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 毛主席同志虽然没有专门、系统地阐述人口问题的著作,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解决我国实际存在的人口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注意,在他的有关著作和讲话中,多次阐述过人口问题。毛主席同志的人口思想也是十分丰富和精辟的,是毛主席同志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完整、准确地领会,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并在指导实践中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仅就毛泽东人口思想中的四个方面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问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中国的人口问题也不单纯是数量问题。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是相互涵盖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人口问题不全是人口因素造成的,因此,解决人口问题也不能仅从人口因素入手。人口控制不能单纯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改善人的福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人口问题属于国家级问题,必须由国家出面,用“看得见的手”去解决。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将成为现阶段中国计划生育的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1986年下半年,我们对山东省的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和牟平县的城镇迁入人口进行了抽样调查。1986年,济南市市辖区人口为142万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属特大城市;烟台市市辖区71万人,非农业人口35万,属中等城市;威海市22万人,非农业人口7万人,属小城市;宁海镇6万人,属较大的县城镇。其中,济南市为省政府所在地,烟台市、威海市、宁海镇属沿海城镇。这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4城镇户抽样比分别为济南1.46‰、烟台2.2‰、威海4.7‰、宁海镇12‰,有效问卷1392份,调查到的户人口数为5,339人,其中迁入人口为1,858人。调查时限为1949年建国至调查时点。我们根据此次调查的机器汇总数据及4城镇背景调查材料,就城镇迁入人口的数量、迁入时间分布、迁入前居住地分布、结构,迁入原因以及迁入前后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现将研究中得到的几点启示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在近十亿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解放三十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了民族经济和文化,改善了生活,增加了人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建设和保卫边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今后,少数民族人口应当怎样发展,是关系到祖国的富强和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大问题。现就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状况及其趋势,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活方式对生育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人的思想、意愿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生活方式的影响。生活方式不同,会导致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不同。对于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比如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人,由于受城乡不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经济、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也会有很  相似文献   

6.
李斌主任在国家人口计生委直属机关第七次党代会上指出,要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结合实际,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何为战略机遇期?面对战略机遇期,我们该怎么办?我结合学习领会李斌主任讲话精神,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结合GIS,以2003-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呈连续单一方向逐步向乌鲁木齐市移动.人口重心的迁移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生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对生育选择的影响生育目的反映了人们的生育动机和生育期望需求,构成生育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选择,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因此,这是深层次的基础性的生育文化现象。生育观是生育文化的核心内容,而生育目的则是生育观、价值观在"生"和"育"两个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它制约着与生育相关的各个环节文化现象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就生育文化系统内部来说,生育目的在生育观中又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我们将生育目的界定为:人类为了繁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农村人口因婚姻向心迁移的问题,近几年比较突出,人数逐年增加。在农村人口迁移变动的诸因素中,婚姻迁移占很大比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郊区人口向心迁移流动的状况。这个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另一方面,又对不同地区农村人口的总量、增长速度、分布状况、男女性别比、出生率等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我们调查了北京郊区一些公社的婚姻迁移情况,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女性婚姻迁移人口的成因及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批中国西南地区的农村女性青年远嫁到东部较富裕的地区。这不仅打破了迁出地、迁入地的性别比平衡,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成因与影响初步探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迅速地发展,中国经济逐渐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迅速汇集成一股汹涌的浪潮。同时,这一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也给他们自身的生育行为带来了重大影响。现实需要理论及实际部门探究这一崭新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生育效应。所论及的农村人口流动,是指不变更户籍,  相似文献   

12.
生育文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发展在转变人们生育行为和降低生育率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有时候当具体到某一时间或某一地点时,这两者间的关系会不十分明显。于是,学者们就想到了在经济之外的诸如生育文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场合下,生育文化和社会经济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王军 《人口学刊》2015,(2):26-33
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出生人口规模的影响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的原始数据,基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的视角,研究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出生人口规模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20112013年的重复测量,中国目前意愿生育水平在1.86左右;育龄人群现行生育政策条件下的终身生育水平为1.59,生育政策完全放开后的终身生育水平也仅为1.68,都显著低于意愿生育水平;基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即使生育政策完全放开,中国20142013年的重复测量,中国目前意愿生育水平在1.86左右;育龄人群现行生育政策条件下的终身生育水平为1.59,生育政策完全放开后的终身生育水平也仅为1.68,都显著低于意愿生育水平;基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即使生育政策完全放开,中国20142020年每年多出生人口规模也不超过324万。  相似文献   

15.
生育指标与人口年龄构成有关。作生育指标的动态分析或者比较不同地方的生育指标时要考虑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一、人口年龄结构对出生率的影响 出生率说明人口出生水平,结合死亡率可分析人口自然变动情况,但用出生率说明生育水平时要考虑年龄结构的影响。出生率=育龄妇女(普通)生育率×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出生率受普通生育率和育龄妇女比例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用出生率分析生育水平时要考虑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以上海市卢湾区资料为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例1960年最低(21.37%),1980年高达29.76%。用1951年人口构成算得的1960年校正出生率为28.63‰,比1960年实际出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生育健康及其对人口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健康(reproductivehealth)正日益受到国内外人口学界的重视。本文概述了将于1994年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ICPD)对生育健康问题的关注,简要回顾了生育健康概念的沿革及国内外人口学涉及生育健康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初步探讨了生育健康对人口学研究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1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对生育健康的关注1991-03开始着手准备的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将于1994-09-05~13在埃及的首都开罗召开。大会将总结自1974年联合国提出“世界人口行动计划”以来全球的人口、环境与发展状况,制定今后20年全世界人口与发展的跨世纪新计…  相似文献   

17.
论家庭变迁与人口的生育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家庭变迁与人口生育行为的变化呈动态关系和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家庭规模与结构、家庭关系、家庭经济生产功能、家庭生活方式和养老保障功能等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人口的生育行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及政策的制定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审视家庭与人口生育的关系,考察家庭变迁与人口的生育行为,分析和确定家庭因素对人口生育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育行为是一种具有较强外部性的行为。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劳动就业等制度安排,使家庭生育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强烈扭曲,客观上成为多生多育行为的制度激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破解了生育行为外部性内在化的难题,从制度层面上约束了人们多生多育的意愿,是实现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一致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农村,由于对劳动力和老有所养的要求,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中每对夫妇对生育子女数的要求有一定的特点。一般来说最低要求是生育一个男孩后停止生育,在目前提倡控制人口的情况下,人们较理想的要求是生育一男一女后停止生育,就贫困落后的地区而言,人们最理想的要求是生育二男一女后停止生育。 1990年,笔者参加了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P04项目中的“中国贫困地区人口问题研究”课题,曾到陕西延安地区的宜川农村实地调查。在对一千户家庭的实际调查中发现,99%的家庭希望儿女双全,其中希望生育两男一女的占86.6%。几乎所有的农村家庭都要求必须有一个男孩。由于生育政策的约束,人们较理想的要求是生育一男一女。农村出现这种停止生育  相似文献   

20.
<正>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科尔沁草原,是个以牧业为主、全面发展的牧业县。为了搞清这个县的人口特点,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概述如下: 一、通榆县的人口特点(一)人口密度低。全县拥有土地面积8,477平方公里,草原面积占51.6%。1981年末,人口为312,05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7人,是全省人口密度较低的县份之一。(二)农业人口比重大。据1979年的调查资料:全县农业人口约占83%,而同一时期,全省的农业人口约占70%,白城地区约占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