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红利”通常是指人口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低人口负担比的利好人口年龄结构,有助于经济投资和经济发展。换言之,人口红利被等同于人口机会窗口。  相似文献   

2.
我国面临老龄化挑战,预测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从2010年的68.3%下降到2015年的66.O%,总供养比上升到51.6%,超过人口统计学界定的“人13红利”50%的标准,“人口红利”之窗关闭。  相似文献   

3.
最近,媒体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新闻很抢人们的眼球。一是”‘人口红利’的消失”,一是“移民人口的增多”。于是乎有人惊呼我国“世界工厂”将是“风光不再”;相反地,国人中的精英和30年改革中富起来的有钱人纷纷移民欧美等发达国家,这无异又给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4.
1987年青岛市已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20年间老年人口由10%上升为16%;而未来20年青岛将进入快速增长期,由16%猛增到35%,高峰达到38%以上。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人口红利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形势十分严峻。作为老龄工作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针对此前学界关于“通过延长退休期应对人口红利结束”的建议,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巡视员周南做客中国网络电视台时表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将探索弹性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6.
贾晋  高远卓 《城市》2022,(1):26-37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需要引入新的人口红利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笔者基于开放型人口红利概念和2005年—2016年我国部分省份数据,探究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型人口红利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对传统人口红利消失提供新思路,以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欠发达地区更好...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人口红利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银洁 《职业》2011,(3):90-91
本文浅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人口红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蔡昉 《公关世界》2016,(11):57-59
“对于保持经济增长来说,户籍制度改革或者说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是一个一石三鸟的改革措施,可以带来非常及时的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9.
陈勇鸣 《科学发展》2011,(10):99-105
从“六普”数据看,上海人口状况与全国有较大不同,全国人口增速减缓,上海人口增长加快;全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上海常住人1:2的老龄化下降,户籍老龄化上升;上海“少子化”比全国更突出;上海比全国获得更多的人口红利;全国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上海人口向城郊结合部和郊区流动;上海劳动人1:7高峰年龄段提前全国5—10年,一方面给上海带来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使上海比全国更早进入退休高峰期,社会保障面临更大压力。大量外来劳动力进入上海,给上海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带来契机。扩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加快老龄事业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0.
林文 《城市》2007,(7):55-57
"人口红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从而形成较高的资本积累."人口红利"变化对住宅真实需求影响巨大.万科首席研究员谭华杰说过,看懂人口就看懂了房地产.要看懂人口最关键的是看懂"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1.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在全球发布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称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日。 在“世界70亿人口日”到来之际,石家庄市第三十六中学特邀今年84岁高龄的陈天民老人到校作纪念“世界70亿冬口日”专题“人口教育”报告会。  相似文献   

12.
《老年世界》2007,(4):34-34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寒冰在《环球时报》撰文说.在中国,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看法,那就是人口多是各类事业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人口”总是与令人头痛的“问题”相连.“错要养活世界1/4人口”也时常出现在各类研究成果和媒体上。其实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人口问题的症结主要不在数量大上面,除了要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总数过快增长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门结构问题,比如,人口的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就业问题、人口的综合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世博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人口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博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总量、素质和结构及空间分布等将有重要变化。新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人口总量将出现快速增长期;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将出现“一核九带”的人口增长格局;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将转到郊区,人口郊区化加速;老年人口异地养老将有实质性推进;人口素质提升和开放共赢理念形成。同时,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人口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向东  吴瑞君 《科学发展》2013,(3):58-71,26
上海常住人口密度呈“四级阶梯下降”态势,中心城区人口向周边区域扩散,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不同年龄结构人口居住空间出现分化,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外来常住人口呈现“市少郊多”和“西高东低”格局,境外人口空间集聚明显。上海人口空间移动,对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应根据上海人口空间移动和不同类型人群需求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平衡发展、均等服务、持续发展、高效利用”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对公共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规划,促进人口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的中国处于人口问题的聚集期和凸显期,更是人口发展的关键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密切相关。现阶段,社会管理框架中人口管理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在社会管理框架中突出人口管理的创新”这一重大的现实主题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历史选择,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在社会管理框架中客观认识人口管理的创新,确定现阶段其内涵、任务、特点和作用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王超 《城市》2013,(8):55-58
一、我国老龄化特点及其特殊性人口老龄化是自然规律和社会现实,随着我国人口从1949年的5.4亿突增到2013年的14.7亿,人口从数量到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建国初期,人口和经济处于起步阶段,以年轻人为主,人口红利巨大;从1998年开始,我国逐步且迅速进入老龄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老龄化加速,高龄化显著 作为全国第一个老龄化城市,上海自1979年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老”龄。老龄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口结构近年来表现出加速老化的特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逐年递增,且增速加快。“十五”期间,上海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平均增加近5万人,而在“十一五”初期的2006和2007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平均增加量就已超过10万人。  相似文献   

18.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50亿。为了促进各国政府和人民注意并解决人口问题,联合国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56次会议的建议,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同时决定:从1990年开始,每年的7月11日全世界举行“世界人口日”纪念活动,并确立不同的纪念主题。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人口日,主题为“人口、发展与环境”。  相似文献   

19.
台湾有个云林县,地处宝岛中南部。平时台湾人口中的“云林”两个字,指的一定是地名。然而,在2008年10月末到11月上甸的一段时间里,“云林”两字出现在媒体和众人口中时,首先指的一定是个人名。此人以前从未到过台湾,却多年里同台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今,他的脚印落在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台湾人都明白,这脚印绝不仅仅属于他个人。  相似文献   

20.
一,科学预计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和挑战的严峻性 一是从长远看,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根本态势是重度人口老龄化平台期和重度人口高龄化平台期。过去,我们往往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目标理解为“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这种观点没有科学依据。2007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表明,从现在到2051年,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并达到高峰,总量从现在1.53亿增长到4.3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从现在的11.6%猛增到3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