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志卫 《社区》2012,(7):47-47
贺年卡也称“拜年帖”,是春节和元旦投递送人的一种名片。通常新春期间.人们喜欢互赠贺年卡,以联络情感,增进友谊,恭贺新禧。旧时元旦,拜年人多,来不及会晤,常留下一名片。后来成为风俗,特制带吉祥字样的红贴,互相投送。  相似文献   

2.
《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亲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刺,即名刺。投刺,即送张名片,代替本人登门拜过年了,说明我国的贺年卡是由名片演变而来的。中国最早的名片叫"谒",起源于先秦。后来,出现一种比谒小得多的名片,即为刺。刺在汉魏时,都是用竹木削制而成。唐代开始,用红笺制成名纸,也即名片。名片的起源虽然很早,但用名片作贺岁之用,相对比较晚。  相似文献   

3.
贺年卡是互祝新年的卡片。在贺年卡的发明过程中,曾有过一些趣事。英国算是最早出现贺年卡的国家之一,1843年伦敦的约翰·考尔科夫·霍斯利,受维多利亚女王委托,设计了贺年卡的图案,上面画着一家人在新年大团圆的情景,下方印着“祝您新年快乐!”字样,并留有签名的空白处。这就是第一张完整的贺年卡。19世纪70年代,贺年卡传到美国,并在外交事务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早在明朝大顺年间就有了贺年卡。是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写姓名和地址的卡片,新年时朋友间相互赠送。民国初年由于受西方影响,公历元旦开…  相似文献   

4.
召南子先生:十二月二日贺年卡元旦之前已由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友人转来,当时曾寄奉一短简致谢,想已收阅。尊贺年卡附笔之书,经我老友外交界韩公托人译出,一月七日得读译文,连读两遍,深有所感,且获启迪非浅。想阁下是南朝鲜的汉学家,且有过人的胆识。关于贵朝鲜民族与我上古民族的渊源,颇费思考,以致迟迟作复,到今天又约两周之久了。现在且作简略之答,以解远隔渤海而相望之遥思!  相似文献   

5.
男孩和女孩彼此爱慕了很久,可是谁都没有向谁说。他们高中毕业考入南方北方两所不同的大学后,开始写信联系。忘了是谁先写给谁的了,好像是大一的元旦时差不多同时收到对方寄来的贺年卡后开始写信的。写了三年多,他们都快大学毕业了。  相似文献   

6.
初次见面,递上一张名片,你的职务信息便可一目了然,由此对方对你形成初步印象,为近一步交往打下基础。不可否认,“名片”对于初次相识的职场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纽带作用。实际上,不仅是这张小小的卡片,掌握一些心理效应,也能起到类似“名片”的效果。“心理名片”将帮助你打开局面,使自己在初次职场交流中更具魅力和影响力。那么,如何用好“心理名片”呢?  相似文献   

7.
铜锣饼 《新少年》2013,(Z2):76-77
很多人的名片都是大同小异的,不是横的就是竖的,不是白的就是黄的。如果谁的名片够有创意,准保会在一摞儿卡片中脱颖而出。来看看什么样的名片会让人一眼就忘不了呢?看了这些创意后,你是不是也想发挥想象,给自己未来的职业先设计张别出心裁的名片呢?  相似文献   

8.
澳门虽然长期受葡萄牙的统治,但中华民族文化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到处可见浓郁的中国风情。 澳门居民非常重视传统节日,特别是农历新年。居民吃过了“团年饭”,大都喜欢去逛花市。年三十晚,一家大小团聚共叙天伦之乐,家家户户燃起炮竹。除夕这天,由凌晨开始,虔诚的人便到寺庙去参神,祈祷菩萨保佑。年初一早上,人们大清早就起床,换上新衣鞋袜,外出到处拜年,连土生葡人也学会了这一套,到亲友家里拜年去了。  相似文献   

9.
正"元"有开始之意,"旦"指明天的意思,"元旦"放在一起,有辞旧迎新之意。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1月1日作为元旦,可是不同国家庆祝元旦的方式有很大差别,那么,外国如何过元旦的呢?法国:法国人阖家团聚,围桌畅饮香槟酒,按照传统,这一夜每个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来年有  相似文献   

