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魏建良 《浙江学刊》2001,(4):144-149
行政补偿法律制度一直以来不为我国学界所重视,而事实上,这一制度的健全与否,与私人财产权能否得到切实保护息息相关.本文将对我国目前行政补偿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宪法缺失补偿及补偿原则条款,二是现行有关补偿的单行法律、法规对行政补偿的规定标准不一,不成体系.最后,针对目前这一制度的现状,本文相应地提出了完善建议,即在宪法里增加补偿及补偿原则条款,并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补偿法.  相似文献   

2.
房产资讯     
《青岛画报》2011,(3):37
1摘要国务院常务会议1月19日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规定,取消行政强制拆迁,被征收人超过规定期限不搬迁的,由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条例草案规定,对被征收人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与临时安置补偿、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和补助、奖励。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障宪法及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公共利益能够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得到正确实施,为了推进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改革,我们有必要对拆迁项目中的公共利益进行类型化,从而将公益项目界分为一般形态和特殊形态.一般形态的公益项目,是人们通常比较熟悉的纯公益项目;特殊形态的公益项目,则是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交织与融合在一起的准公益项目.时于准公益项目必须设置特殊的法律规制:限制商业利益的扩张,保证公共利益的主导作用;设置特殊的补偿标准,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设置更为严格的法律程序,确保拆迁健康、有序地进行.这样既有利于保护和增进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公共利益,又有助于识别与排除那些鱼目混珠的伪公益项目.  相似文献   

4.
牟隆 《社科纵横》2011,26(3):87-89
征收拆迁补偿问题是征收问题中的一个热点,当前立法中对征收拆迁补偿评估的规定都极为简单,缺乏可操作性,而实践中征收拆迁补偿评估更是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在征收拆迁补偿中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其特点、意义、救济途径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9):94-99
京津冀区域环境治理中法律保障问题与困境包括:缺乏统一完善的法律制度环境;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组织机制缺乏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缺乏稳定的深度合作模式;发展不平衡成为推进环境合作治理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需要完善京津冀区域环境治理法律保障体系,形成区域环境治理法律框架,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与运行机制,设立华北督察执法局作为统一的区域环境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6.
城市房屋拆迁的土地使用权补偿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伟 《学术交流》2005,(11):73-75
为了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基于房屋拆迁的特殊性即政府强制性和行政性及被拆迁主体之被动性和弱势性特点,对被拆迁人权利和经济利益的保护,维护社会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必须对被拆迁人做出及时、合理的补偿,同时在补偿中必须明确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补偿,即重视对土地使用权市场价值的补偿,采用合理的方法显现地价,改变对依附于房屋所有权的土地使用权被无偿剥夺,造成权利损害的不合理状况,确保对被拆迁人进行土地使用权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7.
陈淮 《青岛画报》2011,(8):36-37
企业社会责任,特别是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有意义的话题。"由于房价较高、住房质量差、虚假广告、恶性拆迁等问题屡禁不绝,使得房地产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普遍不佳"。这句话说得有点沉重,恐怕是把很多该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社会转轨过程中、利益关系调整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以及社会发展不足带来的与人们预期之间的差距,都加到房地产企业之上,以为这是它们的社会责任。以为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对交通建设征地拆迁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各方利益主体参与利益博弈的基础,政府是基于其行政权,企业是基于其财权,村集体组织是基于其土地所有权,被征地拆迁农民是基于其土地使用权,探讨了征地拆迁各方利益主体形成利益关联体的过程,在这一关联体中充满了利益的统一和分歧,以期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解决因交通建设征地拆迁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6,(1):76-80
房地产法在我国法律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房地产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确、理论研究不充分、课程设计不合理以及培养机制不健全四个方面的问题。建议立足于房地产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通过对房地产法律课程、教学观念、考核方式的重新设计,建立起案例教学、情景化教学、法律诊所等多元化的房地产法课程教学模式,以重塑我国房地产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社会和市场培养出一批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用能胜任的当代房地产法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1929年3月至1930年4月,《中央日报》对"南京中山路拆迁补偿"的相关报道超过50次,平均每周均有关于中山路问题的报道。以传播学的"议程设置"为理论工具,完成"南京中山路拆迁补偿纠纷"的史实拼图。在以史为鉴的传统历史维度之外,从一个侧面寻觅国民政府年年调控物价却始终无法控制物价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1.
何健  秦启文  周永康  张彦 《社会》2008,28(1):62-62
本文试图分析补偿这一社会机制。首先,从Joel Feinberg的徒步旅行者故事辨析出法律分析在此处的困难。其次,围绕这一故事牵涉的功利主义二难困境难题,分别回顾了帕菲特、Jeske和Montague对补偿是否具有道德性的论述,这些分析逐渐揭示了补偿所具有的道德内涵。第三,基于补偿的道德性,接着讨论了补偿的实践途径,实质上是从社会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补偿实践的可能性应坚持社会系统论的取向——走社会共同体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英媒称,德国司法部正计划修改法律,要求为人母的女性提供性伴侣的名单,以用于特定父子血缘关系确定的案件中。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修正后的法律将适用于认为自己是生父、并承担抚养子女责任的男性通过法院谋求经济补偿。报道称,这将使这部分人更便捷地从事实上的孩子生父一方索回抚养费用,涉及此类案件的女性只有在"理由足以严重"的情况下,才被准许保持缄默。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8,(5):74-78
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是渭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制保障,其原则多样、意义重大。渭河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保障实践取得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生态补偿标准偏低、生态补偿力度薄弱、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和生态补偿方式单一、生态补偿相关配套制度缺乏等问题。应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标准法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法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方式法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生态补偿相关配套制度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权利利益冲突与土地制度缺陷有关。私有房屋所有人的土地使用权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在城市私有房屋所有人的土地使用权的有效期内,国家相关的城市土地所有权应有所限制。为保证私有房屋所有权及该土地使用权,国家应尽相应的义务。先卖地后拆迁无视私有房屋所有人的土地使用权。在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有利害关系。公共利益在没有法律限定的情况下经常被政府滥用。  相似文献   

