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外来务工人员像潮水般涌入城市的时候,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的孩子。这些孩子亦成为一个特殊的迁徙群体,父母哪里有工打,哪里有生意做,他们就会跟随到哪里。而城市能否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相似文献   

2.
很多父母感慨为孩子的成长用尽了心思,孩子虽然聪明健壮,性格却往往不很健康,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骆潇 《职业》2008,(3):10-11
20岁,我的职业方向在哪里?30岁,我的职业空间在哪里?40岁,我的职业激情在哪里?……在《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进行的《职场女性20’30’40’》调查中,大多数女性都认为年龄对她们职业发展的影响远远大于男性,更有不少人谈年龄而色变。但如同四季风景各有动人之处,在戴洁女士的职业规划理念中,  相似文献   

4.
赵熙 《当代老年》2008,(1):27-27
世界上最需要我们感恩的人,应该是我们的父母。现在年轻的你,是你当年的父母,现在衰老的父母,是多年以后的你。你孝敬了你的父母其实就是在孝敬自己。  相似文献   

5.
希望像落雪     
有时,生活需要超出你能容忍的耐心。 我丈夫安德鲁40岁那年,我35岁,到了较高的生育年龄。他父母明显地为我们感到担忧。 我和安德鲁已经“试”了3年,受尽了排卵预测器和精子分析的羞辱。我们的感情生活每月都在窃喜和失望之间起起伏伏。可我们还是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相似文献   

6.
我们习惯于少年时代父母牵手学步的温暖,却忽略了年迈的父母,需要得到扶一把的关照。 我们习惯于食用父母制作的可口饭菜,却忽略了自己亲自下厨去尝试烹调菜肴,供父母一顿晚餐。  相似文献   

7.
正儿子都小学二年级了,但从来没问过我类似"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我也觉得他没什么性好奇。咨询其他家长,无论男孩女孩都会关心这类话题。儿子这种情况正常吗?需要家长主动引导吗?通常来说,如果父母从不主动和孩子探讨他"从哪里来"、遇到与之相关的场景(比如电视里男女亲热、女人生孩子等画面)就回避的话,孩子当然不会表现出什么性好奇。因为父母给他的信息就是:这个问题敏感、晦气甚至羞耻,所以他认定不能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对此类问题的关心。但是,就此断定他根本不关心自己"从哪里来"未免太过武断。现在孩子普遍早熟,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很多。  相似文献   

8.
林颖 《老年世界》2008,(23):23-24
接受父母变老的现实 面对父母的衰老,我们通常不情愿接受这个现实,不希望那个曾经依靠的对象变成了需要依靠我们的人。但是,当父母的衰老来临时,我们和他们的角色正在不知不觉中转换。“老了就变得跟小孩一样了”。我们变成了爸妈的“爸妈”,他们变成了我们的“老小孩”。特别是当父母年老力衰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过度介入老人的生活,接管了老人的决定权。这时,尤其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  相似文献   

9.
陈宏宇 《老年世界》2014,(19):27-27
我下岗了,不敢和妻子说,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我们和父母一起住在只有40平方米的小屋里,父母年老多病,妻也有很严重的风湿,儿子正在上高三。我还是每天按时上班,坐同一班公车,只是不再是四站地,而是两站地,也由原来的坐办公室变成了到建筑队当小工。这是一件苦差,就是对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是一件很吃力的活,更何况是已经四十多岁的我。  相似文献   

