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改革和开放就像两个强大的引擎推动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20年来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极大地加快了东部地区的发展步伐,同时也引发了沿海与沿边(东部与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时,政策、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以至舆论、信息,迅速集中于沿海开放地带。中国大地在向东倾斜。这是我们自觉地运用非均衡发展规律的体现。沿海与沿边地区(东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突出表现为发展速度的“东快西慢”、经济水平的“东富西穷”,人力资源流向的“东热西冷”。实践表明,非均衡程度不宜过大。因为这种过大的…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办[2005]36号文件)下发后,特别是辽宁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后,营口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把落实好36号文件精神作为促进全市改革发展的大事来抓,在全市上下营造出抢抓机遇,用足、用好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营口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浓厚氛围。深化对形势和市情的认识,抓住沿海开放和东北振兴两个机遇,实施“坚持大开放,发展大工业,打造大港口,建设大城市”的发展战略营口是中国重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投资硬环境建设40优城市之一,东北第二大…  相似文献   

3.
《今日辽宁》2007,(1):1
今年是辽东半岛对外开放20周年。伴随其开放而诞生的本刊,亲历了这一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沧桑巨变:由当初的局部开放变为全省的全面开放;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桎梏,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通衢;实现了产业产品和体制机制的重大转型,老工业基地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建设,辽宁新一轮大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它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核心地带,在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锦州是辽宁西部重要的工业城市、港口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十五”时期,锦州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大振兴和沿海大开放双重战略机遇,围绕“三年大变样、十年大振兴”的总体目标,强力实施锦州振兴发展方略,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乡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超过预期4.8个百分点。预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近一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2.7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一倍,年均增长162…  相似文献   

5.
继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继形成开放高潮之后,环渤海地区将是中国第三个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36号)的出台恰逢其时,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特别是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机遇。锦州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将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对外开放的双重机遇,吃透36号文件精神,用足用好相关政策,以锦州湾整体开发为龙头,掀起第三轮对外开放的新高潮,努力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全省对外开放做出新的贡献。加大建设整合力度做强做大锦州…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在全国军事战略地位的演变叶持跃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为江淮之藩屏,东南之冲要”①,在全国具非常重要的战略地理意义。但若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则其地位前后有明显的变化。要而言之,随着浙江和南方地区的开发,全国政洽、经济、文化中心的变迁;以及国内...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沿海经济,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这使丹东代表团的各位代表备受鼓舞。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朱绍毅说:“这一论述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丹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进一步坚定了要把丹东建设成为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的新的城市发展定位。”朱绍毅说,丹东是一个既沿边亦沿江又沿海的城市,从辽宁省委提出要实现辽宁省全面振兴,特别是要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这两个机遇开始,丹东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好沿边沿江沿海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8.
盘锦,地处渤海湾北部,拥有辽河和大辽河两个入海口,海岸线长达118公里,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段。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指引下,盘锦抢抓双重机遇,提出了主动融入“五点一线”、发挥沿海优势实施错位竞争的全新发展思路,通过对沿海资源的开发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实现沿海与腹地的良性互动,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9.
舟山地处沿海,又是海岛,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振兴舟山经济的希望所在。借鉴国内开放地区和亚太地区日本、“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从舟山实际出发,笔者认为舟山应该采取“以港口海运为依托,出口导向为主体,技工贸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通过对环境管制与国际贸易问题最新研究动态进行分析,以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青岛市为例,就环境管制对外贸出口、FD I引进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由于“环境管制的创新贸易效应”,青岛外贸出口不断增长,但由于“环境管制的成本贸易效应”,出口商品中污染密集型产品仍占据较大比重。同时,由于与发达国家在环保标准、法规和执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青岛FD I的很大部分投向了污染密集行业。因此,为兼顾环境保护和对外贸易,建议青岛市及沿海开放地区加强环境管制,降低污染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并有选择地引进FD I。  相似文献   

11.
发展首都文化产业的前提、依据及面临的困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化生活需求相应提高改革开放20年,使中国的绝大多数老百姓实现了温饱,经济发达地区,如东南沿海、许多大中城市已提前进入小康。近年,北京市同全国一样,继续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持续上升,扣除物价因素后,实现全年人均生活...  相似文献   

