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人的价值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们研究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同处于一个客体化的座标上,客体化是我们研究人的价值的逻辑起点。人的本质不在于它的“给定性”,而在于人的活动结构展开,即实践性,人的价值便是人在活动(劳动、实践)中所显示的创造才能。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在最高层次上是一致的。人的价值具有多相性,最基本的有两相: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的表现,二者又不等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创造和贡献实现过程,是由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的过程。人的价值离不开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只讲价值观,不讲世界观,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论改革开放中的文化价值冲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邹广文 《求是学刊》2001,28(3):19-26
进入 2 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转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将会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由此在价值和现实层面将产生一系列矛盾和价值冲突。这种冲突在文化价值层面主要表现为 :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 ;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冲突 ;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 ;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冲突。而从文化现实层面考察 ,其冲突则表现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具有不同文化价值追求的文化群体之间。它们既有矛盾冲突 ,又有融合借鉴。在这一表现过程中 ,中国文化亦将在新的价值层面开始新的整合 ,这也将是今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3.
盛美军 《求是学刊》2007,34(2):81-84
法律文化是人为了实现其绝对意义的全部本质,而在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领域中,从历史和思辨中凝结出的内存于观念中、外显于言行中的相对意义的合理的生存方式。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法律文化应然性的价值取向,法律文化在实现公平正义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具体体现为舆论造势、启蒙教化、规范设计、实践落实和催化保障作用。法律文化发挥作用应具备相应条件,即倡导积极的法律文化、培养理性的法律人、建立良性的法律文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五四启蒙的困境:在历史与价值之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现代化历史语境中启蒙内在的价值冲突,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固有思想矛盾以及启蒙嬗变的内在思想原因。作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未完成的现代性启蒙。它奠定了中国文化转型的现代方向,但却徘徊于文化与政治、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而未能完成现代性的价值整合。启蒙的仿徨与蜕变,固然有其外在原因,如民族危机亟迫的严峻历史环境,欧战凸显的西方文明的危机,苏俄的崛起所导引的社会主义风潮等等。然而,启蒙思潮内部之历史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歧异,则是其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人的价值问题已经被许多同志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作了深刻地揭示和论证。但是,对于人的价值实现同改革的内在关系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 人的价值的特殊性在于人肩负着双重使命:即需求性和创造性。需求性侧重于人具有多种多样的程度不同的需要。西方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概括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等,恩格斯也曾论述过人有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这些都表现了人的需求性特征。因此,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构成了人的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方面是人的基本价值。创造性是人区别于其它“物”的根本特性,在需要——动机——行为的链锁过程中,行为的有益效果就体现了人的创造性。人之所以有价值,关健在于人具有创造价值的价值。所以,所  相似文献   

6.
正程序具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而程序正义则体现了程序的内在价值,其衡量标准主要有:公开性、平等性、中立性以及科学性,程序正义对实现人权以及保障人权具有关键意义,可以促进法律的遵守和实施,利于法制的完善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化真善美统一的哲学思考刘波人类的历史实际也就是文化的历史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文化中不适宜的部分逐渐地被淘汰.而积极的成果则不断地向更完美的境界发展。文化自身有真有善也有美,只不过它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的真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如何处理自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一个最根本的普遍性的实践问题,因而不能简单地把人的主体性等同于主观性或主观能动性,而应当科学地理解为主体通过实践对象化活动实现人的内在尺度与物的外在尺度的真善美的统一的能力。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到人的主体性的深层结构——人的主体性意识,重点探讨了人的实践活动、主体性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与人的主体性意识发生、发展和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价值观的批判与重建──评《时代演进与价值选择》惠吉兴文化作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其核心内容是价值系统。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型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矛盾和对立,其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新旧两种价值观的冲突。近十年来,哲学界和...  相似文献   

