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18-20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的确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教师应承担起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在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2.
韩庚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0-15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这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当前在我国推进公民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我国公民缺乏公民意识,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能够对我国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许妍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20-124
通过分析大学生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民族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六项内容,发现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较为薄弱.学界应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理论研究,同时我们应从教育、文化舆论建设和增进大学生政治民主参与度等方面着手,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建设现代化的政治文明离不开较高的公民意识,即人的现代化。由于对公民意识不正确和不全面的理解,及现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对落后,造成我国公民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必须推动传统的政治教育向着现代化的公民教育转化。而推进公民教育必须有完备的教育体系、公民教育教材、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和民主实践的教育途径作为保证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章舜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95-98
公民意识是指作为现代社会成员的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角色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及其价值的自觉反映。加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平等意识教育,对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市场经济,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探索多种形式、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公民社会等途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李见恩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2):42-44
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公民意识,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该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民意识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晓琴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9,(5):133-136
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实质是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是从深层次推动公民对宪法精神与内容的理解、认同和情感培养。通过对宁夏公民宪法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公民宪法意识和公民意识的一致性、公民宪法意识对公民意识的影响,提出了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牛晓琴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1):67-68
通过对我国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说明加强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出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以增强对我国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王晶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47-50
慈善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慈善意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慈善的认识、判断、了解和感知能力。当前,我国公民慈善意识发展水平总体良好,并呈逐渐增强趋势,但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吻合,亟待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受外在因素影响,也受公民自身素质的制约。培育公民慈善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从公民主体性的角度来说,公民意识是实施依法治国、加强社会监督、推进民主发展的基本前提;提升公民意识,必须开展持续有效的公民教育和民主实践,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增强公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1.
尽管对公民社会概念的界定至今仍未一致,但中外学者都认可公民社会是个突显个人权利、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具备了自治性、参与性、公开性和开放性的社会。正是由于公民社会具备了这些特性,说明公民社会的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是与公民主体性的内涵相切合的,也使得公民的个体性和自主意识能在公民社会中得以彰显。公民社会的构建促进了公民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表现及其结构性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公民意识主要指社会成员对待公民社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它是公民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以成都市公民意识和行为的实证研究为依据,参照公民社会钻石图构建公民意识钻石图(Civic Awareness Diamond,CAD),亦即公民意识四维度可视图,对公民权利义务认知度、公共事务关心度、公民社会价值观认同度和公民参与行为意向进行分析,以揭示公民意识的内涵、结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公民意识教育使全体公民树立公民意识,养成公民思维,形成公民思想,指导公民行为,营造公民文化,将会有力地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具备人民当家做主意识、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等七种意识。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作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当前高校法制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曹妍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23(1):8-9,25
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用“公民社会”这一政治术语表达着不同的理论诉求和现实关切。西方国家公民社会的兴起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变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显著的意义。借鉴西方公民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培育发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构建起相对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理论,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扎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正在觉醒,维护权利的行为也趋向自觉,但从整体上看,公民权利意识的发展很不平衡,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的状况还普遍存在,造成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人治"思想影响深远、重人伦轻法律思想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依附性人格、片面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用"人民"的概念取代了"公民"的概念等等。 相似文献
17.
常大惠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2):56-60
文章针对舟山市各界群众宗教意识及参加宗教活动的发展状况,分析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成因,从而对贯彻国家的宗教政策、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市民社会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初步考证,并指出了这些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或向市民社会转型的意义。指出市民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独立的个人,市民社会是由独立的个人组成的联合体,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明。市民社会是当今人类文明社会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做人”到“做公民”——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现代公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江桥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3):6-10
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界一直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做人”。本文认为,简单地讲“做人”是不够的,关键是“做”什么样的人。在迈向民主化与法治化的今日中国,所谓“做人”,应该是做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合格的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