种境界,更说明了达到这三种境界的先决条件。早起卖菜的小贩、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在车间工作的工人、讲台上挥汗如雨的教师,甚至是街上的三轮车夫,生活中的你我他都在为生活奔波,辛勤工作,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取生活所需,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笑     
正比喻"三十岁以上的男人就像蒲公英。""漂泊不定?""不。一阵风过来,说秃就秃了。"夫妻相老妈烫了一头长长的鬈发,效果不理想,既显老又显脸大。她去市场买菜,卖菜小伙喊她"胖婶",她气得当天就把头发剪短了。没想到,第二天去买菜时,卖菜小伙对老妈说:"胖叔,你跟昨天一个胖婶很有夫妻相!"该你追我了某人在精神病院实习,忽然一神经病患者手  相似文献   

13.
《中外书摘》2014,(12):69-69
现在住的小区楼下,有一个菜摊,卖菜的是夫妻俩,出摊的主要是丈夫。离他们两百米,小区进门直走的另一栋楼下,也有一个菜摊,盖了简易的屋子,蔬菜的种类似乎也要多一些,和楼下这家相比,也算是豪华。刚搬来时,因为所处的位置和看起来更“豪华”的摊位,我和老婆几乎都在那家豪华菜摊买菜,虽然偶尔会对卖菜人“爱买不买”的态度和总是夸大其词的广告不满,但并没有想过转到楼下这家来。  相似文献   

14.
买菜找乐     
林青 《老年世界》2010,(11):24-24
退休以后,生活的乐趣多多,要学会找乐,而买菜就成了我的一乐。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柴、米、油、盐、菜,家家离不开。这些年,全家老少的吃喝买菜就成了我的专利。清晨出门,带个小筐,去老年活动中心之前,先到菜市场转一转。远远就传来卖菜的吆喝声:顶花带刺的黄瓜,新摘的本地又甜又沙的西红柿……这吆喝声吸引着我走进菜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三合一”,当何如?姚涤新结识了一位王老头,他是郊区菜农,年近古稀。一天,风雨交加,他又进城来卖菜。我极同情,问:“今天也来了?”他不无伤感地说:“唉,我还在走‘牛运’哩,哪像你走‘狗运’了。’这“牛运”、“狗运”的俚语,说的是“人生三运”:小时候,...  相似文献   

16.
唐山地震那年,我以选调知青的身份在天津溏沽一家副食店卖菜.溏沽离唐山很近,所以地震带来的影响也相当大,30年后依然记忆如新.  相似文献   

17.
原以为卖烟比卖菜容易,可真正干起来才知道卖烟也不那么简单。卖烟人不仅要有识别假烟、假币的本事,还要时时提防被偷、被骗,更要和检查人员周旋  相似文献   

18.
自北京闹“非典”以来20多天里,笔者楼下小区的门口就日益热闹起来,操着各种口音的爷们、大嫂、小妞脚跟前的菜,绿生生地叫人,红扑扑地留客。虽然这热闹让进出的住户稍嫌麻烦,但“非典”时期,老百姓能在家门口买到便宜的菜,大家还是乐意。“非典”之前是不许随意摆摊卖菜的。有菜市固然好,买卖双方都喜欢,但市容就难看了,于是市容管理人员就只顾容不顾市了,三天两头奔袭。卖菜的爷们、大嫂、小妞也成精了,嘴里和顾客讨价还价,耳朵支楞着,一有风吹草动,卷起菜就跑。往往跑出几步,把菜往草丛中一丢,接着跑。他们期望着市容人员百密一疏,事后还能捡回自己的菜,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19.
夏珺,年龄是五十出头,人民日报资深记者。2009年8月28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发表了他的一篇报道。与他发表的许多重要报道比,这是篇小文章,篇幅不长,九百来字,事情也很小,写一位农民进城卖菜,但读起来很有味道。兹录于下:  相似文献   

20.
强江海  姚静 《老年人》2010,(2):12-13
2009年3月底,江苏省淮安市电视台连续5晚播出一则公益广告——一位中年男子提着一篮子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菜说:“这菜篮子干净,老百姓的餐桌才干净,愿天下所有吃行业的经营者都讲道德,讲良心,讲责任。”这个中年男子叫孙焕平,是淮安菜市场一位卖菜小贩,公益广告是他自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