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春节快来临的时候,也是生活中“福”字出现最多的时候,人们写“福”字,买“福”字,或接受亲朋好友送“福”字,张贴悬挂与“福”字有关的彩图和饰品。这个习俗能流传千百年,是因为“福”字的字义和传达的感觉特别美好,是人们一生追求的东西,谁不想自己有福气?谁不想享受幸福的一生呢?  相似文献   

2.
我收藏了一个“中华福瓶”,瓷质黄釉,瓶身是一个行书体的“福”字造型。以汉字的造型作酒瓶,是极为鲜见的。在我的“幽瓶屋”里仅此一个。瓶高16.5厘米,它是一个塑形精致的字体,有一种厚重的立体感。它不仅彰显出方块字独特造型艺术魅力,而且又是一个能装一斤白酒的器皿。它的外表完全是按汉字运笔规范来造型的,其中横竖、圆点、粗细适当,有着和谐匀称的美感。而笔画内部的各部位又完全镂空,笔画间衔接自然,那“福”字关键的一点又是活动的,即瓶盖。这不仅构建了“福”字的整体性,也突出了瓶的实用性,可谓是画龙点睛,实在是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北方,跃然大红纸上的那个“福”字,是烘托春节喜气洋洋气氛的一道风景线。去年春节,我们楼下搬来了一家新邻,主人是个离休干部,大家称他老陈。他的书画在远近有些名气,结交了不少文朋墨友。所以,尽管是卸任在家,门前仍是车水马龙。乔迁新居是人生大喜事。为了抒发自己的好心境,也为了欢迎来客,老陈就在家门上贴了一个自己写的大“福”字。正是这“福”字,留驻了不少来访者或过路人的脚步,赢来了声声赞叹。有说字写得浑厚、庄重、雄健,有说字点画间孕育的流贯之气脉、飞动之神韵,显现着生命的节奏和力的旋律,更有人说,…  相似文献   

4.
“老、美、福、寿”如是说──字形话源东方一我们使用的汉字,奇妙无比。它是我们祖先一项伟大的创造。早期的汉字字形,现在看起来十分有意思。充满着生活的情趣。新春佳节,我们不妨看看“老、美、福、寿”这几个字。(一)这是一个甲骨文的老字。《说文》:“老,从人...  相似文献   

5.
《老人世界》2011,(11):62-62
让你的苹果长出人情味有一年,市场预测表明,该年度的苹果将供大于求,这使众多的苹果种植户暗暗叫苦,他们似乎都已认定:他们必将蒙受损失!可就在大家为即将到来的那个损失长吁短叹时,聪明的A却想出了绝招!他想:如果在苹果表面印一个“祝福”的字样,即,只要能让苹果上出现表示喜庆与祝福的字样,如“喜”字“福”字,就能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6.
因学习成绩好而找不到工作,这却是一件怪事。然而,确有这样一位美国大学生,在大学成绩出类拔萃。毕业后,其优异学习成绩却成了应聘工作的障碍。福兮祸兮,因“福”得“祸”。后又因“祸”得“福”。  相似文献   

7.
关于福的辨析疾风人生何为福?“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被视为人生四大至乐,是福。关于“福”随手可拈出先贤圣哲仁人达士大堆名言警句感悟妙语……。此正应验了:千人千面,所悟不同。乞丐在富人的屋檐下,雨打破衣温,阴风透骨寒。对他来...  相似文献   