10.
曹明 《唐都学刊》2014,(4):45-51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过程或活动,它需要体现有机性与整全性文化精神并内在地蕴涵着文化精神的价值维度,文化精神是指注重自身价值和自由意志,关注人的意义世界和伦理价值世界的自觉意识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精神自觉.然而,文化精神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精神空场或稀缺资源,却构成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过程哲学的视域,创业教育实践所遭遇的文化困境根源于传统“实体”思维和“原子”式教育理念、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内在张力及其现实分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现代性背离;不仅异化了教育应力图构建的价值和意义世界的本义及其社会功能,也为我们回归文化精神的创业教育模式的设计提供了哲学依据,其可能性就在于实现由“本体思维”式教育理念向建构主义和生态教育观的过程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1.
章永兰 《学术交流》2003,(10):136-140
世界语言学发展史表明,语言的社会地位是随着文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文化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与人的认知特点相互作用产生文化观念,语言或言语的一些特性又使文化观念成了语言或言语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又制约人的心理,调节人的社会关系。所有这些因素的互动过程,是文化决定语言社会地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孙卫卫  王永亮 《社科纵横》2008,23(3):137-140
价值体系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各种文化现象则可依其与价值体系的关系区分为近价值文化与远价值文化.价值体系及近价值文化必须具有世界性、时代性和先进性,而远价值文化则没有高级与低级、先进与落后之别,因此亦是民族特色的真正寓所.相应地,当代中国文化实践也应着重致力于价值体系的进步与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3.
陈红 《浙江学刊》2004,(2):13-18
客体化世界批判是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的重要主题,他从文化、金钱财产等方面对束缚人的自由和创造本性的客体化世界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要以精神的自由来抗拒这个泯灭个性的异化的世界,并在对此世的积极改造中迎接精神王国的莅临.别尔嘉耶夫的客体化世界批判高扬人的地位和尊严,努力澄明人生存的价值,因而包涵着深刻的人学意蕴.但由于其极力夸大自由、创造与个性的意义,并过于强调人与周围世界的冲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自我封闭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孙明哲 《学术交流》2006,(3):164-166
文化的核心特质是作为观念系统的存在,是潜藏在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下的共同的观念系统,即概念性设计和共同的意义系统。它作为各民族既得的思维传统,以一种潜在的惯性力量制约着人的思维过程,形成该民族特定的认识背景以及信息的选择、加工和理解系统,形成该民族特定的理解力和行为方式。文化是各民族自我认识、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就法权关系而言,也和国家一样,是所有制关系的表现,是一定经济基础的派生物.法权概念也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尽管伦理精神作为一定社会道德的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它也是"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它不仅是一定社会内在秩序的体现,而且它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协调状况;不仅体现人的目的--人们如何安顿作为社会人的人生,如何调节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内在自然生命秩序,同时能认识和体悟自然的目的--自然包括人在内的生态价值、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对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责任与使命,进而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伦理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的观念是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现代化观念史的延续.这种观念坚守的是进步的思想、技术给人带来福祉的诉求和对理性的崇尚.因此,现代性本身就内在着经过预设的、未经证明的进步价值诉求.历史和社会的进步的基本尺度是人.以此去评价,现代性的进步价值诉求的合理性是缺乏根基的.马克思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进步的价值评价原则和尺度,即实践的原则、社会历史原则和人本的评价原则与尺度.这也就是人类社会进步价值诉求的合理性根基.  相似文献   

17.
权力是指在社会管理、组织机构中占有特殊位置、握有社会特殊资源,而具有影响他人行为与心理的力量,其中包括行政权力、司法权力与法人权力。权力人即指拥有这些影响力量的人。权利是指公民依照法律、法规和文化观念、道德规范而应占有的资源和享受的权益。权利人即应该拥有这些资源和权益的人。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制约行为和社会规范因受到冲击而减弱,导致某些权力行为或权利行为失控。变革所触发的观念与行为“变异”,则导致了某些新的权力行为或权利行为的出现。在新的社会控制机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文艺价值的生态环境由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西部分交织而成,具有自然环境、物质文化环境、规范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四个层次。它们总是相互纠结、融合在一起,整合为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生态环境系统,对文艺价值发挥着整体性的作用。文艺价值由人的需要激发和定向,人的需要又是一定生态环境的产物,从而人的需要构成了文艺价值与生态环境相互联结的中介环节。从逻辑方面看,人对文艺的需要根据人的心理规律呈现为一种多维结构,即超前性需要和滞后性需要、恒常性需要和情境性需要、共生性需要和寄生性需要、有意识的需要和无意识的需要、聚敛性需要和发散性需要;从历史方面看,人对文艺的需要具有五种水平,即实现实践意志的需要、获取感知经验的需要、达到认识再现的需要、宣泄神秘情绪的需要、表现思想感情的需要。何种生态环境有利于文艺价值的发展?作者认为,文艺价值的优化生态环境大致有下列情况:(1)文化转换时期,使人在建构新的文化格局过程中始终处于奋发进取的紧张状态;(2)文化交流的空间转换创造了机遇;(3)文化价值的优化生态环境必须包含大量的新生事物;(4)有时险恶的外部环境,如外族入侵、阶级压迫、内战频仍、国土分裂等,使人产生一种必要的紧张感和激奋感,发生新的转机,燃起新的希望;(5)文艺价值的优化生态环境必须具备允许分歧和竞争、鼓励探索和创新、促进独创性和多样化的文艺政策。  相似文献   

19.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5,(7):152-155
思想政治教育源于人类对文化发展的追求和渴望,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基础与发展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来源,检验其实现目标的有效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文化这个载体,才能完成人们在真理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才能实现人们的思想意识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属性,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文化本性,承认教育客体的思想多样性,以及他们在价值判断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主要内容,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充分借鉴外来文化的思想精华,最终才能形成对人的思想培养和价值观念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文化:意义的出场和敞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卫卫 《学术交流》2004,46(3):117-122
文化即"人类意义化实践的观念凝结",其核心乃是价值体系,文化的变迁主要体现为价值体系的转换。而作为文化本体外显的符号,又可分为近价值符号和远价值符号。近价值符号必然随着价值体系的变更而改变,远价值符号则可保持相对独立。由于价值体系这一共性的存在,诸文化样态具有一般性和可通约性;而远价值符号的发散和多样,则是文化特殊性和民族性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