10.
拜年的礼仪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惯,不仅是欢度佳节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互相交往、联络感情表达心愿的一种手段,更是欢庆愉悦心情的一种表示。拜年,一般稍备些礼物,表示一种尊重与贺意。近年来,人们对赠送鲜花更有浓厚的兴趣,花卉成为馈赠亲友的高尚礼品。 拜年,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1.
不知不觉间,墙上的日历已翻到了最后一页,一年的时光又过去了.往年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总会莫名其妙地升起一股惆怅,感叹岁月的流逝,感叹人生脚步的匆匆.而今年的心情截然不同,却有一股莫名的冲动,盼望着新年的到来,盼望着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就在这种期盼中,那些满载着千般关爱、万般祝福的贺年卡片也不期而至.而每每元旦春节期间,我都会或多或少收到一张张小小的贺年卡片.那些贺年卡片虽然薄如蝉翼轻似羽,却重如黄金沉似铁.看似很小很普通的卡片,却连接着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关切与祝愿.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8,(24)
如今,短信日渐成为拜年的首选方式。每一个除夕之夜,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都被亲朋好友们热情的拜年短信"挤爆"。拜年短信的数量逐年上涨,其优势在于,跟传统的上门拜年和几年前流行的电话拜年相比,短信拜年不仅操作简便、成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名片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媒介,它对于联系感情、加强友谊交流有重要作用.现代很多人认为名片是由西方传来中国,但实际上,名片在中国古已有之,如果把名片称为中国古老历史的国粹,也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4.
少女日记     
年年春节,年年拜年。今天我又开始了拜年,第一站是外婆家。其实,准确地来说,我是跟着父母去拜年。虽说,现在拜年的方式越来越多,一个电话,一条信息,都可以帮你轻松解决。但是,传统的礼节还是不能废弃,在我们家看来,上门给长辈拜年更能体现一个家庭的温情和对长辈的尊敬。  相似文献   

15.
雪后     
今天是元旦。元旦的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雪,这是2006年冬天里的第二场雪,也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场雪。  相似文献   

16.
大拜年     
我的家乡豫北农村,盛行大年初一起五更大拜年的习俗。所谓大拜年,就是不分男女老少跑遍全村实打实地磕头。先是各自在家给自家老人磕头,这一磕,晚辈尽了孝道,长辈也体味到了子孝媳贤,说不完道不尽的骨肉亲情皆包融在这一磕之中。接着是给本家本院的磕头,再接下去,便轮到了街坊邻居了。拜年的人,进门啥也不说,低头便拜:“大奶奶,给您老人家拜年啦!”如果是在大街上碰见该磕头的人,就干脆在他跟前就地一趴:“二大爷,我给您磕这儿吧!”磕头者,满面春风;被磕者,心花怒放。在外谋事的,在外居官的,回乡省亲,照磕不误,一来表示请安和祝福,二来表示尊重和崇拜。  相似文献   

17.
名片絮语     
退休后,一次清理旧书时,顺便把好几大本“名片”也重新梳理了一下。浏览着一张张“身份证”,一副副熟悉的面孔也浮现在我的眼前。二十多年来,世事变幻,名片上的人都带着自己的一段兴衰沉浮的经历,向我一步步走来……这是一张很考究的名片,五六个国家级的名誉头衔下面,印着他烫金的大名。据说在他炙手可热时,每逢出门总是前呼后拥。可惜,这位昔日被奉为神明的“贤达”,现已身陷囹  相似文献   

18.
中外在名片的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翻译名片时就需要遵循目的论的原则,采用定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出外国人看得懂中国人也能接受的名片,才能不影响到名片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职场上,人与人初次见面都会互递名片,这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彼此加深印象较为便捷的方式。可别小看这小小的名片,有时可以起到出乎意料的大作用。杜萍的"名片"有些不同,却同样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沟通。杜萍,2006年毕业于上海市宝山职业技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3,(5):30-31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见过名片吧?一张小小的、薄薄的纸片上面写着某个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让第一次接触的人能对名片的主人有所了解,这就是名片。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小动物吧?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呢?是凶猛的大狮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