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巫广永 《探求》2015,(1):20-23
当前广佛肇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必须更好地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引领广佛肇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一条以人为本、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道路,而且是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传承文化、有历史记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思想的指导下,广佛肇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在规划相匹配、质量相互支撑、结构相互协调、特色相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可持续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新国情、新特征和新挑战: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人口态势对城镇化影响加深;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化模式产生重要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城市发展和治理模式加速转向。上述转变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模式、路径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要义与多重目标,重点剖析了当前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在体制机制建设、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态、城市治理水平与发展韧性、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3.
谢伟 《探求》2012,(6):13-15,23
平安建设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基础环节,不仅要直接回应新型城市化面临的诸多社会管理问题,而且也要为新型城市化的整体推进提供保障。天河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在新型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环境容量接近极限、社会管理任务繁重、公共服务适应不了发展需要等一系列难题。面对这些“成长中的烦恼”,必须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眼界和更得力的举措,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发挥政法系统的统一力量,形成平安建设长效机制,确保天河区成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排头兵。  相似文献   

4.
宋振文 《社科纵横》2008,23(10):127-129
电视文化是现代传播中最重要、最有效、覆盖面最广的声像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电视文化思潮,电视工作者任重道远.坚持文化自觉是电视工作者的社会良知与文化责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和国家电视文化安全观等观念是电视工作者文化自觉的前提条件.坚持电视文化创新是电视工作者文化自觉的核心和目的.  相似文献   

5.
马蓉蓉  周凤婷 《探求》2013,(2):58-64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的法治保障。当前存在的法治障碍,尤其是以外生性、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的制度障碍,影响新型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从法治的视角来看,良好的立法机制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前提基础,法治政府是法治城市建设的核心环节,公正司法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司法保障,只有从这三方面着力,才能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提供较为全面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广泛的世界性潮流,我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快速行进的过程中。乡村文化由人文与生态直接整合而成,城镇化发展必然会改变乡村文化生态。乡村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与现代产业形式结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其建设目标就是要打造“文化城镇”。城镇化建设应以乡村文化资源为基点,在建设规划上彰显出乡村文化特色。要善用文化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向文化经济转型,促进城镇化与乡村文化资源良性互动,在保护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基础上促进区域文化的融会共存。提高乡村文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联度,用特色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城市与生活的关系构成城市意义研究的基本问题域,让生活更美好则为批判与建构城市意义的核心价值场。历经30年改革开放,中国对“怎么发展城市”已在技战术上有了一系列实践典范和成功经验,但城市化进程中所滋生出来的、让生活变得更糟糕的城市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澄明人类究竟“为了什么发展城市”的世界性的意义难题。以生活的名义叩问城市意义,“去生活化”的城市空间批判,倡导一种以“美好生活”为理念、规范和引领城市空间变迁的新型城市文明形态将构成本文研究的学术思路和未来憧憬。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多次强调儒家思想在政府建设新型社会主义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孝道文化为核心的崇德向善理念的理论建构,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其研究视角是重视孝道文化在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地位,领会儒家思想占据政府建设新型价值观重要地位的明显趋势,从当代社会主义公民价值观的内涵定义来界定这一理论;其理论建构是以崇德向善为理念、以孝道文化为核心、以家庭教育为平台的结构框架;其对策和措施包括坚持“顶层设计、政府主导”的原则,采取“家庭为主、学校为辅”的教育方式,倡导“民俗为媒、繁荣节庆”的教育形式,强化“市场搭台、文化立国”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在飞速进行。与经济进步相伴随,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如大城市中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资源浪费与匮乏并存等——这只是可见的表面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看,在城市化过程中,空间的资本化使用导致了城市文化、城市样态、自然环境等差异性的丧失,这将使人的存在更为物化、功能化与功利化。本文认为,指导空间生产的价值观念是促使上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只有改变以往的以“技术和资本增殖”为核心的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念,建构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才能对抗空间生产的资本化洪流。  相似文献   