15.
廖文 《社会》2001,(2):16-17
在一个成熟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中 ,和房地产经纪人一样 ,律师是必不可少的中介。他们提供的服务包括 :法律咨询、起草和与对方律师交换法律文件和交易合同等 ,这些服务使客户在交易过程中得到法律的保障和保护。在我国 ,律师真正介入房地产交易业务的情况并不普遍 ,这是我国法律实务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之一。在房地产交易引起的纠纷中 ,只要购房者在购房之初能够向律师进行必要的法律咨询 ,有许多纠纷本身是可以避免的。在数年的法律实务中 ,笔者发现 ,许多购房者在购房交易上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是一个盲点 ,对许多常识性的问题都非常不清楚。例…  相似文献   

16.
聚焦城市化进程中拆迁安置补偿及财产分配对于农村家庭血缘关系走向的影响。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TX拆迁安置社区为例,发现农村家庭作为生产生活单位需要重新划分财产时,具有效率取向的拆迁安置激励了个人财产观念的发展。其血缘关系矛盾主要以独子隔代型、兄弟同辈型、亲子混合型为表现形式。这本质上反映了家庭成员面对"情义"与"利益"冲突时的内在困境,财产分配实践中的平均分配原则优先于道德规范与家长权威,进而决定了父子、兄弟等直系血缘关系的走向。需立足基层社区建立"情、义、理"结合的调解机制,以降低农村家庭陷入伦理危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依现行税法规定,房屋租赁要交纳五种税及租赁管理费,税费总额占租金收入30%以上,这极大地阻碍了房地产租赁市场健康发展,也阻碍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修改现行房地产租赁税法法律,降低房地产租赁的综合税费。  相似文献   

18.
合伙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形式的合伙组织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支活跃的力量,但是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对合伙的法律调整却严重滞后,《民法通则》对合伙的规定不仅过于简单、模糊,而是很多合伙问题缺乏法律规定,因此,制定单行的统一的合伙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经常会面临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问题.在这方面,我国立法无明确规定,存在立法上的空白.为配合我国正在进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立法,文章对其中的"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条文进行了设计,并从立法和实践的角度,对"法制不统一国家"的内涵、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方法等问题作了说明和论证.  相似文献   

20.
试析国际投资的多边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晗 《浙江学刊》2004,(1):187-191
在当前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投资主体利益的冲突性、多样性,使得国际投资法律制度成为全球化进程中最迫切而又进展最为艰难的领域之一,而国际投资领域多边立法的匮乏更加剧了这一矛盾.本文将从现行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的评价,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的必然统一趋势以及国际投资法律制度统一的途径、国际投资多边立法的走向四方面来具体阐述有关国际投资的多边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