10.
拯救网瘾孩子的关键在哪里?从2005年到今年的今天--我们网瘾门诊部救助成功的十几个孩子看,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生活目的性和其控制自己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外,关键的关键,是家长,也就是孩子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程度.一般讲,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比较亲密,比较了解,而且是亲生骨肉,能够以爱心、真心、耐心帮孩子,启发孩子,让孩子从网瘾陷阱中回归到正常.事实证明,只要做到了这"三心",加之方法对头,坚持到底,绝大部分网瘾孩子是能挽救过来的;哪怕这中间有反复,最终总能将孩子引入健康之路.我们门诊部就遇到这么一个由父母从外省带来的、在高中一年级读书的网瘾孩子,经过我们的心理治疗,加上我们告诉其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帮到孩子的心里去.这样,孩子在我们这儿基本转变后,与其父母回去,不久,就恢复了正常,好好读书上学了.现在,将父母与孩子相处需要注意的10个方面写在下面,供有网瘾孩子的父母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阿红 《现代妇女》2010,(11):8-9
从小到大,父母记得我们的每一次进步,他们从来不会为我们的失败感到丢脸,而我们却总是嫌弃着父母的种种不好。其实做父母的不图我们回报,只希望我们过得好。  相似文献   

12.
儿子3个月大时,我和妻子就去广州打工,把他留给老人照顾。经过16年艰苦打拼后,我们在广州开了饭馆,买了车子和房子,终于具备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条件了,但儿子却不来广州。我和妻子痛下决心,卖掉广州的房子回老家陪他,儿子却说:"和你们一起,在哪里都不幸福。"一直让他当留守孩子,我们深感抱歉,但说到底,也是为了他啊!都16岁了,怎么这么不理解父母呢?为什么总是要强调让孩子理解父母呢?你们是否尝试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  相似文献   

13.
昆荣 《老年世界》2008,(24):12-13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父母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良习惯。面对父母的不良习惯,我们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做了父母的人,迟早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回想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没什么教育理论,没什么专家讲座,没什么育儿杂志,我们的父母甚至没时间管教我们、陪伴我们,但是,我们依然在相对简单很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自如。如今,  相似文献   

15.
学松  大林 《老人世界》2011,(5):16-18
养子患了尿毒症,急需换肾。历尽艰辛,养父母找到了儿子的生父母。生父母当即表态:捐肾救儿子,我们义不容辞!养父母说:我们卖房出钱,承担手术费用!生父母与养父母为救儿子开始了一场生命接力。  相似文献   

16.
杨格 《公关世界》2009,(1):63-63
弟弟的孩子今年上了学前班,为了让孩子上重点小学,弟弟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重新购置了新房,于是,便从父母那里搬了出去。偌大的三室两厅只剩下了父母两个人,习惯了每天家里热热闹闹的父母,突然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寂,于是,父母便坚持要我们搬过去住。  相似文献   

17.
我成了大龄未婚青年,工作上没什么起色,生活上还和父母共居一室,有谁知道我对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的渴望,秦淮河畔的高楼灯火辉煌,哪里有一盏灯是为我点亮的,哪里有一个人是属于我的。  相似文献   

18.
正古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偏心总是有的,要么重男轻女,要么更爱小的。特别当父母更偏爱的那个还是"啃老族"时,家庭矛盾一触即发。一个小姐姐在网上吐槽她哥哥:"都三十几岁的大男人了,成天吃父母的,一毛钱也没给父母花过,还把老爸的工伤抚恤金挥霍完了。"她的这个哥哥总以做生意为名,经常管父母要钱,每次都说"这次一定赚",但从没看见他赚在哪里,连欠的高利贷也找父母还……小姐姐觉得父母特  相似文献   

19.
在基因时代,人们自然不会忘记在生命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这一发现对人类了解自身,了解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的这些基本质问题的重大意义。眼下,一些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的私人手稿和信件再次揭示了科学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细节。它至少会使我们对科学研究和发现有更为深刻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郭文文  曾子 《女性大世界》2005,(9):i0006-i0011
曾经我们喜欢忍受一切,女人是被赋予传统美德的牺牲、忍耐等精神的,那时候我们看不到爱情的底线在哪里?我们从小被教导要顺从男人,因为顺从是美德。但时代不一样了,我们开始自立、坚强,我们学会了保护自己,并且给自己设置了爱情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