8.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已经形成一种“低生育文化”。“低生育文化”包括了政府主导的“独生子女文化”和草根自觉的“儿女双全文化”。理性的生育求的是“好”与“福”。儿女双全是为“好”,衣食无忧是为“福”。但过去那种“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基本上没有了市场,很多调查可以支持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9.
人说“妻好一半福”,我常说的是“老伴,让我幸福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10.
快活林     
王晓东 《老年人》2009,(7):48-48
还拆吗 某房地产开发商在几处要拆迁的房屋的墙壁上用红笔写上“拆”字,督促住户尽快搬迁。但第二天有人却在“拆”字前面加了个“不”字,变成了“不拆”。开发商见了十分气恼,叫人拿来笔,在“不”字上加了个“走之底”,变成了“还拆”。没过几天,开商又发现,有人在“还拆”的后边加了一个“吗”字,变成了“还拆吗”。开发商无奈,骂一通无名娘,走了。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1999,(4)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和南京市老年病医院开展了“南京市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7%的老人在“对当前生活的总体满意(幸福)程度”一项中选择了“很满意”,53%的老人选择“基本满意”。在回答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时,55%的老人认为自己“经常有自卑感”,55%的有“孤独感”,5%的有“抑郁感”,多达20%的老人认为自己“情绪不稳”。老人对健康和生活的观念颇为更新,如赞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不足2%,而赞成“身心俱健才是福”这一观念的高达58%,另有40%的老人认为“无病就是福”。对…  相似文献   

12.
中外古今的学者对“史”一字的解释颇多,形成了诸多流派。“史”字从手持,这基本无异议,其中讨论的关键往往集中于“史”一字“中”的解释。作者在对现今流行的几个主要观点流派就行简要评述,并综合各主流观点。提出作者的观点:“史”字应为“口”与“|”的结合,“口”意为君王的言行,“|”为“刀笔”之意,是手执笔记录君王言行。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世界》2006,(7):15-15
一位知名的成功人士,其人生座右铭是:“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这个座右铭,对大多数老同志很有借鉴意义。尤其是“享下等福.存上等心”更是老同志生存状态的朴素写真,也是老年夕阳人生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缘起缘落     
总想在不期的某一日会有一个你悠悠的走来,就在我的身边。我们一同去看雨后的天,雪后的地.在清新的世界里.在纯白的天地中.只作我二人。而这一切似又需要一个“缘”字。古语常说人要惜“福”.而我说人更要<昌“缘”。绿中之人常常看不清“缘””起“缘”落.常常以为会是一份永远。当正值盛年的父亲卧于病榻,日日虚弱下去时.我隐隐觉得,我们父女相处的这份“缘”似乎就要尽了。悄然地我问父亲还有什么嘱托于我,父亲视我却不语,只淡淡地笑了笑.当父亲辞世而去.伤悲之后我了请到,临铃还用何嘱托?在以往这二十几年的“缘”中时…  相似文献   

15.
土味人生     
与一位老友闲聊,他说常喜欢用两个字概括某些熟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例如“正直”“实在”“利索”“窝囊”等等。我对这种画龙点睛般的说法颇感兴趣,就十分认真地指着自己说:“那送我两字如何?”老友稍有迟疑,似有所思,我未等回答就自我解嘲地认了“土气”二字。  相似文献   

16.
“米”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质,先民对“米”字的认识有其独特的地方。《说文?米部》共收入36字,重文7字,新附2字。本文对《说文?米部》从“米”的字形结构和字义解释两方面对36字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着重从字义方面梳理类别,从先民对“米”的认识、加工利用及与“米”有关的文化现象等几类情况中挑出一些字进行初步探讨。希望以此能加深对“米”的认识,同时对《说文?米部》的体系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邓芸 《现代交际》2011,(7):60-60
本文以“旋”字为基础,分析“旋”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探索“旋”字的意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忠范 《老年世界》2008,(24):25-25
每到春节,我故乡的小村石牛堡,家家户户和公共场所都贴春联,特别是那些大红的‘福’字分外夺目耀眼,迎面扑来欢悦而浓烈的节日喜气。  相似文献   

19.
商鞅的贡献     
1912年6月,毛泽东在湖南省高等中学读书时.曾针对当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政治混乱、法令不彰的状况,写了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文中说:“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此时,毛泽东虽还没有树立唯物史观,但他把商鞅誉为“首屈一指”的“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却是深刻的、有见地的。就是在今天,仍对我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很吉祥、很尊贵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孽”者,灾殃之谓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