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Taylor(2002)提出,语义组合原则不能有效解决语义识解问题,提出语言的组合是“部分组合”,与“严格组合”相对立。本文通过分析发现,Taylor对组合原则的分类不具有科学意义,他对组合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论证过程中也存在逻辑错位。因此,其依据例证“the football under the table”所得出的结论对组合原则不构成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组合原则及语言的分析性予以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模糊语义的概述和定义;采用了黎千驹(2007)的关于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的分类,说明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及边界模糊性和中心明晰性,相对性和可塑性和双重性;并且阐述词的模糊性与概括性,歧义性与多义性的区别.从模糊语义的角度,分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原则,并得出三种翻译策略,及模糊对等翻译,模糊语言转换成精确语言与精确语言转换成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3.
Fauconnier和Tunrner所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实际上是对Fauconnier所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该理论的四空间网络模式和三个运营模式"组合-完善-扩展"模拟了读者语言解读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活动以及动态推理过程,对很多语言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拟从Fauconnier和Turner创建的概念合成理论出发,通过具体的语料分析来研究公益广告中人脑的在线语义构建过程,从而揭示广告创意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以认知--功能理论为依据,对SVO结构实施语义分析,从"形式--意义对"和"形式--功能对"的视角探讨SVO的语义角色和语义功能,阐明该结构的翻译原则与方法,以期对语言理解和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把生成论和认知论的观点在更高层次进行综合,力求在语义论领域构筑对生成统语论、音韵论等语言形式的普遍科学的说明理论,是日本认知语言学界著名权威学者中右实在20世纪末期提出的"认知语义学的原理--阶层语义论"."阶层语义论"提倡语义构造的自律性,其独特的着眼点在于:句子的语义由其独自语义要素的阶层配列型组成.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及演绎论证可得出两个结论:句子的语义形成有一定不变的骨架构造;此骨架构造是独立于统语构造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是研究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交际的双方如何根据特定的语境来恰当地表达与准确地理解话语意义及其基本原则的科学。本文从语境与语义的模糊性、指示词与语义的模糊性、会话含义与语义的模糊性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语用学与语义模糊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从"积木"的定义入手,阐述"积木"理论的九种语义结构,分析其语义功能,并据此探讨"积木"块的应用,提出动态翻译和静态翻译两种方法在英译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应用"积木"块的三原则,即"积木"的语义与汉语一样是语义的逻辑组合,积木只有进入句子才能展示具体功能,英汉互译中要多应用"积木"块来代替句子,使译文语言民族化。  相似文献   

8.
语义学与语言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语言风格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个人看法,认为风格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它正在召唤着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理论思想,新的研究方法的注入.本文试以语义阐释为方法论总原则,讨论了三个问题,包括风格的语义阐释、语义结构对风格意义的制约,语义系统与风格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得(děi)"与副词或副词性结构组合时,体现了明显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主要是受"得"的语义特点制约。语义一致原则是"得"与副词组合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得"的宾语特点和语言象似性原则、命题内外成分的区别等也对这种不对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篇章中的非现实标记以语义和谐为原则,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标记词语以组合形式出现。共同承载篇章的非现实性,以满足局部或整体语义一致的要求。通过对非现实标记组合成因的分析,在非现实标记语义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组合规律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从修辞学的角度阐释了偏离语义和谐的用例,进一步明确了篇章中非现实标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明喻组合,语义桥X提取N1的语义特征映射在N2上.借喻组合取本体事件S'1和喻体事件S'2中的名词进入透视域,采用语义复构形式.依凭"Φ像N2",用相似事物N2替代难以言说的空符号Φ进入"N1的Φ",是语言求简的有效手段;这种形象替代不改变"N1的Φ"的领属关系,不构成"正偏式";有时,借喻组合体现了两层不同"目的物与参照物"的组配关系.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中对词的内涵意义的理解不仅影响源语语义信息的忠实表达,而且也影响着源语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寻求词义在具体语境下的对应是再现原文精神的关键.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语义不完全对应,甚至缺乏对应的现象,因此译者必须抓住词的表层语义所传递的深层含义,寻求意义上的动态对等.尤金·奈达提出的"动态/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互相"这个词基本意义的基础上,从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两个方面探讨了"互相"类副词之前所联系的主体及其后所联系的谓词性词语的特征及其语义组合限制.  相似文献   

14.
语义语用模糊及其理论解释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语言模糊理论作了界定,然后在英国语言学家坎培森的语义模糊理论和语义场理论为基础,从语义学的角度对语义模糊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语用学理论出发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推导出模糊语言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惯用语是口语中表达整体意思的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的语言当中,以简短的形式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汉语惯用语系统进行分析并对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处理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印欧语形式语法的组织原则是上、下位概念之间的判断与推理,其反映的是语言结构的聚合性关系;汉语语义语法建构的基础是以转喻和隐喻为手段,实现相关概念之间语义要素的抽象与组合,其体现的是语言结构的组合性关系.形式语法是显性的、标记的;语义语法是隐性的、语义的.与形式语法相比,语义语法更贴近于人们的思维和认知,在语义语法研究的过程中,思维和文化的因素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7.
语义悖谬性结构,是汉语表达的传统,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比喻等修辞的思维模式。语义悖谬是词语组合所形成的语义关系与人的知识系统的悖谬,是一种能动的、反映语言智慧的言语结构,而非表达的错误。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存在着语义学机理。本文着重阐释此类结构的语义学机理和认知尺度、以及在汉语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对由"一"构成的词语或结构,发现其中存在符合认知规律的语义解释与关联,通过对"一"的语义进行不同的分类,探讨其认知规律,最后呈现出"一"的语义图示。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语法语义研究新探索》基于"认知-表达"假设,提出了"语义和谐律"理论,构建了句法层面的意义和谐系统。本文进一步论证成员服从系统是语义和谐的原则之一,并探讨语义和谐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于政治演说辞的翻译原则,曾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过探讨,但这些探讨大都局限于文体方面的考量.本文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出发,以<奥巴马胜选演说辞>为例,从语言功能、信息量和文体风格三个角度提出了政治演讲辞中合理应用纽马克理论的三条原则,并强调了它们之间的互动与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