12.
潮起潮落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一大批劳动力毅然离开世代生息的故土家园,流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从而在中国大地上卷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今天,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他们的命运如何呢?面对市场:农民的新抉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东部部分僻远地区和中西部广大农村,经济仍不发达,农业发育尚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使许多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与统一性,而各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同生产国际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紧密关系则充分体现了经济开放政策的积极作用。本文以“当代经济是开放经济”为中心命题,分析了开放经济的历史本质,阐述了经济开放政策的时代意义,提出了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作者认为,开放经济已经作为一种现代生产方式构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经济开放政策必须具有全方位意识和长远战略眼光;工业、商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必须以双向经济开放为前提;经济国际化是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一、边疆地区对外开放的地位与作用在我国对外开放的问题上,我国曾出现过“梯度推进”理论和“跨梯度”理论两种说法。所谓对外开放的“梯度推进”理论的要旨就在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由沿海→中部→西部梯度传递的。所谓对外开放的“跨梯度”理论的要点是,按自然的经济规律办事,不要把开放的焦点仅聚集于沿海,而是充分挖掘各地  相似文献   

15.
回顾我国近几年对外开放的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出,围绕东部沿海地带,开放是呈点——四个经济特区、线——十四个港口城市、面——三个三角洲,分层次逐渐展开的格局。这一格局至少有两点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一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地说是我国比较富庶的地区,经济、技术实力历来比西部地区雄厚,这意味着整个宏观生产力布局原来就呈不平衡的状态有可能变得更为突出;第二,就是由于“点”、“线”与“面”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在一起的(即四个特区和十四个开放城市大多都在三个三角洲开发区内),这对经济开放区区域内部如何重新协调城乡关系、如何重新调整城市的功能等都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从指导思想上看,与对外开放并行不悖的对内开放,也正是基于这两点而提出来的。即希望通过更广阔的对内开放,来协调东西关系与城乡关系,以求得整体上的共同发展。在此意义上的“两个开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意味着以沿海地区为枢纽,开展两个扇面,实现经济实力的梯度转移。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意味着文化的大规模传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其巨大的进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闭关锁国达三十年的我国来说,更是这样。但是,一个合理目标的实现,不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更需要有一套完备的手段。在总体上如何建立对各种不平衡状态的补偿机制,在各个部分如  相似文献   

16.
自从党中央作出了开放和改革的战略决策以来,继广大农村之后,我国广大的城市,首先是沿海开放城市,出现着许许多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及时地总结和研究这些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快沿海开放城市社会发展的步伐,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环太平洋沿西一带黄金海岸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学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由此,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市社会学会和《中国城市导报》社发起组织了全国首次“城市开放和社会发展”研讨会。研论会于1985年11月18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来自16个省市的70多位社会学工作者、党政机关和政策研究部门干部、高校师生参加了会议。上海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李庆云代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长远未来与知识发展战略(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研究了知识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形成,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结合形成的“知识发展战备”,是发展战略的重大进步。与此同时,提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和“一个中国,四种社会”的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中国的真实国情,指出中国长远未来的发展必须有效解决“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和“一个中国,四种社会”的问题。文章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背后是显著的知识水平的地区差距,知识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人类发展和政府转型的重要力量。因此,知识发展战略是中国在长远未来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协调的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最后提出了以基本知识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知识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上海沿海六个县共有378个镇。它们在上海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但由于长期未加重视,又缺乏总体规划,目前普遍存在着规模太小、布局混乱、商业服务业不发达、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认为,上海沿海集镇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于工农结合,城乡协调,产业合理,功能健全,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成为大中小结合的开放型的集镇网络。为此,作者提出要重视开发五块特殊地区的集镇;要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大力兴办第三产业;要健全功能,形成体系;要“定向培养”,造就个性,使上海的沿海集镇成为大都市的第一经济幅射圈,在改造振兴上海的发展战略中,逐步发展成为微型化的城市、进步的乡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14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沿海、沿边、沿江地区全方位开放,各地不失时机出台优惠政策,卓有成效地刺激了外商的投资热情,出现了兴办“三资”企业热的特殊经济景观。然而,由于国内企业不能同等享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编译局与求是杂志社联合调研组在2008年第13期《求是》上撰文认为,厦门是我国新时期第一批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厦门勇敢地肩负起"试验田"、"窗口"和"排头兵"的历史使命,形成了具有鲜明沿海开放地区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