10.
李勇强 《社科纵横》2010,25(1):45-46,54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命题,也是马克思终生探索的核心主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最高价值诉求,是我党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反观市场经济下人的生存状态和传统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的重要指导方针,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郭艳华 《探求》2013,(4):10-17
新型城市化是广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是城乡一体、城乡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当前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已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面临着二元结构和体制严重制约和束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差距扩大、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与落后的农村经济并存、农村改革发展滞后、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等主要挑战。基于城乡和谐发展的广州新型城市化实现路径应突出"一个核心、两大重点、三大支撑"。其中,"一个核心"即提升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两大重点"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大支撑"即产业发展互补、空间发展融合、社会发展和谐。  相似文献   

12.
农民权益得失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英  田光 《学术交流》2007,(4):111-11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对城市化涉及的核心群体——农民权益的“得”与“失”是不容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城市化中,农民总体上属于弱势群体,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其“失”甚至可能更重于“得”。城市化的社会经济特点、强势群体的掠夺以及政府利益介入、农民自身的缺失等都有可能成为农民权益“失”的原因。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与农民受益的一致性,并通过立法规范土地利益的分配制度,进而提高农村的聚集效应、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等是城市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13,(3):F0002-F0002
2013年4月8日,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到广州市委党校开展“加强机关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专题调研活动。  相似文献   

14.
卞敏 《阅江学刊》2014,(4):11-1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指向是“人民幸福”。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提升,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还是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科学概括,因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导向性与超越性的哲学范畴。以人为本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支撑和影响着其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创新时代》2011,(8):54-5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城市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这样的城市化发展才有意义。然而,据报道,现在全国有16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在此目标的鼓动下,有的城市急功近利,匆匆上马,大拆大建,甚至不惜毁坏文物,以展现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16.
黎浩元 《探求》2012,(1):27-32
从城市团组化的视角看,广佛肇三市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出群落化、大区化、轴心化、联盟化的特点,突破城市间行政区划和市场经济的壁垒限制,发挥各市比较优势,在更大空间展开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新型的城市共同体、一体化城市群或“现代城邦”。广佛肇三市一体化发展应当加强区域协调,制定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技术标准,建立高效灵活的区域调控机制,构建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要以繁荣珠江文化系城市群为引领,明晰三市一体化发展的文化理念,以三市一体化发展创新和繁荣珠江文化,以广府文化品牌强化三市文化共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和前 3 0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 ,中国当下的城市化运动呈现出一方面城市数量与城镇人口迅速增长 ,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心理与城市化进程极不相适应的复杂而又特殊的景象。这种不适应反映在流动人口身上表现为“准市民化”状态 ,反映在城市居民身上则表现为“单位人”现象。这种在我国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落后小农文化心理和依附人格往往会对现代城市化进程产生强大的、内在的阻滞。要使中国的城市化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 ,需要探寻城市化冲击之下文化变迁的规律和文化适应的策略 ,制定出一套引导和促进变迁健康发展的计划 ,建立起一种健全的、理性的现代城市文化新秩序 ,以促进人们实现由“准市民”向市民 ,“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则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略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桂玲 《社科纵横》2007,22(7):49-51
以人为本已成为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西方的人本管理理论也从把"以人为本"作为手段的第一阶段,向把"人的发展"作为目的的阶段和更为广泛的企业社会责任阶段迈进。所以,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大势所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由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以人为本的行为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物态文化所构成。而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必须着眼于了解职工不同需求、协调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三虎  李佳 《探求》2012,(4):5-11
广州新型城市化战略意在强调探索广州城市发展新路子,促使广州重新回到世界城市之列。这一战略表明,广州必须把握新型城市化的结构转换方向,体现历史和环境保护、文化实力提升、创新动力和社会发展等新的空间形态要求,以世界先进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为目标,采取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动力要素注入和回归市民生活三条路径,以相应公共政策促进美好治理、持续发展和和谐繁荣。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从1950年代建立起来的,它是在一种低水准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这种救助制度与我们政府今天高举民生主义大旗,倡导“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极不相适应的。因此,加快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尤为显得十分迫切而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